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浅议

2018-08-06谢仁古丽·许库尔

魅力中国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学少数民族

谢仁古丽·许库尔

摘要: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开展学前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基础与根本,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事业发展,也需要建立在此之上,同时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更好培养“民汉兼通”的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所以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除了需要让幼儿接受和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需要积极学习汉语相关知识,促进其未来能够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从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

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更好培养“民汉兼通”的复合型少数民族人才,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学前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所实行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其中《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于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方法,并且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所以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儿童的学前阶段所开展的,以民族语和汉语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从世界范围角度而言,开展双语教学能够显著促进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从国家角度而言,开展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各个种族群体与少数民族之间和平共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开展双语教学能够显著提高56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相团结和国家的安定繁荣,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学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较低。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师基本都是有大专院校或者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此类专科学校的生源普遍都是初中学历学生,专科学校生源上的差距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的师资水平较低,并且严重制约了学前双语教学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少,同时教育时间较短,其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观念都较为落后。即便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即将上岗的学前双语教師进行职前训练,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训练期间就被淘汰。

2.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学前双语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在学前双语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方面重视程度不足,未能严格落实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标准。我国教育部在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全国各地为了践行《纲要》,都在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尽量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的培养层次与教学能力。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师范专科院校未能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政策,调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尽管学前双语教师开展职前培训工作,但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由于本科教育学院还未能建立学前教育硕士点,未能形成完整的阶梯型职前一体化培养模式,导致当前的高学历体系还存在欠缺。此外,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本身数量就较少,而当前的学前双语教师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严重阻碍了学前双语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从而间接降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质量,未来还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产生影响。

3.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其目的是引导更多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该免费师范政策的出台,的确吸引了大量的高考生源,但优秀生源依然没有选择师范专业,部分考生因为考虑到在毕业后被分配工作的地区较为偏远,且需要在基层任教时间较长,所以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其吸引力不大。但师范专业与本科院校对于教师的培养非常重要,其能够决定双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所以导致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其在毕业之前就会选择转移到其他专业,导致学前双语教师教育的培养存在较大的缺口,学前双语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并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4.缺乏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文化背景的课程。

当前尚没有专门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中心的课程及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方面的课程。我国注重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师资培养培训,其课程体系全国基本相同,很少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识的培训。在实际的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懂得如何应用相关的资源与素材,可见教师教育中缺乏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理念课程,直接导致学前双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更多困难。幼儿教育侧重认知,所以此阶段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与文化常识,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二)学前双语教材的使用较为混乱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学前双语教材是双语教育主导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结晶,既能够对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目的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材的使用依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例如同一个地区不同的乡镇所使用的学前双语教材不同,并且其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内地汉语系幼儿所使用,就难度而言远高于少数民族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就内容而言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学前双语教材无法体现少数民族当地的多元文化特色。如此会导致幼儿的学习负担加重,同时也会因为学前双语教材的使用不当而无法与幼儿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导致少数民族幼儿失去学习汉语知识的兴趣。

(三)学前双语教学方法趋近于小学化。

少数民族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交际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汉语听说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并且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学习兴趣。但是在学习双语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休闲双语教师却未能严格按照学前双语教育学规律开展工作,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其教学目标与学前双语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很多学前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汉语系学前教材,要求幼儿拼写拼音、书写汉字、学习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增加英语的学习,甚至少数民族部分双语幼儿园,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获得更多生源,满足幼儿家长的非理性攀比心理,甚至推行排名和月考制度,并且把考试成绩以公告栏的形式供家长查看,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基本趋近于小学化,此类教学方法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未来发展百害无一利。

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在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需要整合学前双语教师的职前培训机构,提高学历水平。

当前我国全国范围内扩大本科招生人数,所以需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研究生的培养进程。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育院校设置硕士点,努力达成本科硕士教育的一体化,提高所培养的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受到师范本科课程设置及研究生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深度的影响,进而对学前双语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师范本科学院已经开始规范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严格坚持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注重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促进学前双语教师教育发展的目的。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地广人稀的特点,所以单纯从外部获得幼儿园的专业指导较为困难,而从幼儿园内部由骨干教师开展专业指导相对更容易实现。骨干教师除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之外,其在幼儿园内部培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合理利用骨干教师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当前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所以双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园区自身特色创造特色课程,并形成优秀的教案、教学实力以及实时录像的宝贵资源,以供其他学前双语教师交流学习使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发展。

3.注重保障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生源。

双语教学系统出来的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之外,还需要思维教师证,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使用另一种语言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当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并且应用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学生报考师范类学前专业,并能够投身到基层教育事业中去,为师范生的来源和输出的教师质量提供保障。例如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委培代培、助学金,奖学金等激励政策,吸引大量优秀生源,投身到学前双语教学中去。

4.开设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元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在學习双语教师教育的课程中,应当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色的课程,双语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少数民族地区本地的文化,未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向幼儿传授生育文化知识,帮助幼儿更快的形成双语意识,培养其双语能力,促进幼儿双语文化的觉醒。

(二)积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原版教材

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普遍存在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其当地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强烈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编写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乡土资源充分利用,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发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幼儿生活需求的原本学前双语教材,例如中增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方典故,以及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此外还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幼儿构建自身的知识和文化系统,使得其除了能够对本土文化深入了解之外,还能够了解其他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幼儿的未来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跨语言的交际能力。

(三)应当严格按照学前双语教学规律开展少数民族幼儿的学前双语教学活动

1.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学习兴趣,可以为后续的汉语学习打下基础,调整幼儿对于汉语学习的态度,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学前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所以少数民族的学前教育应当在少数民族幼儿自然习得母语的基础上进行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是电影最为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当能够与少数民族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相匹配,积极利用传统故事、游戏、图片已经从媒体设备等教学方式积极吸引少数民族幼儿参与到其中,逐渐培养其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

2.通过构建汉语交际学习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汉语的应用能力培养中,语言环境的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更加轻松的掌握第二语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交际环境较差,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内采用汉语进行交流之外,在走廊还应当张贴汉字图画,在教室内开设汉语图书角,课间是否播放汉语儿歌。同时在日常的课外活动中,还应当积极为少数民族幼儿增加使用和展示汉语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政府方面还需要加大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学的监督和指导力度,积极宣传和贯彻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方法,对于小学化的学前双语教学要予以严厉的打击,同时对于随意性办学行为要及时制止,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总结

当前世界正在向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而言,要求学前双语教师教育课程能够反映地域的特色文化,并且注重培养双语幼儿的认知结构,所以作为学前双语教师,要能够掌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与能力,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需要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此方面的需求。除需要加强对学前双语教师的培养之外,学前双语教师自身也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双语教育理论和经验,积极结合多元文化教育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学前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的提高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促进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江美,刘晖.顶岗实训: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探索与政策启示[J].中国民族教育,2017(03).

[2]路欣,杨金玲.学前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研究[J].才智.2017(05).

[3]武滔.学习英语双语教育的内涵和指导原则[J].教育观察.2017(03).

[4]李萌欣.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有效性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1).

猜你喜欢

学前双语教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浅谈学前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如何做好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