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精神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2018-07-31胡兆凌

科教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胡兆凌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重要源泉之一便是发源于楚地的楚文化,湖北高校地处楚文化的发祥地,理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楚文化精神。本文在阐述楚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思考楚文化在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建设途径。

关键词 楚文化精神 湖北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1 楚文化精神特质

1.1 开拓进取

西周时期的楚国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楚君熊绎受西周成王分封完全是凭借其实力而非与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虽受周王室压迫楚人在南方“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独立自强,至楚庄王时终成春秋一霸,威震中原,充分体现了楚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1.2 开放包容

楚国核心地虽主要在长江流域,但楚国版图较大,境内多少数民族,楚国在民族治理方面奉行“抚夷属夏”、“以属诸夏”的方针,一统江淮地区后,“甚得江汉间民和”。楚人从不自傲,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楚人开放包容的精神。

1.3 创新争先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故事也广为世人所熟知,代表着楚人的创新争先精神。其后,屈原、宋玉首创辞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创新。到了近代时期,晚清名臣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湖北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练新军、兴学校、办实业,让武汉地区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创新高地。随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埋葬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功绩也直接反映了楚文化所蕴含的“敢为天下先”的冲天豪情和创新争先精神。

1.4 爱国自强

楚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被人铭记,其爱国自强精神也鼓舞着一代代楚地仁人志士追求真理。近代时期,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以董必武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前辈,无一不是爱国自强的典范。

1.5 和谐德治

楚人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注重德治。楚国先祖的治国思想核心就是“以和为贵”,强调执政兴邦“唯由和而可也”。楚庄王以战功著称,但其仍然提倡“止戈为武”,追求“以德服人”,认为战争的目的并非杀戮和征服,而是“保大安民”、“和众丰财”。(《左传·宣公十二年》)可以说,注重和谐德治的思想是楚文化重要的精神特质,代表楚人并不是中原诸侯眼中好杀戮的蛮夷,尤其是楚庄王“止戈为武”的思想,对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荆楚文化这些基本的精神特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优秀文化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作为湖北高校的教育者,理应在湖北高校建设中去应用实践。

2 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精神的应用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现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但湖北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未能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弘扬本地优秀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重物质文化建设,轻文化精神建设

当前湖北多数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特色文化精神建设的问题,尤其近年来众多高校建设了面积广大的新校区,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校方往往优先考虑硬件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只在布置校园景观时顺带进行。如此做法既不能体现本地传统文化与学校个性特色,也缺乏必要的设计和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

2.2 注重专业学习,人文教育缺失

当前高校专业课程繁多,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同时为应对就业压力,高校也普遍存在专业教育至上的思维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气息塑造与人文素质培养被淡化或忽略。以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为例,为让学生顺利就业,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给学生安排了满满的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与此同时,学生也受到当前社会与高校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影响,认为应把精力用在对就业有直接帮助的专业课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校园活动和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的愿望。

2.3 校园文化建设盲目跟从,缺乏地方特色

师生和校园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中加入地方特色文化,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化。湖北高校众多,而不少高校是近十几年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有效定位,存在着盲目跟从的重要问题。校方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盲目模仿顶尖高校的校园规划和文化形式,忽略了自身校园文化价值,也使文化建设“水土不服”,既缺乏地方特色,也使地方文化的底蕴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 融合楚文化精神的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所缺少深刻文化内涵的大学,不可能发展成为卓著的大学, 一所缺乏楚文化精神特色的湖北高校,也难以培养出具有楚文化精神特质的优秀人才。因此,湖北高校理应以楚文化精神为基础,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3.1 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底蕴

但凡名校,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其特色皆因其有着深厚健全的校园文化精神品格。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品格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个性风格和整体风貌,表现在学校的历史传统、整体校风和价值取向上,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是增强校园文化底蕴的重要方式。湖北高校地处楚文化中心,理应把楚文化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使广大师生时刻受到感染浸润,自觉学习楚文化精神。

3.2 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是校园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校园品位。湖北高校应当尽量营造富有楚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从校园建设到人文景观都融入楚文化要素,让师生时刻浸润在楚文化中,营造强烈的地方文化氛围,打造出本地的校园文化特色。具体来说,在校区道路命名上、校园雕塑中彰显楚地名人,建筑裝饰融入楚文化艺术特征等,在校区中还可以建设楚文化展览馆。

3.3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湖北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当体现楚文化精神,营造本地特色的校园人文氛围。例如高校每年组织的各类情景剧、演讲比赛等学生竞赛,在主题上要体现楚文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楚文化讲学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创办楚文化精神研究协会等,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升学生心灵境界。

3.4 推进教学科研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湖北高校的学术研究理应以楚文化精神为主题,在出产更多特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宣传楚文化精神。当前不少高校对本地的优秀文化把握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参与学术研究。笔者建议各地方高校应成立楚文化精神研究所,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研究,既能出产成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5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各高校比较重视学生专业实践,忽视人文教育实践,对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不利。因此湖北高校应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融楚文化精神于其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楚地名人故里、参观楚文化博物馆等,甚至还可以寻访楚文化艺术大师,在交流学习中亲自感受本地文化底蕴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闻靖灏.基于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选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6):108-110.

[2] 宋彦云.结合地方人文特色建设校园文化——以苏州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2012:389-391.

[3] 罗映红,吴暑静.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铸就的特色校园文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121-124.

[4] 杨凯.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研究[J].华章,2014(8):165-169.

[5] 陈梦寒.论全球化语境下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扬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230-233.

[6] 陈梦寒.论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扬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99-1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以校园电视台为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