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新工会,工会七大和工会八大

2018-07-31王永玺戴文宪

中国工运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运中国工会方针

文王永玺 戴文宪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终于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随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工人阶级由旧社会的被压迫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组织也由旧社会被反动势力破坏、镇压的革命工会,变为新中国领导阶级的群众组织,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建国头八年,是新中国工运和工会的奠基时期,也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的主力军。1950 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工会组织在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定了工会应有的权利和职责。中国工会为迅速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按照产业和地域建立起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保护工人利益,提高工人觉悟,组织工人学文化,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化三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工会组织的力量和朝气。在这八年间,中国工会召开了两次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七次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组织和团结工人阶级积极投身“一化三改”,巩固和建设新中国的正确方针,工会在生产工作、教育工作、维护工人利益、关心工人生活,以及劳动和工会立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密切了和工人的联系,工会工作有声有色,展示了新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主人翁风貌。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为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工业基础作出了辉煌贡献。

工会七大:开新路、定方针、展宏图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会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运发展道路的探索,它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在建国后的工运史上影响深远。

(一)奠基础,促转变

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进行了三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基本好转,人民民主政权日益巩固。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的比重有了很大增长,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国民经济中的非社会主义成分还大量存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因此,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最大的利益和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实现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党中央审时度势于1952年12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1953年9月正式向全国公布以后,全国总工会于11月发出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支持,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形势下,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动员全国职工积极投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召开新中国首届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已经是十分必要。

(二)举盛会,定方针

1953年5月2日至11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本届起将全国劳动大会改为中国工会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830人,代表着全国1020万会员。中央国家机关和职工家属代表共175人列席了会议。世界工会联合会代表团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工会组织代表应邀列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总结六次劳大以来的工运经验,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工运方针,动员和组织工人群众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林伯渠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陈叔通代表全国政协分别向大会致词。大会由刘宁一致开幕词,赖若愚代表全国总工会作工作报告,许之桢作修改工会章程的报告。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致词中高度评价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人阶级的贡献,并对工人阶级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指出:我们祖国现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新的历史任务的目的,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发挥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与超额完成国家的经济计划而奋斗。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对工人群众加强共产主义的教育,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必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去克服企业中的各种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破坏劳动纪律的各种现象;必须经常地、密切地关心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必要与可能逐步改善工人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和工人的工作条件;必须加强工人阶级本身的团结,必须更进一步地巩固同农民的联盟,巩固同知识分子的联盟,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阵线。

赖若愚代表全总六届执委会向大会作了《为完成国家工业建设的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在国家建设时期工会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系并教育工人群众,不断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地完成国家建设计划,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为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奋斗。报告提出工会组织搞好生产的基本方法就是逐步地引导群众进行劳动竞赛;要求做好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要求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许之桢作《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报告》。新章程将六次劳大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并根据建国以后的形势和工会工作的新经验,在关于人民民主专政下工会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关于入会条件和会员权利义务,关于工会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关于工会基层组织和手工业等问题上,作了较大修改与补充,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工会发展需要。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决议》和新工会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选举刘少奇为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赖若愚为主席,刘宁一、刘长胜、朱学范为副主席。

(三)开新路,展宏图

中国工会七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会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所制定的方针任务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运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具有深远影响。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在于:

第一,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时地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制定了新的任务和方针,指导和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是对各级工会组织、会员和职工群众的一个极大的动员和鼓舞。

第二,大会制定的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总结吸取了新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经验,贯彻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要求,突出了生产为中心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任务,强调关心职工群众生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新中国工会的第一个工会工作方针,它基本上是正确的,主题是鲜明的,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一五”计划建设任务和社会主义改造等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三,这次大会所确定的方针任务,标志着中国工运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转变,是新中国工运在理论方针政策上的重大成果,并为以后的继续探索开辟了道路。

但毋庸回避的是,这次大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由于受到建国初期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影响,以及对新中国人民政权下工会遇到的新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对工会的维护职能和发挥工会维护作用,没有提及,以后中国工会八大基本是延续了这个方针。

工会八大:立制度、明愿景、建强国

中国工会八大是在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一道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所确定的方针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运提供了根本指导。

(一)重建设,促改造

工会七大后,全总和各级工会坚决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动员和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入“一化三改”伟大斗争中。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中广泛开展了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和聪明才智,创造出许多骄人的业绩,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保证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工会积极参加三大改造,正确贯彻国家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家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与热情支援;对手工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协助党制定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规定和政策,并从各级工会组织抽调力量输送到手工业合作社,加强对手工业合作社的领导。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及时正确地分析了这一根本性变化,向全党和工人阶级提出了新的任务,即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工人阶级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二)鼓士气,建强国

1957年12月2日至12日,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989人,候补代表100人,代表全国的1630多万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出席了开幕式。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根据中共“八大”的精神,总结自1953年中国工会七大以来的工作,讨论和决定全国职工和工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具体任务;修改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产生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

全总八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全总领导人,上图为全总主席赖若愚,下图自左至右为全总副主席刘长胜、朱学范、许之桢、陈少敏。

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长胜致开幕词,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代表七届执委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全国人民,勤劳节俭,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工作报告。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代表国务院作了《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方针的报告》。许之桢向大会作了《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报告》,粟再温作了《关于工会财务工作的报告》、向明华作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工会工作的报告》《关于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的报告》《关于财务工作的报告》《中国工会章程》等七项决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总执行委员会137人(包括留给台湾省1名),候补执行委员69人。在全总八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赖若愚为主席,刘长胜、朱学范、许之桢、陈少敏为副主席;刘长胜、许之桢、栗再温、董昕、张维桢、张修竹、顾大椿、康永和、郗占元为书记处书记。

(三)建功绩,留史册

工会八大是在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新方位下召开的,因此大会着眼长远,着重解决了以下重大问题:

第一,确定了工人阶级和工会今后的任务。刘少奇在向大会致的祝词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内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技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目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坚持执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掀起新的生产高潮来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为完成和超额完成新的国家计划而斗争。赖若愚代表全总七届执委会在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工会七大所规定的建设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要求把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培养成为一支有觉悟、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技术的更加坚强的战斗队伍,把我国工会造就成为真正的千百万人的教育者、新生活的建设者。

第二,大会通过的新的工会章程,对工会组织原则的重大修改,最明显的有两处。其一是将“中国工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修改为“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集体的讨论和决定”。其二是,将按照产业原则组织起来的中国工会,修改为按照产业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工会八大《章程》规定:“中国工会是按照产业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产业原则就是将同一企业、机关、学校单位中的会员,组织在同一个基层组织中。”“产业和地区相结合的原则,就是省、自治区、自治州、直辖市、县(镇)工会联合会是当地工会组织和各产业工会组织的地方联合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各地区工会组织和各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全国联合领导机关。”把工会七大章程中“将国民经济同一工业部门中的工会会员组织在一个全国性的产业工会组织中”的规定,修改为“同一国民经济系统中,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会员可以组织在全国性的或者地方性的产业工会组织中。”作出这样的修改,是考虑到我国各地工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相一致。

第三,大会所规定的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的路线、方针、任务基本上是正确的,它符合党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基本要求,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和团结全国工人阶级保证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任务,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工会八大的召开总体上是成功的,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继续沿用了工会七大的工会工作方针,没有取得新的突破,新形势下工会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会八大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党和工会内部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日益严重,即使是工会八大方针任务中的正确方面也没能得到很好贯彻,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走上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工会组织下,积极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从建国初期的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到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都发挥了冲天干劲和巨大作用,展现了新中国的主人翁风采,并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掀开了中国历史新一页。作为新中国工人阶级自己的群众组织,工会加强了自身建设,发展壮大和巩固了工会组织,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工人群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掀起先进生产者运动,办好各类职工教育,大力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保护工人利益,建立和完善职工文化和疗休养设施,工会立法和劳动立法成绩显著,开展了工会理论探讨,总结了工会工作经验,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这些巨大成效,展示出它不愧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建国头八年,在新中国工运道路探索中虽然也出现过曲折,但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中国工会七大定方针、立制度有突出贡献,而中国工会八大召开前后,全总主席赖若愚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监督权、尤其是本队论,以及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最大危险等重大观点的阐述和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整风反右扩大化和“左”的错误倾向在工运领域的蔓延,因而取得了辉煌业绩,这八年曾被老工会工作者称作是工会工作的“黄金时代”,工会七大、八大连同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及其产生的先进人物、伟大精神和伟大业绩彪炳史册,至今仍熠熠生辉,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工会工作、开展工人运动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工运中国工会方针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前进吧!中国工运
工运短波
工运短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维护职能的演进路径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关于抗日战争的一般方针和具体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