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反刍思维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

2018-08-03刘小丽刘丽华邵康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有恒深思反省

刘小丽 ,乔 昆 ,高 亚 ,程 诚 ,刘丽华 ,邵康梅 ,周 鹏 ,贺 婧

(1.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反刍思维是一种反复关注自身消极情绪以及相应事件的思维方式,常常导致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和踌躇不前的行为方式,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模式[1]。当个体遭遇诸如考试失败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思维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下,不断地想“这种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如果总是这样,我该怎么办”等问题,即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内容,从而陷入一种循环——纠结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等,往往难以逃出这种怪圈,不能很好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大量研究者针对反刍思维提出了反应风格理论、压力反应模型和多维度模型等[2]。人格是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由若干个维度或者要素构成,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与模式[3]。

近年来对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和反刍思维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单独研究16PF或单独研究反刍思维,对于反刍思维与16PF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很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兰州大学医学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反刍思维的差异以及反刍思维与16PF的相关性,有利于在校医学生加强对于自己的了解和调整,并且可对学校进一步完善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兰州大学在校医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33%。其中男生135人(占47.20%),女生151人(占52.80%);独生子女83人(占29.02%),非独生子女203人(占70.98%);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者24人(占8.39%),中等者177人(占61.89%),较好者85人(占29.72%);父亲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30人(占45.45%),初中/高中91人(占31.82%),大专及以上 65人(占22.73%);母亲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88人(占65.73%),初中/高中62人(占21.68%),大专及以上 36人(占12.59%),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工具

1.2.1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问卷 16PF问卷[4]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Catell)教授编制的一种可靠的测验问卷。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经过研究,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另外,根据16个初级因素,经过公式推算出8个次级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以预测受测者在某些特殊情境中的行为特征。

1.2.2 反刍思维量表 采用Nolen-Hoeksema编制的反刍思维量表(RRS),Treynor以该量表为基础,提出3个因子:症状反刍、反省深思和强迫思考[5]。该量表共包括22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法。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结果用Excel 2010录入,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医学生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反刍思维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医学生反刍思维与16PF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2)

表2显示,男生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得分和反刍总分均低于女生(P<0.05);而反省深思得分男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性别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2.2 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3)

在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得分和反刍总分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2.3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4)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得分和反刍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2.4 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 5~6)

经统计分析后得知,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的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得分和反刍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反刍思维与16PF的相关性分析(见表7)

表5不同父亲受教育程度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表6不同母亲受教育程度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x±s,分)

结果表明,16PF的24个因素中,5个因素与症状反刍呈正相关(P<0.01),12个因素与其呈负相关(P<0.05或 P<0.01);5个因素与强迫思考呈正相关(P<0.05或P<0.01),6个因素与其呈负相关(P<0.05或P<0.01);1个因素与反省深思呈负相关(P<0.05);5个因素与反刍总分呈正相关(P<0.05 或 P<0.01),6个因素与其呈负相关(P<0.01)。

表7 反刍思维与16PF的相关性分析

2.6 反刍思维量表的回归分析

2.6.1症状反刍的回归分析(见表8)以16PF的24个因子为自变量、症状反刍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与焦虑性、独立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和实验性对症状反刍的回归效应显著,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症状反刍=13.794+1.353×适应与焦虑性-0.522×独立性+0.091×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0.322×实验性。

表8 症状反刍的回归分析

2.6.2强迫思考的回归分析(见表9)以16PF的24个因子为自变量、强迫思考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与焦虑性、有恒性和独立性对强迫思考的回归效应显著,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强迫思考=9.418+0.515×适应与焦虑性+0.243×有恒性-0.190×独立性。

表9 强迫思考的回归分析

2.6.3 反省深思的回归分析(见表10) 以16PF的24个因子为自变量、反省深思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对反省深思的回归效应显著,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反省深思=11.986-0.215×稳定性。

表10 反省深思的回归分析

2.6.4 反刍总分的回归分析(见表11) 以16PF的24个因子为自变量、反刍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与焦虑性和有恒性对反刍总分的回归效应显著,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反刍总分=30.225+2.308×适应与焦虑性+0.801×有恒性。

表11 反刍总分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反刍思维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得分和反刍总分均低于女生(P<0.05),此结果与郭素然等[6]的关于大学生反刍思维对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无处不在且日益增加,随着医学教育以及就业体制的改革,医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7],倾向于用反刍的认知模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女生与男生相比,心思较为细腻,因此,时常会过分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故而反刍思维得分高于男生。在反刍思维的性别差异方面,Nolen-Hoeksema等在对反刍思维的性别差异研究中指出:女性的性格特点和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使其反刍思维倾向高于男性,而且反刍思维也是导致女性焦虑、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7]。

3.2 反刍思维量表与16PF的回归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适应与焦虑性与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和反刍总分呈正相关(P<0.01)。适应与焦虑性得分低者,适应能力良好,能够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较顺利,更容易获得成绩和满足感,产生一种良性循环。相反,适应与焦虑性得分高者适应能力较差,通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目标,有时候结果也不甚理想,更容易出现挫败感和丧失信心,对自己产生疑问,甚至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遇到困难挫折后,容易急躁与焦虑,对现实生活往往感到不满意。得分高的个体面对负性事件时,常常会采取逃避、退却等态度,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会迫使他们反复关注自己的负性情绪,纠结事件发生的原因,而不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适应与焦虑性得分越高者,消极症状越明显,会过度、反复关注自己的负性事件与情绪,故结果显示适应与焦虑性与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和反刍总分呈正相关(P<0.05)。

症状反刍回归方程为:症状反刍=13.794+1.353×适应与焦虑性-0.522×独立性+0.091×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0.322×实验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与症状反刍呈正相关(P<0.05)。一方面,创造力强的人,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和钻研探索精神,心中会不断问为什么这样、否则又会怎么样等问题,这种特质会使他们陷入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情绪以及这种不良情绪的来源这种循环中;另一方面,创造力强的人,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并被其所吸引,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反复关注自己的不良情绪,容易从旧的事件之中脱离出来。同时,他们自信,会激励自己去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新奇的想法,可以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收获一种成就感,进而激励自己。独立性和实验性与症状反刍呈负相关(P<0.05)。独立性与实验性得分低的学生,依赖性强,学习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学习时没有计划,过分重视现实,容易墨守成规,不愿创新,情绪低落,缺乏情趣[8],更愿意依赖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然而在遇到不良事件以及消极情绪时,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更愿意自己内部消化,从而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高分者当机立断、自由开放,自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若是不能,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帮助,减少负性事件和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强迫思考回归方程为:强迫思考=9.418+0.515×适应与焦虑性+0.243×有恒性-0.190×独立性。反刍总分回归方程为:反刍总分=30.225+2.308×适应与焦虑性+0.801×有恒性。有恒性得分与强迫思考和反刍总分呈正相关(P<0.05)。有恒性得分高者,做事恪尽职守,一旦生活、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努力解决,强烈的责任感会使个体产生自责和愧疚感及消极的心理暗示,处理不好就会使个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独立性与强迫思考呈负相关(P<0.05)。独立性得分高的人,性格自主果断,当机立断,能清楚认识自己的想法,有了想法之后就会积极付诸行动,而不会强迫自己不断思考负性事件和情绪发生的原因。

反省深思回归方程为:反省深思=11.986-0.215×稳定性。稳定性与反省深思呈负相关(P<0.05)。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更加沉着镇静,不会慌慌张张,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冷静下来努力思考,考虑全面,倾向于用更理智成熟的心态对待,积极思考反省,发现问题并了解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而得分低者,情绪激动不稳定,面对问题时常表现得不理智,情绪易激动,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并且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

反刍思维具体表现是遇到痛苦情绪时,反复思考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症状和不良后果,而不是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9],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模式[1]。通过杨会芹[10]对处于抑郁状态高中生的人际、文化和认知等各种心理社会易感因子的研究,吴明证等[11]对青少年自尊与抑郁的关系研究以及陈荣荣等[12]研究可以得知,反刍思维作为抑郁的易感因子,能够预测抑郁,且与之呈正相关(P<0.05)[13],这与赣南医学院甘小荣等的研究结果一致。Nolen-Hoeksema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反刍思维不仅能够预测个体的抑郁,同时也能够预测个体的焦虑水平,因为焦虑与抑郁均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韩秀等的研究探讨了完美主义、反刍思维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反刍思维对其的间接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家庭期望值高的特殊群体,面临的精神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他们的人生经历简单,生活阅历较浅,当他们在高校中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僻、忧郁等各种心理问题[14],医学生更是如此。通过唐静的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15]得知,反刍思维和孤独感二者关系密切,能正向预测孤独感。郭素然等[16]的研究表明,反刍思维影响个体的睡眠质量。因此,反刍思维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以及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作为医学生,面对家庭生活的压力、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需要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压力[17]。树立一个正确的反刍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负性事件时,能够更加理智、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各种消极情绪的泛化,更加快乐而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有恒深思反省
深思触本质 拓展强素养——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思考与拓展
《学有恒艺无涯》
壹月记事簿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常反省自己
考前焦虑?该反省一下
反省与克制
快乐阅读
且行且深思——智能交通发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