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18-07-31张婉婷
张婉婷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快速渗透到高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人生觀、价值观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发挥新媒体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 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和新媒体建设。习近平多次表达了“新媒体思想舆论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随着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强势登陆校园,[1]高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借助新媒体平台搭建全面的服务体系,在高职大学生中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提升体验 一切皆可测
根据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享有“互联网女皇”美誉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的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手机用户数已达全球人口的73%,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占互联网用户数的76%;截止2015年初,微信平台第一季度MAU5.49亿,同比增长39%。[2]数据表明,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在悄然改变高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发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新媒体平台成为“点对点”信息传递的最优渠道,也是实现“扁平化”管理的最佳途径。
1.1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品质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搭建了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如图1,从2014年9月平台上线到9月中旬,平台推送的图文内容主要以转载热门新闻为主,累积人数从0增长到200多;从2014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推送的图文内容开始有意识的围绕团学活动进行原创,特别是通过微博、微信同步启动“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更是让累积人数从200增长到500多;从2014年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推送的图文内容开始引入原创专栏,特别是 “团学活动”“志愿服务”等系列栏目的不断吸引累积人数从500多增长到1200多。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整,新媒体团队总结上学期的经验,积极筹备开学后的运营计划。从2015年3月初到4月中旬,推送的图文内容开辟了多个特色栏目,包括“晚安心语”、“民俗文化”“微小说”“公寓在线”“新闻速递”等得到全体师生的广泛热议,累积人数逐步由1000多回升到1200多;从2015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推送的图文内容开始精简到一到两个品牌栏目,精心设计每一天的头条,让用户每一次点击都有惊喜,特别推出独创的H5 图文动画之后,累积人数由1200多回升到2700多;从2015年5月下旬至今,新媒体团队成功开发菜单功能,将用户后台反馈的“成绩查询”、“历史文章查找”等功能固化下来,这种自助式菜单的引入,使得累积人数稳定在2500左右。
上述数据表明,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一度经历了“从转载到原创”、“从纷繁到简约”、“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四个阶段的功能优化。运用新媒体平台每时每刻不断获取的数据,描述学生的迫切需求,确保每一次的功能优化都更好地提升学生享受服务时的体验。
1.2 培养创新意识 挖掘创新潜能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5月4日回复清华学生的信件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搭建新媒体平台正是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平台。
如图2,自2015年3月起,新媒体团队在素材设计中引入第三方图文编辑器,美观的图文排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3月份的图文阅读总数突破一万, 135人次参与分享和转发,特别是“新学期新老师”系列栏目中每一位新老师对同学们的寄语都充满师生情,发布当期阅读量就突破200,更有26次点赞和6次转发。
自2015年4月起,新媒体团队在注重优化图文排版的同时,尝试在图文取材上的多样化,力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4月份的图文阅读总数突破一万五,有469人次参与分享和转发,特别是独创的“清明·追忆”栏目特别追忆了学校伟大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以及曾经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校友,在特殊时节引爆学生爱校情节,发布当期阅读量突破140,更有14次点赞和16次转发。
自2015年5月起,新媒体团队在拓宽图文素材选取范围的同时,运用目前最热门的H5设计工具,将原先的静态图文转变为动态图文展现,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5月份的图文阅读总数突破四万,更有1397次原文阅读和1342次分享和转发,特别是在“五一”期间推出的小黄人系列栏目中初次使用H5动态图文形式,以“小黄人”诙谐幽默的口吻介绍学校,寓意每一位南工院学子都是黄炎培职教精神的传承人,累计阅读总量突破200,被分享和转发了10余次。
上述数据表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文素材目前经历了从“图片+文字”到“图文排版”再到“H5动态图文”三个阶段的创新设计。研究新媒体平台不同数据的内在联系,预测学生的喜好,力求每一次的创新设计都将创造热门话题传播出去。
1.3 坚持寓教于乐 注重互动参与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下发16号文件以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以灌输为主的德育方式,这种德育方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说教为主,内容枯燥,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柯尔伯格(Kohlberg.L.)明确指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3]因此,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我们积极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每一次的互动活动中。
如图3,从2015年3月到6月,文章总数由98篇减到36篇,但月平均阅读量却由152次增到257次。这些都源于学院新媒体团队积极学习运营技巧的结果,探索出“小而美”、“少而精”的运营新思路。
2015年3月,我们集思广益将与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相关的名言警句放在教学楼的橱窗内,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同步开展“谁最能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代言”的“微投票”活动,以此来传播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幸福感。活动期间,累计访问量达1000余人次。
2015年4月,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特别开辟“四进四信”系列栏目,“四进四信进支部”通过在班级基层团支部推进“我为‘四进四信点个赞”的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为“四进四信”代言;“四进四信进社团”通过在学生社团中廣泛征集“我心中的‘四进四信”的活动,让社团干部积极组织社团成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四进四信进网络”通过网络文明志愿者们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将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上,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形成强劲青春正能量。活动期间,累计访问量达4000余人次。
2015年5月,为激励学生创建整洁、和谐、文明、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展示学生宿舍的个性风采,以学校开展第十一届公寓文化节为契机,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宿舍”评选活动, 5月7日至5月13日活动开展期间,累计用户数增一倍,5月11日达峰值2703人;累计访问量接近20000人次,5月8日当天图文阅读次数接近8000人次;累计转发量接近1000人次,5月8日当天图文转发次数接近400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挖掘每一次互动后产生的海量数据,把握学生参与的规律,定制每周最优的新媒体策划方案,用平实活跃方式去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2 创造话题 一切皆可连
中宣部等5部委曾发布《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特别指出“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4]因此,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特点和信息的共享性特点,我们借助“传统节日”“热门话题”等契机,适时策划专项活动,引导大学生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次实践中。
2.1 把握节日契机 开展专项活动
主题是活动宣传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失去了宣传的宗旨,多样的形式也难以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度。新媒体团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分类分专题开展价值观传播活动,结合不同节点,策划主题性明确的特色传播活动。围绕历史事件,我们陆续推出系列活动:7月7日的“一图读懂‘七七事变”、9月18日的“回望‘九一八”、9月30日的“向烈士致敬”、12月13日的“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等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围绕传统佳节,我们陆续推出系列栏目:3月份的“我身边的好人好事”、4月份的“清明追忆”、5月份的“我眼中的最美劳动者”、6月份的“端午文化进公寓”等都有很多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
2.2 制造热门话题 凝聚榜样力量
借用“女汉子”、“女神”、“男神”等热门网络名词,新媒体团队通过对这些“网络名词”的深层次解读,策划出多个热门栏目:“女汉子”系列栏目挖掘出同学们身边科技创新型“女汉子”、勤奋刻苦型“女汉字”、乐于助人型“女汉子”等;“女神”、“男神”系列栏目介绍了在出众外表下坚持“敬业乐群”内在修炼的“男神”们和“女神”们。引导大学生在关注这些“网络名词”的同时,更加关注身边的奋斗榜样,提升这些“网络名词”的价值内涵。
3 加速传播 一切皆可试
3.1 巩固网络阵地 构建网宣队伍
尽管新媒体团队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功能开发和应用设计上已经卓有成效,但从图1和图2数据可以看出,接近“考试周”、寒暑假之后,用户人数和阅读总量都有一定程度下滑。因此,需要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层宣传梯队,校级新媒体与院级新媒体形成相互联盟,校级重要新闻可以自上而下通过联盟形式发布,而班级趣闻也可以自下而上通过联盟被挖掘。班级层面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是网上文明传播的主力军,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在活动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3.2 丰富网络文化 征集文化产品
运营的过程中,新媒体运营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内设的“留言板”,广泛征求班级学生对传播形式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擅长文字的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形式,撰写“晚安心语”“青春感悟”等青春励志类专栏。新媒体运营团队将班级层面的投稿,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注重设置成引导性话题,并在线下开展传播讨论。其中,数据分析团队还对微信公众平台每一周推送的文章及栏目的阅读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以榜单的形式告知各栏目负责人,作为团队成员评奖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新媒体运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定期推出不同形式的品牌栏目和特色文化作品。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建立具有专业素养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和宣传队伍,运用定量思维,提升用户体验;运用关联思维,创造热门话题;运用实验思维,引发广泛传播;传播之后又将再次提升新的体验,创造新的话题,引发新的传播。这就是融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运营理念。
参考文献
[1] 吕剑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探讨[J].学理论,2013(18):232-233.
[2] Mary Meeker.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EB/OL].http://kpcb.com/Internet Trends.
[3] Power,C,Kohlberg,L.Using a Hidden Curriculum for Moral Education[M].In the Education Digest,1987.
[4] 钟轩.中宣部等五部门发出《意见》强调运用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J].党建文汇月刊,2005(7):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