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嘉定”建设成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8-03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课题组
□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课题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本课题从公共安全满意度的角度,通过“居住区安全感”、“公共场所安全感”、“工作场所安全感”、“学校安全感”四个维度对“平安嘉定”建设成效作出评价,并就个体、社会两个方面对影响嘉定区公众安全感的因素进行探究,从而思考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嘉定”建设的评价、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提出,要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多年来,嘉定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民心工程。
“平安嘉定”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平安嘉定”评价的路径和思路
提升人民公共安全感是深入开展“平安嘉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平安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本课题从两个方面来对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进行研究:一是确定公众安全感结构维度和测量指标,主要从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环境等多个地域划分测量维度对公众安全感进行测量评估;二是探究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主要从个体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验证具体什么因素会显著影响嘉定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见图1)。
(二)抽样调查
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嘉定区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满意度,找准影响公共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家统计局嘉定调查队2016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各辖区居民安全感及对民警工作满意度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642份,受访样本的年龄层次、性别、收入以及居住地分布特征基本上涵盖了嘉定区社会公众的各个层面,能够保证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本符合嘉定区情况。
(三)问卷打分制
本课题使用里克特十点量表对公众的整体公共安全感以及在居住地、公共场所、工作单位、学校所在地等四个不同的场所的安全感进行量化评估(见表1)。
图1 公众安全感评估模型
表1 安全感评价量表
(四)用数学模型归纳证明
1.主成分分析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将影响公共安全感的各种复杂因素归结为几个主成分,使问题简单化,其中每个主成分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
2.回归分析法。将公众的安全感评价作为因变量,把影响安全感的各评估要素作为自变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找出影响嘉定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的显著因素。
“平安嘉定”的评价分析
(一)“平安嘉定”的总体评估
调查显示,嘉定居民整体公共安全感较强,对嘉定平安建设评价总体较好。其中,17.25%的受访者感到非常安全,有56.43%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安全,有21.36%认为一般,仅3.53%认为不太安全,1.43%的受访者感到非常不安全。通过对量表进行加权处理,以10分制计算,公众对嘉定平安建设成效的评价得分为7.28分,公众的公共安全感处于比较安全水平(7~8分)。
(二)“平安嘉定”体现的四个方面
从居住地、居住地附近的公共场所、工作所在地、学校所在地等四个结构维度来看,公众均对“平安嘉定”建设成效较为满意,在四个场景下的安全感较强(见表2)。
通过对量表进行加权处理,以10分制来表示,公众对居住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学校四个不同区域的治安环境评价均较好。
(三)平安嘉定的具体表现
1.从个体因素看,“平安嘉定”发展比较均衡。从性别分组来看,男性与女性的安全感差距不大,均有超过七成的比例对整体环境的安全感知在比较安全水平以上,以十分制计算,男性的评价得分为7.36分,女性评价得分7.20分,均在比较安全的范围内;从年龄分组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安全感的感知比较均衡,16~34岁的受访者中有72.75%的认为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35~54岁的受访者中有73.83%的认为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54~70岁的受访者比例略少,为67.08%。
表2 不同场景下公众安全感评价构成 (单位:%)
2.从防范措施看,“平安嘉定”措施到位。九成以上受访者表示在家和居住区域采取了防范措施,其中53.91%的受访者表示家庭安装了防盗门,42.02%的受访者表示家庭安装了防盗窗,50.71%的受访者表示居住区域里有路灯,47.2%的受访者表示小区有门岗和保安,40.05%的受访者表示小区安装了监控探头;37.52%的受访者表示楼宇里安装了铁门;30.62%的受访者表示居住区有夜间志愿者巡逻队。
3.从犯罪信息来源看,“平安嘉定”处理及时。从受访者的经历来看,近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单位所在地最近一年内未发生违法案件,95.46%的表示学校所在地最近一年内未发生过违法案件的受访者对安全的感知弱于未发生的比例。
4.从警务工作质量看,“平安嘉定”保障力度强。数据显示,受访者对警察整体工作状况总体较满意,对警察整体工作状况非常满意的,其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的受访者比例占93.96%;对警察整体工作状况比较满意的,有88.58%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对警察整体工作状况评价一般的,有58.7%认为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对警察整体工作状况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其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的比例仅有27.4%和28%。
另外,三成以上受访者表示街面警力明显增加。其中,认为辖区内街面警力有所增加的受访者中有89.28%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认为街面警力和以前差不多的有74.73%认为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认为街面警力较以前更少的仅有51.02%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有21.26%的认为街面警力参与处理街面相关事件的主动性较以往有所提高,43.71%认为和以往差不多,认为管事率比以前提高的受访者中有87.81%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其比例比管事率较以前还要差的受访者高出36.76个百分点。
(四)“平安嘉定”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1.“流动人口管理”是平安建设的短板。调查发现,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公众安全感?”时,受访者认为社会管理方面中的“流动人员管理是否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是否完善”、“保安物业管理水平”三个问题对公众安全感产生主要影响,近五成表示“流动人员管理是否完善”最为关键。同时,在对安全感评价水平一般及以下的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居住场所中“外来流动人员较多”、“物业管理不到位”是让该部分受访者安全感偏低的主要原因;工作单位所在地中“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看不见警察和其他巡逻人员”也是让安全感评价较低的主要原因;认为学校周边环境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混乱”。
2.公众对平安嘉定建设评价折射出嘉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从区域分布来看公众的公共安全感评价,嘉定北部区域明显好于南部区域,北部地区华亭镇、徐行镇、工业区北地区的受访者感知水平在比较安全之上的比例达85.62%,以真新街道、江桥镇、南翔镇等经济强镇为代表的南部地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的受访者比重仅为69.63%。一方面,从地理位置看,南部地区紧邻市区,作为市郊中间区域,较北部地区更能吸引市区的导入人口。再者,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好,就业机会较北部地区更多,因此外来流动人口比重较大,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未能跟上。以对警务工作满意度为例,从区域分布来看,嘉定北部区域公众对嘉定警察整体工作评价最高,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达69.96%,而南部地区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仅为47.87%。从公众对居住地周边交通状况满意程度来比较,北部区域的公众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达61.07%,南部地区的比例最低,仅为33.2%。从群众对街面警力的感受来看,有30.88%的北部地区受访者感到街面警力明显增加,而南部地区的比例仅为20.79%。
表3 主成分载荷
实证分析
(一)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平安嘉定的论证
本课题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提取主成分,变量包括对居住地所在区域的安全感评价,对公共场所安全感的评价,对工作所在地安全感的评价,对学校所在地安全感的评价,对嘉定区警察整体工作状况是否满意,对居住区警察工作状况是否满意,对居住地周边交通状况是否满意(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从主成分的解释率来看,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解释率达到了68%。其中第一主成分PC1中,对嘉定地区警察整体工作状况是否满意变量载荷为0.89,对居住区警察工作状况是否满意变量的载荷为0.91,两个变量的载荷较大,因此,可以合并解释为公众对警务工作满意度。
第二主成分PC2中,对居住地所在社区治安状况的评价变量载荷是0.79,居住区附近的公共场所治安状况的评价变量载荷为0.8,对居住地周边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变量为0.61,三个变量的载荷较大,因此,可以解释为公众在居住区域及周边的安全感。
第三主成分PC3中,工作单位所在地安全感评价变量载荷为0.75,学校所在地安全感评价变量载荷为0.78,两个变量的载荷较大,因此,可以解释为公众在居住区域外的安全感。
从上述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几个综合因素,包括公众对警务工作满意度、公众在居住区域及周边的安全感、公众在居住区域外的安全感,进一步证明了公众对平安建设的总体评价与四个结构维度方面的评价具有一致性。
表4 回归分析中的变量
表5 以整体安全感评价为因变量回归模型
(二)回归分析法对平安嘉定的具体表现和薄弱环节的论证
1.变量选择。本文从性别、文化、收入等个人因素,居住区是否采取防范措施为代表的防范措施因素,工作单位、学校所在地最近一年是否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作为犯罪信息来源因素的变量,街面警力是否增加、管事率是否提高作为对警务工作质量满意度因素。
2.以整体安全感评价为因变量。整体安全感得分=5.85988+0.41724×居住区中区+1.03931居住区北区+0.60796×街面警力管事率-0.68258×工作单位最近一年是否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
如表5所示,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街面警力管事率系数是0.60796,系数大于0印证了街面警力参与处理街面相关事件的主动性会正向影响公众对安全感的评价,会使得整体安全感得分提高;身边最近一年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的系数为负,说明居民周边发生违法犯罪现象会降低居民的整体安全感水平。
居住区在中区和北区的居民安全感知程度更好,同时中区系数为0.41724,小于北区,因此北区居民的安全感水平更高,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近年嘉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区的江桥、安亭等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北区的华亭、徐行等街镇流动人口比例相对较少,居住的本地居民较多,邻里较为熟悉,因此居民对安全感的感知度较高。
3.以居住区安全感评价为因变量。
表6 以居住区安全感评价为因变量回归模型
居住地安全感得分=5.99489+0.18448×文化程度+0.92556×居住区北区+0.43721居住区中区+0.52261×街面警力管事率-0.63241×工作单位最近一年是否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
与整体安全感得分不同,文化程度变量的系数为正,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者,其在居住区场所感受到安全感知度越高,可能的解释是文化程度高的群体在经济方面不会太差,会倾向选择环境较好的居住场所;街面警力管事率系数是0.52261,系数为正印证了街面警力参与处理街面相关事件的主动性会正向影响公众对安全感的评价,会提高居民在居住场所安全感水平;身边最近一年发生过违法犯罪案件的系数为负,说明居民周边发生违法犯罪现象会降低居民在居住场所安全感水平。居住区北区变量系数为0.9255,居住区中区变量系数为0.43721,均大于0说明居住区在中区和北区的居民安全感比较显著;与整体安全感的解释一样,北区本地居民较多,处于“熟人社区”,居民安全感较高。
同理,还可以居住区附近的公共场所安全感打分为因变量、以工作场所安全感打分为因变量、以学校所在地安全感打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进一步分析(限于篇幅,此处省略)。
进一步提升“平安嘉定”评价的措施和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人口调控,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水平是提高嘉定平安建设水平的重要突破点
分析发现,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是群众在嘉定平安建设过程尤其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嘉定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外来人口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也给“平安嘉定”建设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人口规模综合调控和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全区人口“总量控得住、结构能优化、素质要提升、管理有办法”。坚持“以规控人”,实施源头调控,推动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住宅建设规划与人口规模调控目标相衔接;坚持“以业调人”,实施定向调控,促进人口结构逐步优化;坚持“以证疏人”,实施引导调控,严格落实“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标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坚持“以房管人”,实施强制调控,在规范房屋租赁的同时加大群租和非正规居住整治力度。
(二)合理优化配置警务资源,提高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满意度是提高嘉定平安建设水平的有效切入点
依据实证研究可知,在城市社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等不同环境的安全感与该地域的警务资源配置都有着密切关系,如警务人员驻点人数、日常巡警人数、警务室的配置密度、警务人员治安器械配备情况等。
实证分析还发现,提高警察的管事率对公众安全感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着力提升警务工作质效,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履职尽责服务水平。
(三)继续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区人口素质是提高嘉定平安建设水平的长期关键点
从实证分析可知,公众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安全感评价造成积极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继续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区人口素质有利于提升公众安全感,应积极落实嘉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均衡优质的现代教育这一目标,促进教育科学布局。另外,就公众自身角度而言,个体对于社会威胁的反抗能力和应急素养也关系到自身安全感的形成。政府部门可在社区、单位或学校建立对应的“社会安全学习课堂”,由警务人员或应急专家定期对公民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宣传安全知识和防罪信息,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