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03张永梅丁彩华赵丽萍
张永梅,丁彩华,赵丽萍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板书为辅的方式,理论讲授虽比较系统,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再加上目前很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安排的临床见习时间太少,理论与临床实践脱离,很难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缩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将交互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两者相结合,形成适合我院实际教学情况的交互式—案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5级高职护理4个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两个班(109人)为实验组,两个班(115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平时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学生均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学习儿科护理学,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主编王苏平。两组课时数相同,由同一教师授课。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法;实验组主要采用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即对儿科护理学适合开展交互式—案例教学的章节,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围绕案例进行交互式学习。本研究采用“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总结”的模式,实施步骤如下:(1)设置问题:教师做好教学前准备,选择典型临床案例、设置讨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参考资料。(2)学生自学: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围绕案例,通过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进行初步自学,拓宽知识面,启发思维,形成对疾病的认知、加深对教材的认知,并记下有疑惑的问题。(3)课堂讨论:由学生当主角,引导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先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讲解自己的分析、见解和结论。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和讲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习新知识。(4)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和讲解,部分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将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围绕教学要求理顺整个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来模拟临床情境,学生扮演护士、患者和患者家属,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从而更加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提高人文素质。(5)总结:教师点评本次课学生的表现,指出其优缺点,然后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归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逐渐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在进行交互式—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之间的交互,又有师生之间的交互,大家一起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1]。
1.3 效果评价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实填写,每个指标设“是”和“否”两个选项。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研究[1]和专家咨询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共发放224份,填好后当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期末理论考试,理论试题从儿科护理题库中随机抽取,两组试题相同,试卷采用百分制,客观题占65%,主观题占35%,由同一教师阅卷。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所采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本组所采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比较[n(%)]
2.2 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总成绩和客观题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观题分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交互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2]。交互式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交互,即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及其他教学主体共同完成,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情境,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3]。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选取典型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4]。
本研究结合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将交互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两者相结合,即形成适合我院实际教学情况的交互式—案例教学模式,并首次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对交互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相关实践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5-8]。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所采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90.83%的学生对交互式—案例教学法满意。交互式—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人文素质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临床案例和问题,在上课前通过查阅教材、文献、网络资源等方式主动自学,在课堂上通过跟同学、教师之间的讨论,进一步启发思维,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研究把交互式—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在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9]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10]。期末理论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总成绩和客观题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说明实验组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主观题得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学生对于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不大。本研究表明,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案例教学法效果优于传统讲授法。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围绕教学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研究把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围绕案例,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启发[6]。但交互式—案例教学法仍存在不足: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课堂讨论环节开展不够充分;有的小组内个别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不够积极等。本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在其他医学类课程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