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材料作文写作思维探微
——基于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维辨析

2018-08-02云南王兆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名言车位论点

云南 王兆林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和自主命题省份的作文试题显示: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的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自主命题省份虽有所变化,但仍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作为属于新材料作文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写作思维上有何不同呢?本文对两者在写作思维上的差异进行探索分析。

一、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选材、审题、立意比较分析

作为考查写作能力的命题形式,在获得命题者认同的同时,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中,作文试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取得较大突破,有效避免了套作、宿构。尽管如此,新材料作文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项 目 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古今中外材料:事件(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社会活动领域的事件)、寓言故事、诗歌、蕴含哲理的文学性语段(描写性、描述性语段)、观点(名______________言、格言、警句)、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来源事件 (新闻事件)性材料:学习、工作、娱乐、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社会活动领域的事件,多为现实社会领域新闻事件,或当今的社会、生活等现象1.写作指向明确,如“对此事(现象)你如何看?”2.材料中给出多个议论观点或多个对象驱动,要求考生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要求 用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即材料含意立意作文立意特点1.替圣人立言。材料提供写作立意依据2.材料内容的同一性。材料含意(蕴含的道理)具有唯一性,无争议,只需要考生准确理解运用3.材料内容话题(或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可从材料内容的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思考分析材料含意(蕴含的道理)4.立意的局限性与开放性。材料提供中心(观点), 写作中心(观点)可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含意中随意选择5.文体的开放性。无明确体式驱动,无论何种材料,考生都可自由选择文体1. 为自己立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道德判断、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2.材料内容(事件)的对立性。内容的一元、多元对立;材料(事件)内容及其含意具有争议性,易引发讨论、热议3.观点、态度、看法的指向性和选择性,有明确的指向和选择限制。就事论事、权衡、选择任务明确4.任务驱动的明确性:体式驱动(如“我看高考”写议论文,“我的高考”写记叙文)、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用含意(中心含意、重要含意或次要含意)做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即用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 意表明态度: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正确或错误;好或坏。用观点、看法做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事论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事件:追因法、析果法、类比法(现实社会生活典型事例类比)、假设法、设问反问法、联系法(联系社会事、生活事、身边事、亲历事)、引用法(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目的 替圣人立言,目的是论证道理的正确性 替作者自己立言,目的是说服他人,有较强的读者意识论证方法1.旁征博引,为圣言提供佐证(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2.比喻论证3.材料作论据

二、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维路径辨析

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审题、立意、拟题1.用抓关键词、关键句、概括材料中心、由果溯因、求同、辩证分析等方法。通过抓住材料核心话题(或中心角度),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探寻材料蕴含的道理,形成一个观点2.用一个简明的句子表达作文题材料提供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3.用观点句中的核心词、关键词作为文章标题(二 )写作1.提出观点 (独立成段)。论点的提出,或解释话题引出,或事件引出,或名言、警句、格言引出,或现象引出,或开门见山直接提出2.用材料分析论证观点(中心论点)。紧扣中心论点列举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并作分析佐证,或并列,或递进,或因果,或正反对比,展开分析,论证论点的正确性。联系现实生活,列举同类或相反亲历事、身边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分析论证(根据情况拆分成多个段落)3.引用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格言、名句并作简要评析来论证中心论点4.总结全文,再次重申论点,发出号召(一)审题、立意、拟题1.对材料表现出的问题、话题,表明自己的态度(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明确自己的看法、观点2.用一句简明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3.用观点句中的核心词、关键词作为文章标题(二 )写作1.概述材料内容(作为一个段落)2.表明态度,提出中心论点(自己的看法、观点)。阐述人生观,即做人的道理;价值观,即人应该有什么思想、精神、品质;何为社会正能量(单独成段)3.结合材料分析论证,通过追因预果、假设判断推理、设问反问分析、正反对比分析,从多角度(各个方面)、多层面(个人、家庭、集体、国家、社会)在材料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看法的理由。列举同类或相反亲历事、身边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作类比分析论证,进一步找到自己观点、看法的正确理由(根据情况拆分成多个段落)4.引用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格言、名句并加以简要评析来作为自己观点、看法的论证支撑5.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即如何做6.总结全文,再次表明态度,明确观点

三、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维路径实例分析

(一)新材料作文写作思维路径实例分析

(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审题立意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试题。审读材料,读出名言蕴含的道理是立意正确的关键。名言是两个追问句,两句间构成一个转折关系,因此有了主次之别。最重要的句子是第二句,其中“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是关键词,其特点是“新”,其含意主题词是创新、求变、改变。观点就是发生变化(改变、创新)的结果。下文中的例文作者紧紧抓住材料核心内容中的主题词,提炼出“奋起改变,改变自己,你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的道理,用主题词“改变”作标题核心词,并以此为论点确定立意展开论证。

2.例文分析

学会改变

一些人习惯在事后问“为什么会这样”,而萧伯纳却总是追问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让我沉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碌碌无为满怀抱怨,而有些人却能够在失败后奋起,终获成功。因为沉浸在往事的失意中沮丧,只能让你失去太阳后,错过月亮和星星,让成功的机会一次次离你远去。(分析名言蕴含的道理)

因此,我劝慰失意者,与其躺在失意的沟堑中抱怨,不如奋起改变,改变自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用读名言明白的道理提出观点,即中心论点)

改变自己是智者的领悟,勇敢地改变自己首先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态度。(分论点一)萧伯纳的名言何尝不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啊!曾经的萧伯纳已经对英国戏剧失去了信心,他写的许多评论文章都充满讽刺和指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易卜生的著作,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深深触动了他。从此,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一种新的态度重新写作。终于,他改变了自己多舛的命运,成为英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改变其实很简单,它只需要我们改变认识生活的态度,放弃自己的成见,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即可。(例举萧伯纳事迹分析论证分论点一)

改变需要我们敢于尝试。(分论点二)明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我们要敢于改变,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改变。受困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面临摇摇欲坠的局面,仍有许多仁人志士努力去做各种尝试,他们学西学,兴教育,虽然最终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的功劳。历史的评价已经给出公允的结论,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虽然不成熟且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我要说,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畏惧不敢改变自己,每一次不成功的改变必将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迈向成功的机遇。(引用李渔的名言和列举康有为、梁启超事迹论证分论点二)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分论点三)改变不仅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必须懂得:改变是一种磨炼,需要我们承担破茧成蝶的痛苦。著名画家凡·高担任教区牧师时,曾多次和煤矿矿工一起下井。乘坐缆车下降的过程非常恐怖,让他几乎晕厥,可是工人们却没有抱怨。(事例)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懂得既然抱怨、担心、害怕无济于事,就不如改变自己,平静面对。他们改变自己,选择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种不屈。他们的表现深深触动了凡·高,也慢慢改变了凡·高。(分析事例,列举画家凡·高事迹分析论证分论点三)

生活中有许多困境,也许我们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处境,但我们可以在适应中选择慢慢转变自己,使我们不至于成为只是不住抱怨的庸人。因此,选择承受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改变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像萧伯纳一样追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它将会使我们在人生路上得到来自内心的激励,它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去追求我们心所向往的目标。(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分析说理)

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每一次改变,也许非常渺小,但也胜过多次无助的抱怨,我们的人生就应该从改变开始。(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评语:这是一篇典型的新材料作文。作者用材料(名言)蕴含的道理立意,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分论点)展开论证,分别列举了萧伯纳、康有为、梁启超、凡·高的典型事例;引用李渔的名言进行分析论证。论据充足,论证充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写作思维路径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维路径示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天下午五点,南京市盐仓桥附近都会有一对老夫妇搬小板凳坐在道路停车带上,“人肉”占车位,等待女儿开车回家。如果孩子回来得迟,两人就轮换着坐,直到孩子归来。

要求: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审题立意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式驱动”为议论文,“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对象驱动”为“老夫妇及其女儿”;“内容驱动”为“占车位”;“思维驱动”为“‘人肉’占车位”行为是否可取。由此可知,就事论事的“事”是“占车位”,叙述的主体是老夫妇,主体经历是占车位,其特征是“搬凳子坐在道路停车带上”,即“人肉”占车位,这种“占车位”行为可不可取,就成为要论及的核心话题。在立意时,考生要在“可取”与“不可取”之间做出权衡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叙述主体行为背后的思想及行为结果。老夫妇搬凳子坐道路停车位上为女儿占车位,爱也好,帮也罢,本无可厚非,论题的关键是道路停车带属公共用地,只要是空位,人人都可以停上去。老夫妇的思想行为需要考生思考什么?为此例文提出了“父母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这一命题。以“爱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为标题。

2.例文分析

真挚的爱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近日,南京市盐仓桥附近,总有一对老夫妇在女儿快下班时,搬小板凳在停车场为自己的女儿“占车位”。针对此事,社会各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开篇概述事件内容)

我认为,爱子女,为自己的子女着想是每个父母都会做的事。但是,材料中这对老夫妇的做法是不恰当的。(用一个段落表明观点、看法,即提出中心论点)

车位是公共的,如果每个人都用“人肉”占车位的方法来抢占车位,那么整个小区的停车秩序将会十分混乱。道路停车带是共用的,每个人都有停放的权利,在现代文明道德和社会公德心的引导下,我们也不应做出“人肉”占车位这种有损社会秩序的不恰当行为。(分析事件的结果及深层后果)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小区车位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两位老人的做法也是关怀子女的无奈之举。但是,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女的关怀。上述做法未免有些倚老卖老,于情于理都是不恰当的。(分析事件发生的个人原因)

两位老人,因为车位紧张就风雨无阻的为子女占车位,这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但从社会层面来说,车位是公共资源,是社区里面人人共享的,两位老人的做法多多少少都会给其他业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可能会在发生口角矛盾的同时上升为肢体冲突,误伤了两位老人,这就是远远偏离了两位老人占位的初衷了。此外,如果其他人也效仿,那么整个小区的车辆停放就会毫无秩序可言。因此,无论从公共秩序还是社会治安层面,两位老人的做法都是不可以取的,是不道德行为。(分析事件的社会原因及社会危害)

依照上文停车难的问题,我认为也有更好的做法来处理它。比如老夫妇的子女们可以将停车难这个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运用正确的法律途径来解决。再者是小区的住户们可以在协商之后规划好每一家住户的停车地点,按照规划的停车地点停车,以免出现抢车位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公共生活才能和谐有序。(提出解决的方法)

总而言之,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要是人人随心所欲,那么社会秩序将无从谈起。(事件分析小结)

然而,由两位老人的行为也可以看出,老人爱护孩子,却以不恰当的方式破坏了社会秩序,同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过渡,由此转向类比分析)

北京燕郊老人凌晨两三点钟就帮子女占公交车位;深圳老人提前十天搭帐篷为子女排队买房;某上海女士为让孩子睡得舒服,在拥挤的地铁上独占三人座位……(列举生活中同类事件)

如此看来,为公众利益着想,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公共意识尤为重要。爱,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在适当的范围里,权衡好个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严守公民道德底线,莫要因小失大,让爱变质。(从社会角度进一步分析)

所以,两位老人,请收起脚下的小板凳,回家为劳累了一天的孩子做一顿温暖可口的晚餐吧!(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评语: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时评(就事论事)文。作者开篇对作文材料内容作概括性的简明介绍,表明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随后紧扣观点就事论事,预果追因,层层深入分析事件,开展说理论证,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了使观点更具说服力,作者又展开类比分析,列举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类似事件并作延伸分析,使说理更加严密充分,令人信服。

写作思维路径

综观上述,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既要对前人或是社会生活中既定的思想观念进行论证厘清,又要在社会生活的变革发展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继承发展、革新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是在继承中求发展,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是在创新中求发展,二者的写作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

[注]本文系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2017年资助科研公益项目“时评:从感性走向理性——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写作思维转变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名言车位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我自己找到一个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名言
名言趣画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