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和生命的秘密《呼兰河传》读前引导

2018-08-03刘莘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呼兰河传呼兰河生机

文_刘莘

萧红以一个孩子的视野来揭露大地和生命的秘密。

书中的“我”是萧红本人吗?那是作者的童年回忆,是故乡的色彩和气息,是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人和事。可是,已经逃离故乡的作者,她的回忆难道不会与此后十年的人生际遇,不会与她对未来的想象和期盼联为一体吗?回忆、现实与想象,就像大地的裂纹在梦中缠绕成各种图像,难道书中的“我”仅仅是童年的萧红吗?

萧红的真实处境是:她要为呼兰河立传,要描绘那里的人和事,要借儿童的双眼揭示故乡的秘密。儿童的双眼是那么天真,而人世却是那么复杂,充满着挣扎与无奈、诱惑与希望、温缓与丑陋、美丽与哀愁。如何借儿时的“我”把那样深奥的秘密揭示出来,又使生命的自然形状与儿童的天真联成一幅动态展开的画卷,这是萧红面临的困难。

萧红的笔调清丽、自然、脱俗,她的情感细腻、真实、深厚,她的思想透彻、婉约、鲜明。更重要的是,她描写的无聊、麻木、荒唐,以及她本人隐藏于字里行间中的呐喊、抗争、愤怒,都提升到了美的境界。

在萧红那里,美是生命的终极形态。萧红笔下的美是那样纤细、壮阔、丰满,以至于丑也成了美的颜料或音符,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说,正是《呼兰河传》的问世,最终确立了萧红的文学地位。

《呼兰河传》中的故事发生于东北沦陷之前。那时,侵略者的铁蹄声还未扰乱呼兰河方圆数百里大地的宁静与生活的自然循环。所有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在没有外来侵略的情况下,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呼兰河城是只有两条大街的小镇,人们的生活单调乏味。必须要有足够的好奇和敏锐,才能观察到小镇里的变化或不平凡的人或事。《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但却没有确定不移的角色和层层展开的情节。就像在严寒的作用力下,大地的裂纹不规则蔓延,《呼兰河传》中的情景、事件、人物,也随作者的情感和笔力自由地游走。唯一贯穿全书的,就是主人公“我”的观察与体验。

你可以把《呼兰河传》看作散文化的小说,散而不乱,散而有味。问题是,作者为何要选择这些情景、事件、人物来书写?这种选择本身是随意的呢,还是另有意图?在萧红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一个古老小镇的生机。琐碎无聊的生活里,一点点脱离常规的小事,都会使人激动、联想,并暗地里迅速传播。可这种生机的背后,却是陈腐的日子、散漫的群体和木讷的灵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呼兰河镇迎来送往了一代又一代的寄居者。

在《呼兰河传》的记述中,几乎看不到现代文明的痕迹。小镇好像一个封闭的小型生态圈,无需外力干扰,只要风调雨顺,冬去之后是春来,大地的裂缝总会修复,然后再次裂开,周而复始。新的裂纹看似新的图案,循环的生机不过是循环的死寂……

猜你喜欢

呼兰河传呼兰河生机
一叶知冬,孕育新的生机与希望
让阳台焕发生机
生机暗涌
梦游呼兰河(组诗)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从萧红小说的童年视角看其小说的自我呈现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