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巧妙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解读

2018-07-31陈振杰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陈振杰

摘 要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诸多心理品质之一,情感的健康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健康。语文课程的发展能够体现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文明,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学好语文能够彰显学生的价值观,加强情感教育,对当今的高中教育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需要,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各方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状,并据此对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对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实践 情感教育

语文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工具,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更加注重分数,而非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因此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不仅如此,本应该内容丰富有趣的语文也演变成了应对高考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密切关注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将学生真正拉回语文课堂之中。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了解情感,真正体会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从而提高语文成绩。高中语文教材中若能添加更多情感的内容,则能让教师及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内心活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情商提高也有显著作用。

1 情感教学的优势

1.1 有利于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舒缓以及有趣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感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优化情感教育,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演绎、表情、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亦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集图片、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形成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

1.2 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普及,构建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成为主流。情感教育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手段。教师将自身情感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表达自身观点,现身说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代沟。

2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

2.1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会欢乐、愉快,而在悲伤的环境中,人会感到悲伤、痛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对高中教育的积极态度与语文知识的独到见解及热情,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1]

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之中,倘若不加入自身的情感,那么此篇绝世文章则变成了一个简朴的农家小园,房前屋后,种瓜种豆,恬淡逍遥。然而,加入情感,这篇文章便成了落魄中自有神情旷达,贫穷中不失精神富有,恬淡中不乏生活辛酸,豁然间一个真隐士的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见,情感让人变得敏锐,情感教育更是让高中语文课堂展现出中华文明该有的魅力。文章是作者感情的升华,教师应发掘作者的真情实感,以之感染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每一位学生丰富激情和享受情感的过程,不仅使师生间达成默契,同样使学生和作者之间达成共鸣。

2.2 将知识与情感合二为一,选择合适的情感教育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内容十分多样、形式丰富,而且不同的文章侧重点更是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的选择情感教育方式,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2]

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课本中,教师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如果能够带着感情进行朗诵,让学生和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又如,学生在朗诵散文时,配上合适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让学生通过这种带入的方式,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体会优美语言和作者感情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2.3 合理设置单元,进行主题学习

单元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文章学习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渗透。然而,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传授知识,使得主题学习弱化。[3]事实上,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设置,或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设置单元教学,将情感和知识合二为一,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掌握,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和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课本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选取《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课文,教学生对自然景物进行思考,从哲学和理性两个方面学习景物散文写作。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习多种修辞手法之上,未能系统地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写作。教师可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对照《赤壁赋》,在知识上贯穿寄情山水的古今文人,点拨学生如何在逆境中排忧解难,进行自我调节。不仅如此,这样的穿插讲课也可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

2.4 丰富语言表达形象,塑造学生情感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死板的常规授课,而应通过丰富的肢体行动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4]另外,语文授课时,教师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声音,以及抑扬顿挫的强调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以此让学生真正处于课堂环境中,真正融入到课文情境中。教师要结合课文表达出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对情感丰富的文章要用激昂的语调;而情感低沉的文章语调也要低沉,以贴合文章所表达的气氛;教授话剧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喜爱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5 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可以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神态、目光交流等方式,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肢体语言是教师思想观点、知识功底、教学技艺和整体素质的体现,与教师的个人气质有很大关联,能够赋予课堂更大的艺术性。[5]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使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美感。同时,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表达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利于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精神。通过此种方法,大幅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3 高中学生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的策略

3.1 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潜能,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对学生的人品、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习环境和方式的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有很多人指出过该问题,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已成为大规模问题,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属于单线联系,缺少横向的沟通。这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

课堂上的单向信息交流,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而采用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急于去给学生灌输知识,解答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利用自身能够触及到的各种学习工具自行解决问题,比如运用书籍、网络等方式进行信息搜索,问题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沟通合作能力。

根据这种情感教育方式,诱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使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3.2 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就感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学的学科,往往是能给他们带来成功体验的学科。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心理需要以及爱好特长等因素,因材施教。[8]课程专家卢姆认为:“奖励的次数和学习取得成功的事例,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持久力”。因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扩展思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4 结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传承,科学技术和人文历史的資料都十分丰富,而这些历史的传承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语文之美,体会到语文的独有乐趣。高中课堂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及成绩的提高都有显著作用。总之,把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自身丰富的情感语言,彻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东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 吴真真.浅议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7):43-43.

[3] 周敏.探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86,188.

[4] 徐文玲.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6(36):80.

[5] 温少宁.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J].学周刊,2016(6):22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