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及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31徐佳
徐佳
摘 要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应积极建构科学、系统的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力 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
1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及其能力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高职院校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教育观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质量评判的有效方式,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是跟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匹配的,其考核方式以考试为主,着重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以学生成绩来判断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创新型人才,企业对员工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较国外起步较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在很多职业院校还在沿用,学校教育改革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转变的衔接存在滞后的情况,目前,学生成绩依然是学校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长此以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市场需要求为导向,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能力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观,在不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相结合,达到人才供需双方的协调统一。
1.2 有利于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
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参照依据。教师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和标准来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则以教学评价体系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作为自己学业上学习努力的方向。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具有面性和单一性,因此,许多高职教师目前还是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其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偏差。学生也是同样,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下,一味地追求高分,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与我国创新型社会价值标准差距越来越大,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水平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创新意识与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创新的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让大家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改变原有的将成绩作为评价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
2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评价,不仅要以学生创新实践的尝试、创新意识、创造力为要素,还因考虑学生的创新潜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潜力三个方面的情况。
2.1 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维度的考察主要观察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创新动力。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1)学生对于创新实践活动的态度与接受新生事物的态度,观察学生是否主动接受创新实践活动;(2)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动机。观察学生是因为满足自身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还是为了达到学校教师或者家长对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要求;(3)学生的洞察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二是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主要观察其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积极参与还是找理由逃避。三是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主要观察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等。
2.2 创新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尝试以及创新实践活动成果来展现出来的,如参与活动的种类、数量以及参与活动的获奖情况等。高职学生创新活动尝试是其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具体来说,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创新活动尝试;二是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即包括跟专业课学习相关的创新实践成果,也包括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所做的个人创造性成果。应该注意的是,对创新实践活动成果的界定不应该以创新实践活动规模的大小,所获成果来作为唯一参考的标准,所有有意义的创新活动尝试和创新活动成果都应该纳入评价范围之内。
2.3 创新潜力
高职院校学生还处于知识储备阶段,社会实践经历相对较少,其创新实践活动的成果还不具备较高的社会价值,创新实践能力还在培养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基于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还需考虑其潜在的创新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水平和社会实践尝试中所积累的创新活动经验也越来丰富,其创新潜力将会积极转化为新的创新力,产生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必须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潜力,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潜力向创新能力的转换。
3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
3.1 构建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在构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专门的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现状和创新实践活动现状,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变化,并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校内的创新活动大赛,对于创新成果社会价值及开发潜力较高的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所有参与者都给予一定的獎励,激励学生去实践去创新。另外,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对学生提供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在硬件方面,可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场地和简单设备的支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尝试,积极实践自己的创新项目。在软件方面,每个创新团队配备1~2名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设定应着眼于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对接市场人才需求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原有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弱、以单一知识考核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指标不仅要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准备、创新知识基础纳入评价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也纳入评价指标范围,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系统化。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也不可全盘否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是创新能力活动开展的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知识点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知识、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采用过程化教学评价,动态观测学生创新发展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能力观测和考核,可以建立学生学业考核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的各种信息,例如,课程学习成绩、创新实践活动的情况、获奖情况、团队协作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将这些成长数据详细、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及时更新、补充,同时邀请班级其他专业课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每次评价都要以上一次的评价为水平基点,观测学生在一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比较旨在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不在于全班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比较。
3.4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及能力评价体系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评价结果在全面分析评价数据、科学评价的前提下务必要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创新能力有以清楚的认知。通过评价结果,学生既可以认识到自己创新能力的现状,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新潜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当前的创新能力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发现问题、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共同进步。
创新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都需要靠创新来推动和实现。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调整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接市场人才需求标准、社会需求标准,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潜力作为评价内容,从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指标,采用动态过程性评价方式和反馈评价结果等四个方面完成对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静.面向“互联网+”的高职生创新素质提升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
[2] 李刚.论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6(10).
[3] 何小青.浅谈高职生个性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 史丽君.试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