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7-30郭中慧
摘要: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非常重要,然当前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原因,继而提出对策措施很有必要。
关键词:基层档案馆;档案文献;编研;数据化
基层档案编研工作是指档案馆(室)根据社会需求,以馆(室)藏档案资料为主要物质对象,以主动提供或报导档案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一定的题目范围,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出版物,供社会或有关方面利用,是一种深层次的档案利用工作。
一、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重要性
(一)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地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研究。
(二)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的有效措施。档案大多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如果直接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三)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资料,都是对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同时,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做好统战工作。档案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甚至是个人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的主人在当时往往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通过编研工作,与其后人建立友谊,增加人脉,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编研工作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当前,全国大多数档案局馆合一。不少县级档案局馆合一后,由于局馆人员编制少,不少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即要做局里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又要做馆内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等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档案工作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局馆既要承担馆藏档案资料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重任,还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已公开现行文件接收与利用等职责。因此,档案局馆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对档案馆档案编研工作经费支持不够
档案编研成果大多数是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有些档案编研成果是免费提供的,如为领导资治襄政服务的档案编研,作为检索工具的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组织沿革的档案编研。有些档案编研属于是党政机关内部读物,读者范围有限;有些档案编研仅为研究者服务,普通老百姓并不感兴趣,这些编研不会大量出版,经济效益就谈不上了。有些档案编研成果可能有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大多数的档案馆经费紧张,没有多少钱去垫付档案编研成本开支。也正因为档案馆经费的紧张,不少档案编研成果只被印刷几本,仅供内部使用而已。
(三)档案馆高水平的编研人才欠缺
高质量的编研材料,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编研人才。一个合格的档案编研人员,应当具备:第一,他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第二,他要有基本的档案文献的编研能力,包括档案文献的选题、选材、鉴别、编排的能力和文字组织写作能力。第三,他要有掌握与馆藏档案或科研课题相关的基本历史背景知识、古汉语知识、书法鉴别能力。第四,他要熟悉馆藏,准确掌握社会信息动态,有预测社会需求和把社会需求同馆藏档案信息紧密结合的能力。但目前不少档案馆尤其是基层档案馆往往缺乏这样的人才。
(四)档案编研工作提供素材欠全面完整
档案编研离不开丰富的档案素材。目前,不少档案馆的馆藏档案门类不多、来源不广、馆藏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选题、选材等编研工作。因此,档案馆必须要加强档案的收集工作,力争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资料。
三、基层档案馆编研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要重视基层档案编研工作并落实到行动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档案连着你我,档案工作无处不在,各地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同经济工作一样列入议事日程,分工负责,专人专管。作为县(市)级档案馆,针对人手紧张,专业人才欠缺、水平不高等因素,一是加强档案编研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编研人员工作的能力业务素质。二是充分调动社会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既要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让其担任编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又要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同志来担任编研工作。三是部门联手。档案部门可以与地史办、党史办、文联、社联、文书馆、高校、电视广播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部门联手编纂档案文献材料。四是可以多种方法筹集编研经费,如采用商业、市场运作模式,来解决档案编研经费,并使编研成果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从而使整个编研工作在投入产出上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一)要加强档案资料移交进馆工作
好的档案编研课题、丰富生动详实的档案编研内容离不开丰富的档案资料素材。因此,档案移交工作要全面进行,不仅要移交文书档案,也要接收声像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名人档案等多门类的档案,同时接收有地方特色的资料,如能反映本地历史、文化、风俗、人文等期刊、杂志、报纸等图书资料。
(三)档案编研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档案编研工作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档案编研的选题只有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因此,在编研选题上要盡量避免过大、过深的做法,应坚持以编为主,研究为辅的方针,不囿于习惯性的模式,在选题的创新上作一些探索。
(四)档案编研选材上创新方法
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由于客观局限性,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加上对未来变化和需要预测不足等原因,馆藏现有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的需要。因此,可以采取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办法,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专题的需要走访一些了解当时情况和保存有历史资料的老同志,并进行座谈。也可以政协文史委、文化、图书、史志办等单位提供的历史文化资料作补充运用,从而弥补一些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作者简介:郭中慧,女,1973 年生,临朐人,现于山东省临朐县档案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