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眸出美文

2018-07-30吴小柳

关键词:火龙果事物文章

吴小柳

【摘要】 观察是克服“假、大、空”的法宝;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善于联系,有独特发现。

【关键词】 观察 关注生活 积累 身入 心入 兴趣 感官 特征 联系 归纳 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094-02

在写作训练中,学生不愿写或不会写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学生写起作文来要么无病呻吟、满纸空话,要么东拼西凑、抄袭成风。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会从生活汲取素材。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务必要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活,学会积累、整理素材。有了积累,提笔写作,自然就言之有物。

一、观察是克服“假、大、空”的法宝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法国文豪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他的老师福楼拜曾这样要求:“首先要练练你的眼睛。”由此可见,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虽然我们所教的学生未必都会蜕变成作家,但是要他们学会写作文或写出好文章,就一定要借鉴这些经验,锻炼观察的本领,兴味盎然地从生活中汲取材料。

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源泉。”生活不停止,题材就取之不尽。很多学生认为名家之所以能出精品,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凡的“功力”。其实不然,这些作家都是在生活中浸泡了几十年,也都用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几十年,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烙上生活的印记。由于认识有误,学生会把写作从生活中完全剥离出来,忽略了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故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生搬硬套,完全脱离实际,毫无真情实感可言。想要走出这误区,必须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观察生活,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兴趣,做到“身入、心入”,在此基础上学会整理、归纳观察材料,使之成文。

学生学写记叙文,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指导他们将观察所得整理成文字。同一个屋檐下学习,学生之间比较熟悉,趣逸事也特别多,有意识地将它们串连起来,就会变成很好的写作素材。事实也证明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写出来的文章也血肉饱满、鲜活真实了。例如进行写人记事训练,先不布置题目,而是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站在那里,其他同学对他的容貌、服饰进行观察;再让他随意摆几个姿势或做几个动作,让其他同学注意看,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接着,让他自我介绍,其他同学用耳朵留心听;然后,让其他同学回忆与他共同生活的片断;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刚才的所看所闻所忆用文字表达出来。由于观察细致,同学们的习作都言之有物了。

又如,指导学生观察一位老师,提出要求:第一,真实表述;第二,突现人物个性。许多学生以我为观察对象。由于观察细致、准备充分,学生写出的作文,基本能反映出我的特点。

“我的语文老师姓吴,四十出头,肤色不算太白,眼睛炯炯有神并稍稍内陷,显得既严肃又慈祥。她中等个子,有点偏瘦,但很干练,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她穿着朴实,性格开朗,不拘小节。她知识渊博,肢体语言特别丰富,课堂轻松活跃,大家都喜欢上她的课。”【七(11)班黄嘉琳】

“吴老师眼睛虽小,却极具穿透力,往往让我们无所遁形。她有一张能言善道的嘴,加上她动听的声音及幽默的风格,很快就可以把我们引进语文学习的海洋。”【七(12)班方焕仪】

“吴老师性格随和,但偶尔会有一些小情绪。生气的时候,她往往一言不发,会用她那锐利的目光刺向你,让你不自觉的发悚。但她不轻易批评学生,她更喜欢讲道理,让大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觉得她有点像心理学家。”【七(11)班周晓莹】

上述例子告诉我们:只有用身心去观察生活,用身心去体验生活,才有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二、观察,忌笼统,忌大而化之,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朱自清先生在《山野掇拾》中强调:“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对于描写对象,要观察,就必须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如鲁迅的《社戏》里写月下开船情景,正因为拆开看,所以材料很充分。先写“开船前准备”——“跳下船”、“拔前篙”、“拔后篙”、“坐在舱中”、“聚在船尾”;再写“开船”,就有“点”、“磕”、“退”、“上前”、“架”、“出了桥”等动作。倘若不拆开来看,就无法将每个动作,每个细节收入眼帘。

观察事物,除了要拆开来看,还要抓住特征。世上事物,每每各不相同,即使形貌俱似,但质的差异始终存在。如我进行的作文训练中,观察两个同是调皮好动的男生,学生很快就能捕捉到他俩的差异。“每当下课铃一响,他就第一个离开座位,跟同学打打闹闹,像一只猴子跳来跳去,玩得可高兴啦!上课铃响了半天,才慢吞吞回到座位坐好。”“他是我们班的笑星。如果他眼睛一眨,舌头一伸,同学们就会笑得见牙不见眼;如果他再拿腔作调说上一段,同学们可要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了。”这些文字可以媲美作文选里的范文。显然,如果他们不认真观察,就无法抓住两位男生的个体特征。

三、观察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朱先生善于调动五官去感受景物,状难状之声,绘难绘之形,传难传之情,诗情与画意相融合,把景物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如作者通过眼见(视觉)才写出“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样优美的语句;通过耳听(听觉)才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清脆悦耳的句子。全文这种句子很多,无一不是通过五官感受,抓住特征来写景的,内在的诗情和外在的景物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景物所构成的画面也因此抹上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是促使他们学会观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鼓励怎样赏就怎样写!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观察,对观察对象学会用眼看看,用耳听听,用手摸摸,用鼻闻闻,用舌尝尝,用脑想想。观察到位了,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更立体了,读者也会从中获得形、色、声、味等方面的感受。指导学生写作《乡村秋景》,很多学生能够从景物的形、色、味几方面进行描写,写出的作文有一定的可读性。如“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是喜气洋洋的季节。稻子、柑桔、火龙果都成熟了,到处是丰收的景象。秋姑娘轻轻拨动心中的那根弦,稻田顿时掀起黄色的波浪,整个田野就是一片黄色的海洋。清脆的鸟叫声在空气中回荡,好像在提醒人们:‘快割吧,快割吧,今年又是好时年。桔子林里,到处挂满黄灯笼,让人垂涎欲滴。火龙果果园里,有些还盛开着高雅清香的白色大花,有些树上已结出硕大的火龙果,紫红紫红的,很养眼。在这里,可以随便挑个火龙果,刀锋切下,鲜艳夺目的果汁瞬间溅出,味道清甜极了!那些在采摘火龙果的果农,手捧红艳艳的果实,舒心地笑了。”

四、观察要善于联系,有独特发现

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普遍联系即表现在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存在内部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之间。掌握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规律,学生在观察时,就能从一点出发,生发联想,由此及彼,或深入剖析,或横向拓展,写出的文章就不会单薄、无色彩。

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何脍炙人口?无他,只因先生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间的联系,又将这种联系通过联想融合在描写中。先生笔下“荷叶出水很高,就是亭亭舞女的裙”;荷塘中零星的白花,就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显然,这里将荷塘、白花与月光、星星联系起来。

又如学生描绘一个同学“他脚板像豆腐一样白,这大概是一年四季都穿球鞋的缘故。”这就将终日不见阳光的脚板的颜色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豆腐,这种比喻还挺新颖。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才能拓展视野,看到人所没看的,写出人所没写的,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发现。

还是朱熹先生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观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还应超越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广泛接触社会,有意识地搜集材料,并通过生活的表象挖掘其深刻的本质。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见解独到的好作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用,而是缺少发现。”就让观察带动眼睛,用明眸来写出优美的文字吧!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世界名言录》.

[3]《山野掇拾》作者孙福熙序言朱自清.

[4]叶圣陶.《论集》《文章例话》.

猜你喜欢

火龙果事物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单独中的洞见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火龙果越红越好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火龙果Pitaya
春天来啦(2则)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