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作文真面目,捷径通幽别有天
2018-08-02湖北张谷姣
湖北 张谷姣
作文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作文命题牵动着无数教师和考生的心。今年有26省用全国统一命题卷。为此,对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进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这里,笔者对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命题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思考,力争全方位展现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的“真面目”,并归纳出基本规律,依规律对2018年作文备考指出参考途径。
一、2015年—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概况一览表
试卷类型 年 份 分 值 字 数 文体要求 题目主要内容 作文类型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5 60 800 书信体 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 叙事类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Ⅱ 2015 60 800 明确文体 谁更具风采 叙事类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6 60 800 文体不限 分数、唇印、巴掌漫画 漫画类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Ⅱ 2016 60 800 文体不限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议论类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6 60 800 文体不限 花茶新工艺 叙事类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Ⅰ 2017 60 800 文体不限 “中国关键词”中任选两三个 关键词组合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Ⅱ 2017 60 800 文体不限 六句名言中任选两三句 名句组合材料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7 60 800 文体不限 “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限定副标题,议论性材料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命题规律总结
(一)从作文材料类型看: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2015年全面采用“叙事性时事材料”;2016年特色明显,新增漫画类材料和议论性材料;而2017年在议论基础上又融入了关键词、名句组合,出现了副标题形式,完全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认知定势,材料类型不拘一格,逐年出新。
(二)从写作要求看:增加写作指令,写作任务明确
回顾新课改以来的作文命题,其变化轨迹明晰。2015年以前均为新材料作文,考生容易宿构、套作,不利于写作能力的真正体现。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命题适时改变,采用书信形式,给相关对象写作,任务驱动初现端倪。2016年提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2017年三套试卷任务驱动非常明显,尤其是新课标卷Ⅰ,作文命题中下达多重指令:“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考虑写作的对象、写作目的等。
(三)从材料的思想内涵看,不同材料具有明显共性,其表现如下:
1.关注当下,融入传统,立德树人
2015年—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命题都贴近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又巧妙融入传统文化,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笔者预测全国新课标卷作文会延续这种命题思路和趋势。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中,3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代表三种精神——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代社会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榜样。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用书信方式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渗透依法治国理念。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引导考生在亲身使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名句的魅力和活力,思考文化传承,突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中“大李”、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的作文题中“小羽”,他们身上则直接突显锐意创新精神。
2.关注自我、关照内心,倡导抒写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自然、人生、教育等诸多方面,而关注自我与关注社会可谓平分秋色。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的作文题,能让考生直面心灵,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独立思考。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Ⅲ作文则直接写“高考”,并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加以限定,无疑是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这些试题,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引导考生审视自己的心灵,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引导他们表达心声,抒写真情实感。
(四)从审题立意、行文思路的思维看:视角多元,注重思辨,强调逻辑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命题都给考生提供了多元视角、多元立意空间,思辨色彩浓重,逻辑思维突出。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关键词组合,给考生提供了空前开放的审题立意空间(但要注意“有机关联”):既可以进行二元选择与发掘,也可以进行三元组合与创造;既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悠久厚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写成“歌颂”文章;又可以运用批评思维,反思发展中的问题,写成“忧思”文章;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谈“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发展与隐患”等关系,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展现一个真实、多样、立体的中国。
三、备考对策指津
(一)关注时事、关注自我,围绕核心价值观积累材料
对2017年—2018年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和生活信息素材进行梳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积累;对社会要闻、身边典型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关注有关部门的做法和媒体评论,并将相关事件及评论整合成块,将思维引向更广更深处。
例如,笔者命制的一道模拟题:
2017年年度字词新鲜出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初心”“享”“云”“智”“新四大发明”“引力波”等热门字词入围,请你从这些词语中选两三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你对当今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如果不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不了解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变化,这道作文题就会“难于上青天”。当然2018年不会出与2017年惊人相似的题目,但它们是我们认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窗口,如果围绕它们搜集材料,则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注重思维品质,强化四种思维能力
强化辩证思维,避免片面化;强化思辨思维,避免肤浅化;加强因果逻辑思维,避免简单化;强化创新思维,避免平庸化。
教师要提供思维训练平台。如:精选话题,举办辩论会,掀起“头脑风暴”;提供经典时评观摩、学习;观看《奇葩说》等节目,学习论辩机智、论辩个性风格;通过写作升格训练,优化写作思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写出有见识、有思想、有创意的文章。
(三)树立“任务”意识,突出“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
作文是不是真诚表达,是否独立思考,在“任务”创设情景的鉴照下一目了然,“巧妙衔接”的套作、高端的东拉西扯都无法瞒天过海,所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突出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而任务驱动型作文会延续下去,应引起高度重视。
不过,显性指令看得见,隐性指令也不可忽视。笔者以校园欺凌事件设题: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学校要举办一场演讲会,请你写一篇演讲辞。
题目看起来没有任务指令,但演讲必须针对特定对象,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暗含了任务指令,而且与“能写实用文”的考点相呼应,因此备考需留意隐性任务指令。
总之,从2015年—2017年作文试题的嬗变规律中可以看到试题的发展趋势: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引导考生开拓思路,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自我,重视理性思辨,解决实际问题。现在的作文绝不是纸上谈兵,它已经把表达与思维思想融为一体,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我们如果切实践行课改精神,依据考纲,遵循试题规律,循径登山,就能领略到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