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师生思维差异 探究能力提升途径

2018-08-02宁夏党喜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赋分速生答题

宁夏 党喜奎

一道试题,不同学生的答案可能接近或相同,但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总是千差万别。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必备知识为依托,选择经典试题及学生的原始答题记录,比较教师和学生的解题过程,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误区进行诊断,通过归因分析,探究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加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典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原因。(4分)

【答案】(1)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地区,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一、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途径

地理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等。调动和运用知识,首先需要科学的理解知识,如对地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对地理原理生成及运用的把握等;其次需要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适用的范围、时空尺度等。如农业区位的宏观、微观选择等。下面以案例问题(1)为例,探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具体途径。

解答问题(1),对于教师而言,往往会比较图a和图b,得知图a较图b植被茂盛,从而得出图a中山麓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是山坡天然次生林、灌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推断获得稳定水源的过程,也就是对山区水循环环节的分析,即“截留”——大气降水,“延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随机抽取两名学生的作业,答案实录如下:

学生A:①当地山坡植被覆盖率高,增加蒸腾从而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降水增加,补给沼泽;②当地植被覆盖率高,降低流水速率,增加地下径流,从而为沼泽提供稳定水源;③植被涵养水源,地表径流稳定,且地下水位高,补给沼泽。(赋分:4分)

学生B:原因:山坡树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强。过程:增加地表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赋分:2分)

分析与评价:

学生A对森林植被“调节气候,还是增加降水”的观点模糊,“雨水下渗,还是增加地下径流”环节不清;题干有两个问题,既要分析“原因”,也要分析“过程”,但答案只有原因的分析。推断该生的思路——从图中发现植被覆盖的变化,题干要分析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从而想到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水量及流速的变化。

归因分析可知,审题失误,将原因及过程理解为原因;错误调动,将水循环的过程(空间)理解为水体的转化过程(物理);对森林功能理解不到位。该生答题中存在问题不明、原理不清的情况。解题时需要关注设问对象,明确答题指向;甄选地理过程,构建答题思路;正确解释现象,避免常识错误。要重视地理原理的适用范围和选择,水循环是地理空间过程,而水体转化是物理过程,避免调动错误。

学生B进行过程分析时,目的不明确,“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并未直接指明地下水量的增加,过程性不强。

归因分析可知,学生对水循环原理理解不透彻,调动原理知识的能力较差。该生解答试题存在原理不清,思路不通的情况。科学理解水循环原理是关键,即重视关键环节,构建地理过程;关注动态变化,体会过程响应;进行情景转化,学会迁移运用。

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地理信息有文字信息、图表信息、设问信息等。获取和解读信息,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的形式和作用。譬如文字信息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属性信息等。文字信息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其次掌握信息解读的一般步骤。如阅读分布图,应从图名、图例、图像内容依次解读等。最后,需要基于地理思维视角提取和整合信息。如在特定地理知识框架引导下解读图文信息等。下面以案例问题(2)为例,探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具体途径。

解答问题(2),教师往往能发现图b较图a天然次生林、灌丛植被更稀疏,沼泽萎缩了;根据材料,桉树能大量吸取地下水,读图可知地下水位下降是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学生A和学生B的答案差异较大。

学生A:变化:①其他植被分布最低海拔升高;②其他植被分布较之前稀少。原因:①速生桉生长快,汲取土壤中大量养分,不利于其他生物生长;②速生桉主根深扎地下,大量吸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不利于周围其他植被生长;③人为破坏,砍伐天然次生林,以开辟速生桉生长地。(赋分:6分)

学生B:变化:天然次生林大面积减少,沼泽面积日趋萎缩。原因:速生桉需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赋分:8分)

分析与评价:

学生A在分析引种速生桉后其他植被的变化时,提出其他植被分布最低海拔升高,但“沼泽植被分布海拔并未升高”;而且“其他”植被指代不明确。在分析原因时,提出人为砍伐天然次生林,扩大速生桉栽培,并未注意题干要求分析“种植速生桉后”的变化。推断该生解题的思路——比较a和b两幅示意图,看到植被的明显变化,从位置、密度等方面描述植被分布的变化,进而推断成因,从水分、养分、人为因素等方面展开。

归因分析可知,该生思路清晰,如果将分布拓展到结构、组成等方面,成因拓展到火灾、虫害等方面,就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构建了完整的答题思路。但该生忽略图例信息,其他植被指“天然次生林、灌丛,沼泽等”限定词信息,“种植后”的解读。在解答试题时,该生应注意,阅读图例信息,明确图像的内容;阅读限定词信息,明确答题的范围。

从学生B的答案看,思路清晰,图像、设问信息的解读能力较强。

三、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途径

地理问题主要有生活实践问题及理论探究问题等。探讨和论证问题,首先需要提出假设,选择观点。其次基于地理学科视角,提出论据,运用判断、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探讨和论证问题。最后,需要观点正确、术语规范、逻辑严密的表达结论。下面以案例问题(3)为例,尝试探讨和论证问题的具体途径。

解答问题(3),教师会根据材料,得出桉树“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作为造纸原料”等依据,考虑发展造纸业的理由,除优势条件外,还有产业发展的意义,故得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就业等得分点。但学生未必能有教师的想法。

学生A:原因:①西南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适宜速生桉成长;②西南地区天然次生林逐渐减少,对纸张需求量大;③速生桉生长周期短,可再生能力强,经济效益高。(赋分:3分)

学生B:理由:①速生桉生长周期短,生长时间短;②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效益提高的要求;③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就业。(赋分:6分)

分析与评价:

学生A认为我国西南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出现知识性错误,并考虑市场需求增加的要求。比较师生具体思路,学生A考虑气候、市场需求及生物特性的优势,但教师的思路既有优势条件,也有产业意义。学生A考虑的具体条件更多,但整体思路少了意义的分析,赋分将减少一半。

归因分析可知,学生A主要的失误为,对题干中主题词“理由”的内涵理解不全面,对气候分布等基本知识点遗忘严重。在解答该题时,学生A应当注意理解“理由”的内涵,明确答题的内容;选择专业的地理语言,规范表述试题的答案;复习气候分布知识,积累地理学科素养。论证问题既要观点明确,更要理由全面,充分支持观点。

与学生A相比,学生B的论证更符合答题要求。

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途径

描述地理事物是指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发展、概念的概括等;阐述地理事物是指运用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判断、比较、分析等方法,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下文以案例问题(4)为例,探讨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具体途径。

解答问题(4),教师从材料中发现,桉树原产地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区,能大量吸取地下水,而我国西南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降水看,西南地区限制桉树生长的原因是年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旱季长、降水少等。研究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答案相比较,差异显著。

学生A:①西南地区降水年季变化大,且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不利于速生桉长期大量需水条件;②旱季降水少,降水量不足,不利于速生桉生长。(赋分:3分)

学生B:①降水较少;②土地面积有限;③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赋分:2分)

分析与评价:

学生A的①②两方面原因都说明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旱季降水不足,与教师思路相比较,缺少对年降水总量的描述。

归因分析可知,学生A未完全掌握降水特征分析的思路,即从年降水量,季节变化,雨季长短,极值等方面来考虑;同时,未注意设问角度的“比较性”,与热带雨林地区相比较,西南地区种植桉树在降水方面有限制。学生A解题时应注意科学解读设问信息,获得答题指向;掌握降水知识结构,构建答题思路。

学生B的答案从降水量、土地、生态三方面来构建解题思路,与教师年降水量、季节变化、极值的思路差异较大。

归因分析可知,其对限定词——“降水条件”信息的解读不够;可能未掌握降水特征的描述方法。学生B解题时应注意科学解读限定词信息,获得答题范围;掌握降水知识结构,构建完整的答题思路。

猜你喜欢

赋分速生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农业科研系列晋职初审程序电子化方案设计
——业绩赋分
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邀你来答题
教育厅长因决策失误被责令辞职
浅析浙江新高考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
出新不足,守正有余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