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8-08-0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腰部腰椎间盘腰椎

林 浩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 1000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椎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腰椎压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延缓病情和改善腰部功能方面未取得理想效果[2]。随着中医药在腰椎病变研究的深入,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优势逐步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3]。本研究观察了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标准:腰部有慢性劳损、寒湿症、外伤等;多为青壮年;腰腿痛、腰椎旁压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腰活动受限;受累下肢神经支配区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膝腱、跟腱的神经反射减弱。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测后确诊;无遗传基因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1个月无激素、抗风湿治疗史;自愿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腰椎结核、肿瘤、脱出、突出物钙化、梨状肌综合征、狭窄等其他腰椎病变者,哺乳或妊娠妇女,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整个疗程者,参与其他相关治疗者,心、肝、肺、肾、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29~62(48.74±6.85)岁;病程5~21(12.73±3.19)个月;病变位于L3—45例,L4—519例,L5—S113例,2个部位10例;抬高试验阳性单腿41例,双腿6例。对照组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9~61(48.69±6.91)岁;病程5~20(12.64±3.23)个月;病变位于L3—46例,L4—518例,L5—S114例,2个部位9例;抬高试验阳性单腿43例,双腿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硬板床休息,腰椎制动,避免过重体力劳动,给予甘露醇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0 mL)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 d;氯诺昔康片(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 mg)口服,每次8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组方:当归12 g、白芍12 g、桂枝12 g、通草6 g、细辛3 g、大枣9 g、威灵仙9 g、杜仲9 g、川牛膝9 g、桑寄生12 g、甘草6 g;遇寒加重者加独活9 g、防风9 g,下肢麻木者加鸡血藤15 g、红花6 g,疼痛剧烈者加安痛藤15 g、延胡索12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疗效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腰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70%,无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腰部功能明显好转,直腿抬高试验≥45%但<70%,下肢轻度麻木、疼痛症状;无效:主要症状、腰部功能均无改善,下肢明显麻木及疼痛,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5],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患者腰部功能[6],总分0~15分,包括腰痛、下肢麻木和疼痛、直腿抬高试验、腰肌力、步行能力,分值越高表明腰部功能越好。③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8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组胺(HA)、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2组治疗前后血清HA、5-HT、IL-6、IL-1β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HA、5-HT、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HA、5-HT、IL-6、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HA、5-HT、IL-6、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10%,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腰椎间盘突出变性、髓核压迫神经根、纤维环破裂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麻木、脊柱侧凸、肌瘫痪等。临床西医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神经阻滞、药物、介入、牵引等。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HA、5-HT、IL-6、IL-1β水平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分)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腰痛”的范畴,肝肾先天不足是其主要内因,外感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因素是其主要外因,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引起腰部气滞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8]。腰痛主要病机为肾虚导致腰腑失养,或禀赋不足、久病体虚、精气亏耗、房劳等导致肾精亏损,肾气不足,腰椎经脉失养,发为痹证。中医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9]。本研究选用当归四逆汤方中桂枝祛风散寒,升阳举陷,舒筋散壅,开痹涩,通经活络;细辛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宣通腠理,除痹止痛;芍药通经止痛,祛瘀镇痉;甘草调和诸药;当归养血活性;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牛膝补肝益肾,通经活血;桑寄生滋养肝肾,祛风除湿;通草利水渗湿,通利血脉;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杜仲补肝益肾,强筋壮骨。全方能活血化瘀、舒经活络[10],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JO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当归四逆汤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

病理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1]。突出的髓核可直接压迫神经根,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组织水肿、炎症递质渗出。IL-6、IL-1β是重要的炎症介质,IL-6是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分泌的主要促炎因子,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促进B细胞、T细胞分化,促进CRP表达,引起痛觉过敏[12]。IL-1β是重要的早期促炎因子,可直接刺激神经根,增强缓激肽的敏感性,还能影响MMPs的活性,抑制基质蛋白多糖的释放,促进椎间盘退变,同时IL-1β还能促进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加剧炎症反应[13]。HA、5-HT是疼痛产生的主要致痛因子,可降低机体疼痛阀值,增强痛觉的敏感性,还能促进血管收缩,引起神经根缺血性损伤,加剧炎性浸润[1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机体中的HA、5-HT、IL-6、IL-1β呈高表达,降低上述因子的释放,对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积极意义[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HA、5-HT、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当归四逆汤可通过抑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炎症因子表达,降低疼痛递质的释放,从而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

综上所述,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口服能显著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腰部腰椎间盘腰椎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久坐当心腰“感冒”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