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统计监测机制研究*
2018-08-03辛金国吴泽铭
□辛金国 吴泽铭
本文通过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要求、政策导向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状况,根据特色小镇竞争力要素,即外部发展力、内部发展力、核心发展力三个维度,建立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围绕特色小镇竞争力统计监测工作的实施,提出四点建议:积极开展统计调研工作,加强合作交流;完善特色小镇竞争力统计体系,明确指标含义;强化提高统计队伍素质,扎实统计基础;依法落实统计工作任务,保障统计数据。
近几年浙江省先后涌现出一批功能独特的小镇,如浙江余杭梦想小镇、乌镇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上城基金小镇、桐庐健康小镇、海盐核电小镇、大云巧克力甜蜜小镇等,它们已分别成为浙江省城镇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前年七月我国住建部、发给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发文,计划到2020年我国培育千个特色小镇,一时间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成为遍地撒种、遍地开花的热点问题。为此,发改委又专门发文强调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那么,如何评价特色小镇竞争力?通过何种机制保障统计监测进行?这些问题已成为保障浙江省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浙江省特色小镇推进状况分析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要求:
(一)精准定位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主要集中在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打造的关键是产业定位,小镇产业定位应避免“错杂”,应注重“精准”,“精”代表精致,“准”代表准确。在小镇初期发展中,产业发展应相对趋于单一化,做到单一产业上的特色与精致,产业定位需要准确,产业定位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分析小镇自身发展优势与劣势,根据自身资源特征、产业特点、竞争优势等,选择符合实际最为可行的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当下社会需求及未来产业需求走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选择一些前瞻性产业,如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业等。精准的产业定位有助于小镇资源整合利用,最大效益挖掘小镇竞争力,支持特色小镇产业的长足发展。
(二)发展特征
特色小镇指的是非建制镇,不是体制内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新型的创业创新平台,其规划面积在三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在一平方公里,浙江省所有特色小镇需建成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需建设成5A级景区,原则上3年内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部分产业、部分加快发展地区可放宽要求,小镇发展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打造以产业为主,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小镇空间体量虽不大,产业生态链却应该是五脏俱全,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成本,打造地区产业品牌,加快小镇产业发展速度;特色小镇注重生态建设,所有浙江省特色小镇都有景区等级要求,旅游产业类更是需要苛刻的5A级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绿色化、集约化、高端化的体现,在合理利用小镇自然资源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坚持可持续化发展;特色小镇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服务品质,是小镇吸引人才、游客的基础,以适宜人居住、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的生活要求来建设小镇。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1月,浙江省公布已创建(除去降格淘汰的以外)特色小镇108家,其中金融产业7家、信息经济18家、历史经典产业13家、时尚产业10家、健康产业8家、高端装备制造24家、旅游产业23家、环保产业5家。以产业分类划分,浙江省特色小镇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导,制造业专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呈“去工业化”趋势,专注于产品的技术升级、设计升级,服务业结合地区传统文化、历史、环境特色,以服务品质化、高端化为追求,打造别具一格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以地区分布来看,特色小镇布局呈现北密南疏的特点,且小镇多聚集于城市中心区域及周边,充分体现了城市中心区域经济带动性。从产业性质与区位因素来看,产业技术支撑、创新研发要求高的小镇基本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周边,而旅游、环保、健康产业特色小镇相较于其他类别小镇呈多点式、离散形分布。浙江省特色小镇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了城镇化水平、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压力,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总体层次水平不高、高端人才缺失、难以形成产业生态链、发展规划不科学导致产业运营失衡等。
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分析
图1 浙江省各市特色小镇数量分布图
根据特色小镇竞争力关键要素进行指标设计,各个指标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与独立性。指标体系构建突出层次感,所选指标从特色小镇发展本质出发,客观真实反映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所在。
(一)特色小镇竞争力关键要素分析
本文对于特色小镇竞争力关键要素主要从外部竞争力、内部竞争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外部竞争力。特色小镇外部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外部因素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因素,排除小镇自身地理环境历史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特色小镇人力、资本、政府等外力影响,是特色小镇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大量的人力资源吸收、资本资源投入以及政府服务提升,全面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外部竞争力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政府服务。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标体现特色小镇吸引人才能力,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必需品,人才是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引进高级技术职员、高素质高学历职员、高端人才职员是小镇发展质量提升的依托。
(2)资本资源。资本资源指标蕴含的是特色小镇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两层意思:发展潜力代表特色小镇发展趋势,当特色小镇拥有一个好的产业规划,好的政策引导以及好的发展前景时,会吸引更多银行家、资本家来投资,将有更多资本流入小镇。资本资源指标代表的不仅仅是外界对特色小镇看好状态,更是小镇自身发展良好的标志,即小镇发展潜力;发展动力显而易见,无论是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生活环境改造以及产业生态链打造等等,都离不开资本,再好的设想与规划,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都等于纸上谈兵,当小镇拥有丰富的资本资源,才能完成小镇初期的布局与产业规划,随着产业发展技术不断革新更替,更需要大量资金来保障这一进程,所以说资本资源是小镇发展的重要动力。
(3)政府服务。政府机构是特色小镇发展总体方向的规划者,政府在小镇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局限于公共服务的建设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维护市场的管理者,还需要是通过总结小镇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完善产业规则的决策者,可以说一个决策与发展方向制定将直接影响到小镇发展。政府机构需要发现小镇的特色、依托小镇的优势,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小镇,配套完善相关基础建设,好的企业加之好的人才政策,才能助力小镇发展。
2.内部竞争力。内部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小镇自身的发展优势,可以是便捷通达的地理区位、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人文背景、舒适宜人的生活条件等等。特色小镇发展是需要内外兼修的,“外”为力,“内”为源,只有自身拥有一定的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才能长久持续的发展,小镇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浙江省特色小镇分类中旅游类小镇需要有先天的旅游资源,健康类小镇需要干净的空气、纯净的水资源、无污染的生活环境等等。内部竞争力包括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
(1)环境资源。环境资源指标主要涵盖的是特色小镇生活、工作环境质量以及一些先天的人文旅游资源。舒适的工作环境、宜人的生活环境是小镇居民和外来工作者安居乐业的保证,一些靠旅游业健康业为产业基础的特色小镇则其本身即是拥有丰富的旅游人文资源以及健康的生活条件。
(2)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居民生活、百姓工作的物质保证,是一个城镇发展的基础,从过去单单满足基本生活的基础设施到如今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设计,基础设施普及不仅仅是医院、交通、超市等的建设,更是需要涉及休闲、娱乐、养生、健康等多方面的考虑,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工作的舒适度,是城镇竞争力水平高低的表现之一。
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小镇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是其特色产业,产业发展的好坏是衡量小镇发展好坏的标准,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的集聚地、优势产业聚集区,其竞争力核心就是产业发展力。故本文认为产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共同构成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1)产业规模。三大产业发展的变迁是一个地区、城市经济实力发展的缩影,产业规模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地区城市发展的一次重要蜕变,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唯有产业的高速发展才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前进,带动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特色小镇的特点是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当优先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就是小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企业产业竞争力的集合就是小镇的产业竞争力。
(2)技术创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诞生需要创新,打破陈旧、突破旧技术禁锢,不断提高生产力,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广泛应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发展力来源于此,每一次小创新都将是生产力提升的一小步。小镇的产业发展靠的不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是“不拘一格”、“独具匠心”,在新思想、新技术盛行的时代,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在产业发展中巩固自身地位,只有在技术、思维上有所突破,才能在产业发展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图2 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图
(二)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关键要素的初步分析,进一步建立以下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为避免不同纲间数据比较难以解释,以及数值较高数据削弱对数值较低数据的影响,一般会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保证指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数据标准化方法一般有三折现法、z-score法、小数定标法等,本文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将采用min-max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代换处理,最终处理后数据将分布在[0,1]之间,大大简化了最终指标评价的计算,提升了评价模型的精度。
图3 标准化后指标数据示意图
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机制研究分析
表1 浙江省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指标体系
推进特色小镇竞争力监测工作的实施,不仅需要监测统计指标的改革创新,更需要解决在实际统计监测工作展开时出现的问题。特色小镇监测统计范围虽仅局限于规划3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但对于日常统计任务繁重的统计部门来说,加之特色小镇纷繁的统计类项,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此外,部分特色小镇存在统计队伍跟不上统计要求、统计基础薄弱等问题,在实际工作展开中,一些企业、单位对于统计数据出现瞒报、误报等现象,如何确保统计数据指标,确保对特色小镇客观综合评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积极开展统计调研工作,加强合作交流。各特色小镇统计部门之间定期展开统计调研工作,相互交流在特色小镇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以特色小镇统计监测课题报告、交流汇报、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涉及部门广,包括财政局、旅游局、科技局等多个监测部门,统计局作为业务指导单位应加强业务指导,规划完善好统计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在统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通力合作,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特色小镇竞争力统计体系,明确指标含义。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不断完善特色小镇监测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如已发布的金融产业特色小镇年度报表,应设立浙江省其他六大产业特色和历史经典产业小镇年度报表,在各个产业中可细化产业分类,实现对特色产业活动的精准划分,进一步修订统计标准,明确统计指标含义,从而明确统计对象,提高统计精度。除此之外,小镇应根据入驻的企业单位,实时更新小镇单位名录库,建立符合小镇统计监测的单位名录库。
3.强化提高统计队伍素质,扎实统计基础。提高统计队伍综合素质,开展专项统计培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对于一些统计基础薄弱甚至空白的小镇,更需要着重培养统计人员,学习统计基础较好地区的经验与方法,打造一支胜任特色小镇统计监测任务的统计队伍。通过统计知识讲座、地区统计调研、统计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分享统计专业知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落实最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统计工作。
4.依法落实统计工作任务,保障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协同企业,坚持依法科学统计,严格按照特色小镇监测体系指标分类、指标标准进行统计,健全统计报账缺失、财务信息不全的公司单位,联合多个部门协作,对获取困难的数据进行科学性采集计算。各部门依法进行统计工作流程,按时完成季、年度统计任务,制定相应统计工作考核制度。统计部门可利用摸底调查、抽样调查、大数据技术等方式,对已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对数据误报、造假、瞒报、迟报等依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