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对浙江省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学的思考

2018-08-02浙江钱华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虚词文言用法

浙江 钱华南

文言虚词是高考的必考点,也是复习的难点。就浙江卷来说,文言虚词在考查时会涉及课外文言语段和与之相对应的必修教材中的文言知识。优先抓好教材中文言虚词的复习,应是我们做好高三文言虚词复习的基础。

一、文言虚词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1.近九年(2009年—2017年)浙江省高考文言虚词题涉及的虚词:

__年 份__虚 词___2009 ______以、而、为、之___2010 _____其、而、焉、于___2011 _____所、因、以、于___2012 ______以、而、其、所___2013 ______且、也、则、之___2014 ______而、者、于、以___2015 ______也、则、而、之___2016 _____与、若、所、而___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之、其、而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考查较多的文言虚词中,“而”考查7次,“以”5次,“之”4次,“其”“所”“于”各3次;一次都没出现的虚词有“何”“乃”“乎”。

2.近九年(2009年—2017年)浙江省高考文言虚词题设为答案选项的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年_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_词___200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20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20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___20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20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20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___2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20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

九年中,考纲所列的18个虚词中被重复设为答案选项的只有“而”,其他的都是一次。

3.《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这个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理解:

①“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②“在文中”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

③“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则是指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词性和作用等。

二、文言虚词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指导依据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本着“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编写的,在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内容的“阅读与鉴赏”要求中,第9条提到:“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目前,我们在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方面更多地注重死记硬背,注重考试结果,并把这种做法美其名曰“积累”。其实,这是对学生学习思维过程训练的忽视,也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对立。美国杜威曾说:“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改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

鉴于目前浙江省高考虚词考查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整理,就成了一个势在必行的教学环节。平时在讲文言课文时,教师也会要求学生整理,但这种整理是零散的,尤其是针对争议较大的文言虚词的理解。学生从一本书或几本书里把典型的例句找出来是比较大的学习量。一个人整理文言虚词,时间久了,既枯燥又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基于此,笔者选择通过组建四人学习小组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文言虚词整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言虚词的整理工作,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也是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过程。文言文的学习是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最好载体,符合当今教育部提出的 “一点四面”基本原则中涉及的“体现立德树人”“ 体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的文言虚词整理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学生整理交流材料。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全班40人共分为10组),每组负责整理一个虚词;先选了“者”“乎”“且”“之”“而”“以”“其”“为”“焉”“于”这10个虚词作为第一轮整理的对象。组内四个人独自整理,范围为教材中涉及的文言文,格式统一为“虚词——解释——例句”。

【设计意图】在复习备考阶段,让学生通过整理虚词用法这一过程,进一步熟悉教材,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都动起来——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呈现。

(二)学习导入

1.初步感受“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体会现阶段对教材文言虚词进行整理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文言文虚词复习以高考为方向标,为今后的课外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交流文言虚词在教材中的典型用法。

1.看一看

学生把自己整理的文言虚词材料在各小组传阅。

2.议一议

在传阅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不定时对彼此整理的材料进行相互交流。

3.评一评

在传阅结束后,四人一起合作评议,明确教材里最典型的文言虚词的例子。

【设计意图】体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情况,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

(四)班级展示——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学习小组的交流结果。

1.交流一:无争议的文言虚词例子的交流展示。

2.交流二:存在争议的文言虚词例子的交流展示。

3.交流三:教师展示其整理示例,供学生参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结果展示这一环节,既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还可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师生互动也可以做得更有成效。

(五)学习小组活动——方法总结,尝试用一个成语(词语)来归纳小组学习整理的文言虚词的大致意思和用法。

示例:

“而”

“而”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季氏将伐颛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成语归纳: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设计意图】成语是我国流传至今、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学生尝试用成语归纳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既可以让学生把文言虚词的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渐进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枯燥的知识积累和鲜活的语言运用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拓展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补充完善各个小组的文言虚词整理成果,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教材中出现的其他例句。

示例:

“而”

成语归纳: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合而为一 显而易见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3.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例: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知其不可而为之》)

4.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另外9个小组尝试找了以下几个成语(词语)来对应相关虚词:____

__虚 词 __________成 语____者_________仁者无敌____乎________超乎寻常____且_______且行且珍惜____之不速之客、持之以恒以 以直抱怨、以言举人、虚席以待、孜孜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其乐无穷、望其项背为 为虎作伥、事在人为、为人师表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心不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归于好、聊胜于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习有所得的喜悦,同时也进一步拓宽学习的范围,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小结作业

每个学习小组继续完善各自的整理任务,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供大家阅读补充。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树立学生学习自信;阅读补充,体现学生合作共赢。

四、文言虚词整理活动的教学评价

从生本高效课堂的要求来看,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必须体现“五让”原则,学生能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能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学生能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学生能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能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同学的重视和尊重。

从本堂课的实际操作来看,学生自我整理的虚词材料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时学习小组的组内活动既有学生自评,更有学生互评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认可,期望自己整理的材料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期望被当作范例在班上进行展示。学生互评,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也更好地体现了学习小组合作共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评价只要起到调控作用,就足以锦上添花了。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互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显示出它的魅力,文言虚词整理的复习教学任务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虚词文言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作”与“做”的用法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特殊用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