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注重”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2018-07-3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刘人楷
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刘人楷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培育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努力实现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培育职工有理想守信念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着重在有理想守信念上下功夫,引领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有形活动,达到虚功实做,保持工作常干常新,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促进工作大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在和谐企业创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忠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加强职工民主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完善职代会基本制度,搭建职工建言献策双线平台,先后累计办理提案493件、征集建议11.9万余条。根植“我就帮您”服务理念,做实做优“5980”工程,建成78个实体职工服务中心和线上服务窗口,形成了立体化、普惠制、清单式的服务体系。
注重文化引领。打造卓越职工文化阵地和宣教形态,创建职工文体活动组织管理新机制,持续开展文化进基层及成果展示活动,造就了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公司系统职工文化场所覆盖率达100%,63个职工书屋荣获上级命名或表彰,各类文体协会、俱乐部年均开展活动近9000场次。
注重精神传承。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广泛开展“劳模技艺分享”“双导师带徒”等活动,营造“创新无处不在 创新人皆可为”的全员创新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了在公司系统内外知名的“爱心大使”韩克勤、“创新达人”朱洪斌、“草根发明家”陈继祥等一批创新领衔人和创新团队,张国富-章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把创新精神代代相传,通过退休劳模张国富精神的传承和传、帮、带作用,有效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主动作为、乐于奉献、享受幸福,达到了“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注重人才选树。围绕劳动竞赛目标,深入推进劳模先进选树、青年骨干“热备用”计划,注重党员骨干“双培养、双提升”锻炼,创新将劳动竞赛和公司自主实施的“优秀班组长孵化站”“十名精英、百名专家、千名骨干”人才队伍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有效提升职工岗位素质和业务能力,形成了培训、练兵、竞赛、提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闻鸡起舞正当时”的状态,培育职工懂技术会创新
围绕创新做文章,形成产学研相融合的创新机制,不断丰富创新内涵、拓展创新外延。
融合需求征集渠道。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分析、解决问题平台功能,践行“人人是创新之人、处处是创新之地”的理念,紧紧围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服务质量改进等方面,年底通过多渠道征求一线班组的需求,基层单位组织各工作室进行汇总评估,最后由省公司组织审核立项,每年在近5000余条问题建议的基础上确立300余项职工创新项目。形成在一线发现问题、在工作室解决问题、在一线看到成果的创新流程。
融合协同攻关资源。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积极协调与工作室专业相关、业务相通的科研院所和系统内培训机构参与合作共建,促成企业创新实践优势和院校科研优势的“光合作用”,形成协同效应,增强创新工作室发展后劲。定期邀请科研院所教授为工作室领衔人讲授专业知识、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同时,鼓励劳模创新工作室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确立攻关项目,破解攻关难题。成果评审时,聘请系统外在相关专业领域享有权威的技术专家担任评委,提升成果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融合转化应用举措。在公司党委行政的支持下,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的方式,依托公司系统内制造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对转化应用的优秀创新成果,除奖励创新团队外,还对创新个人在薪点工资上动态上浮,并对所在单位在绩效考核时予以加分,最大程度地激发职工创新动力和成果价值,把创新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生产力。同时,注重发挥业务部门技术优势,利用市场化手段和信息化网络,形成推动成果有效转化的长效机制,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一个常态化服务平台。
融合班组建设再提升。按照“对内实现业务协同、对外推行服务一体”的原则,构建业务融合的复合型班组,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班组创新潜力,激发班组创新能量,实现了跨专业、跨领域的创新创效融合。通过持续开展“六化培训”,即“传承化”导师活动、“模拟化”挂职锻炼、“互动化”讲堂活动、“模块化”实操培训、“现场化”动手操作、“实景化”规范讲解,明确重点对象,开展分专业差别化培训,同时,建立“双向考评”的教学互评机制,将班组基层青年员工培养成懂技术、会创新的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加强“互联网+”技术在班组的实践应用,试点构建“移动终端+互联网+大数据”的班组智能作业体系,统筹生产、营销、调控指挥,转变班组传统作业模式,实现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内外互动,提升班组智能化作业水平。
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培育职工敢担当讲奉献
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素质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既需要切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举措落实到位,同时需要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构建职工创新良性生态体系。将提升职工素质作为助力企业发展和促进员工成长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开展群众性竞赛比武活动,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同时应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自主开发“群创跨区域联合攻关平台”,实现劳模(技师、博士)创新工作室项目从创意、立项、实施、验收、转化的全链条网络化管理,并可跨地域自由组建攻关团队,优化调配劳模(技师、博士)创新工作室力量,打造优质群创成果。自平台上线以来,以研究群创成果27项,联合攻关成果9项,成果转化5项。公司先后涌现省部级以上劳模、工匠69人,建成各级各类职工创新工作室319个,73项创新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其中2项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齐抓共管提升竞赛成效。以树立人才培训、岗位比武、技能晋级、典型选树的“四位一体”竞赛目标,完善分级分类的竞赛格局,促进竞赛活动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提高。加强劳动竞赛闭环管理,主动对接竞赛实施部门做好竞赛过程研究分析、信息及时报道、结果评估发布。扩大劳动竞赛覆盖范围,注重从传统领域向科研、管理等方向覆盖,从少数参与的“精英赛”向“全员赛”转变,从成绩至上的“示范赛”向“普遍赛”延伸,通过竞赛提升职业素养、增强业务技能、夯实工作作风。
培育更多的新时代典型。面向一线和价值引导,建立劳模先进后备人才库,开展“苏电工匠”寻找及传承活动,引导职工把岗位建功立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加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举办劳模先进专题学习研讨班,开展劳模先进疗休养和慰问活动,持续提升劳模自身综合素质。利用新媒体展现劳模先进新形象,提炼总结“劳模工匠精神”,开展劳模工匠精神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编辑一本《劳动者》等“九个一”系列活动,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新时期劳模的甘于奉献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相结合,逐步搭建能力出众、群众认可、业绩优秀的劳模先进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