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进步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吗?

2018-07-31苏剑,陈阳

开放导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需求就业

苏剑,陈阳

[摘要]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替代效应又有补偿效应。根据新古典的劳动力需求理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技术弹性。美国的历史数据表明,技术进步以后总体就业人数是增加的。短期看,技术进步率对需求的影响可能较小,长期内总需求的技术弹性可能会比较大。因此,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可能降低就业,在长期内可能增加就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需求 就业

[中图分类号] F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8)03-0028-05

[作者简介] 苏剑(1966 — ),陕西武功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陈阳(1990 — ),山东泰安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技术进步和就业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再次产生了对于“机器替代人”的担忧。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具有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一方面,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投入减少,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降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扩大产品需求,提高企业预期投资回报率,刺激企业投资,从而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Vivarelli,1995;Ebersberger和Pyka,2010)。本文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增加就业的。劳动力需求决定于其边际产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不断提高,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另外,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就业总量跟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同步增长的。技术进步在替代一部分劳动力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长期来看,其补偿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未来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

从历史发展和已有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通过多种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即补偿效应。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的相对大小。

(一)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机制分析

1. 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力投入降低,在产出给定的情况下,减少了就业量(龚玉泉、袁志刚,2002;姚战琪、夏杰长,2005)。

2. 技术进步通过缩短工作岗位生命周期影响就业总量。Aghion和Howitt(1994)认为,失业率由劳动力与空缺岗位的比例和岗位的生命周期共同决定。如果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工作岗位的生命周期也比较短,这会造成失业人数的增多,同时,由于人力资本价格随技术进步而增长,企业利润也会下降,这就减少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激励,缺乏创造工作岗位的动机。

3. 技术进步引起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周期性失业或技术性失业。熊彼特认为,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造成了经济的波动,而“技术失业是周期性失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不景气时的失业只是暂时的,一旦企业利润被用于投资,“对劳动的实际需求便会开始增加”。只有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改变了土地和劳动的边际产出比时,对于劳动的实际需求才会“永久地降低”。弗里曼和佩雷斯的技术范式理论认为,在新技术扩散导致社会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时期,会出现失业率上升的现象,当社会经济制度逐渐适应新技术经济模式以后,经济会再次繁荣,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失业率也会下降。

(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机制分析

1. 产品价格下降的补偿机制。技术进步尤其是工艺创新往往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一方面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增加消费需求,带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Ebersberger和Pyka,2010)。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降低带来的产品需求量的增幅有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作用就比较小。如果价格下降以后产品需求量增加幅度很大,企业需求的劳动力数量也会增多,因而技术进步对就业的补偿效应也较大。另一方面,如果将货币考虑进来,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的下降会使真实货币余额增加,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引发利率下降,促进企业投资。

2. 产品创新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市场,使得企业雇佣更多工人(Ebersberger和Pyka,2010)。Harrison等(2014)发现产品创新引致的新产品需求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就业。由产品创新带来的就业中,至多有1/3来自同行的工人的转移,最少有1/3来自于新产品的生产带来的市场扩张,而产品创新对就业量的补偿大于工艺创新减少的就业量。

产品创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虽然技术进步导致一部分传统产业的衰退,但是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产业门类越来越丰富,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生产规模日益庞大。新产业的兴起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吸纳了来自传统行业的劳动力,就业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加。

3. 技术扩散的补偿机制。正如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一方面,技术进步不仅在其产生的部门创造了就业,也在应用新技术的部门创造了就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相关设计软件的发展,装修设计行业的服务更为便捷,客户可以利用软件进行个性化定制,设计师在后台为顾客提供意见,节省了沟通时间,提高了生产服务效率,人们对设计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再如,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法律、教育、职业等咨询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使得咨询人员可以更迅速地对大量数据进行捕捉和处理,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扩散到上下游产业,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网络支付手段的便捷化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拉动了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也为物流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我国物流行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目前我国物流专业技能人员较为匮乏,物流行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4. 收入增加的补偿机制。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居民收入的提升,刺激了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后,由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因而真实工资上升,消费者购买力提升,消费需求增加;居民储蓄的增加也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更多资金,刺激了投资需求,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供给曲线最终是向上弯曲的,随着收入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也会发生变化。财富增加以后,人们对于闲暇的需求会增加,这将减少每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因此,技术进步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工作岗位,而与之相伴随的将是每个岗位工作时间的缩短。

5. 新投资的补偿机制。技术进步带来了优质的投资机会。优质投资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率的投资。一方面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品创新,新产品的出现刺激了优质需求,增加了企业经营利润,提高了企业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从而吸引市场对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对旧产品的工艺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了市场需求量,也增加了企业利润,吸引企业进行投资。

6. 资本化效应。Pissarides(1990)运用资本化效应解释了非物化型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增长率较高时,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增加,从而失业率下降;当技术进步的增长率较低时,雇佣成本低,企业不急于雇佣工人,因而市场上的空闲工作岗位数量减少,失业率上升。这些结果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对企业有效折现率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技术增长率较高时,未来收入的净现值较低,企业可以提前开始雇佣工人,使未来的雇佣成本(或创造新工作岗位的成本)以较低的折现率转移到现在,因此,较低的折现率促进企业创造工作岗位,从而降低了失业率,此即技术进步的“资本化效应”。

7. 技术的研发、应用过程创造就业岗位。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本身就需要高技能劳动力的大量投入。Daron Acemoglu(2002)认为在过去的60年中,技术进步呈现出技能偏好型的特点。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导致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人工智能在对程式化的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劳动力需求。根据智联招聘《2017人工智能就业市场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2017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比2016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79%,是2016年第一季度人才需求量的近3倍。 而根据德勤的研究报告,在过去的35年里,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增加了6.5倍,编程和软件开发人员增加了将近3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全球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在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劳动技能转化需要的时间较长,难免存在结构性失业。但是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长期来看,会有越来越多满足岗位需求的劳动者。

8. 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技术进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开辟了新的生产空间。目前全球约有21%的陆地面积是沙漠,如果将沙漠改变成可以储水的土壤,人类的生产活动范围将被极大地拓展。大量的生产活动会在沙漠地区展开,拉动当地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

二、新古典的劳动力需求模型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途径是多样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从新古典的劳动力需求理论来看,劳动力需求决定于其边际产出。企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劳动力的需求。在短期内,假定只有劳动可变,当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即w=MR×MPL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因此w=P×MPL。假定产品价格不变,名义工资不变,技术进步会提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MPL,这样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产品,企业会继续雇佣劳动直至等式成立。

长期来看,资本水平也会改变。如果假定企业生产的目标是在给定产量Y0下的成本最小化,那么用较少的劳动力投入就可以达到原来的产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假定生产函数为Y=AKɑL(1-ɑ)。那么,劳动力的需求函数为

技术进步时,A增加,在給定产量Y0不变的假设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但是,如果放松产量固定的限制,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成本会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扩大了消费需求,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扩大生产规模,继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随着技术进步,总需求也会增加;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就决定于技术进步率及其引发的总需求增长率的相对大小,也就是总需求的技术弹性,如果这个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就是增加就业的,如果小于1,技术进步就是减少就业的,如果等于1,技术进步对于就业就是中性的。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三、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增加了就业总量

如上所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总需求的技术弹性。短期看,技术进步率对需求的影响可能较小,长期内总需求的技术弹性可能会比较大。因此,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可能降低就业,在长期内可能增加就业。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美国的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虽然目前较难获得关于技术进步率的数据,但是从图1来看,美国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带来大规模失业。其一,自1959年以来,美国的就业人数和总人口是同步增长的。1959年1月美国总人口为1.76亿人,2017年12月总人口增长至3.27亿人,在此期间,美国就业人数从6386.8万增长到1.54亿。其二,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失业率没有显著变化。虽然就业率存在短期波动,但失业率并没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前美国的失业率为3.9%,低于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目前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失业。这就表明技术进步总体上是增加就业的,不是降低就业的。

技术可以替代一些程式化的工作(routine jobs),例如收银员、搬运工人等的工作,但技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仍然有一些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是很难被技术实现的,例如决策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创造力等。Autor(2003)等学者认为计算机与从事程式化工作的劳动者之间是替代关系,与非程式化的创造性工作是互为补充的,如管理咨询师和分析员等。还有一些非程式化的体力劳动也是技术很难取代的,如尽管机器可以对疾病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但是它们还无法像护工那样及时根据病人的反应做出临床处理;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淘宝等购物网站可以针对消费者的浏览习惯推荐出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但是客服人员在沟通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细节的要求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当出现售后问题时,也需要客服人员随时进行处理。

德勤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根据英国的劳动力调查(Labor Force Survey)数据进行了计算,发现自1992年到2014年,就业人数增长了23%,从职业来看,护理人员(nursing and auxiliariesand assistants)的就业人数增长了9倍,教辅人员(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support assistants)增长了5.8倍。从总体趋势来看,护理行业、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的就业人数的增加弥补了农业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损失。

技术替代了哪些岗位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我们去思考技术将会创造哪些岗位或许没有那么直观。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最终影响的范围可能与最初产生的领域相差很远,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一代计算器体积十分庞大,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计算机的逻辑元件不断更新,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促进了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成为了居民耐用消费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这种由工艺创新引发的产品创新刺激出新的消费需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计算机产业,也带动了计算机配件、维修、软件开发、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就业需求。

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是一个逐渐发展和扩散的过程。在技术进步初期,采用新技术的产业规模有限,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尚未波及,对就业的取代较为明显,随着技术的逐渐扩散,采取新技术的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相关产业链也随之健全起来,旧产品的价格下跌以及新产品的出现都可能刺激消费需求,创造出大量的就業岗位。

四、结 论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技术在替代一部分工作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这种创造就业的过程一方面是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收入的增加以及新产品的出现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进步扩散到上下游产业、促进了新产业的壮大来实现的。此外,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扩散本身就需要大量高技能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进步的过程也伴随着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逐渐增加。当然,在新技术发展之初可能伴随着阶段性的失业率上升,但随着人力资本的逐渐提升,劳动者的技能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也会提高。

根据目前技术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出,技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技术的确取代了一些程式化的工作,但技术与非程式化的认知工作之间是互为补充的,还有一些工作例如护工等也是很难被技术所取代的。人类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也是机器在短期内无法具备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会逐渐从程式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与创造力、认知能力相关的工作,如设计师、作家、科研人员等。

综合来看,技术进步在短期内可能降低就业,在长期内可能增加就业。虽然技术进步在一定阶段会带来结构性失业,但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门类的日益增多,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未来将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人口增长速度的放缓,以及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未来新增劳动人口将逐渐减少,长远来看,劳动力的短缺可能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静, 周亚林.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18(1):103-115.

[2]多西(DosiGiovanni)等编,钟学义等译.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 经济学动态,2002(10):35-39.

[4]马克思. 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5]苏剑.全面改革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J]. 开放导报, 2015(6):22-26.

[6]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等.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 2017(10):169-181.

[7]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姚战琪, 夏杰长.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 2005(1):58-67.

[9]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10]朱翠华.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南开大学, 2012.

[11]Aghion P, Howitt P. Growth and Unemploy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4, 61(3):477-494.

[12]Autor D H, Katz L F, Krueger A B. Computing Inequality: Have Computers Changed the Labor Marke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3, 118(4):1279-1333.

[13]Ebersberger B, Pyka A. Innovation and Sectoral Employment: A Trade–off between Compensation Mechanisms[J]. Labour, 2010, 16(4):635-665.

[14]Harrison R, Jaumandreu J, Mairesse J, et al. Does innovation stimulate employment? A firm-level analysis using comparable micro-data from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4, 35(8):29-43.

[15]Pissarides,C. A,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Theory,Basil Blackwell,London,1990.

[16]Vivarelli M.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M].England: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5.

Do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duce Labor Demand?

Su Jian, Chen 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both substitution and compensation effects on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oclassical labor demand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mployment mainly depends on the technology elasticity of aggregate demand. The data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w that aggregate employment has increased as technology improved. In the short term,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aggregate demand may not be obvious, while the technology elasticity of demand may be larger in the long term. Therefo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ay reduce employment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crease employment in the long term.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mand; Employment

(收稿日期:2018-05-30 責任编辑:垠 喜)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需求就业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