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29荆惠梓
荆惠梓
摘 要: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教育,教育也是博物馆职能之一,而博物馆作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少年强则中国强”,加强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目标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北京奥运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奥运主题的官方博物馆,要积极履行做好奥林匹克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青少年共享冬奥举办成果,推广普及青少年冬季运动,从而为促成“三亿人上冰雪”以及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贡献力量。
关键词:北京奥运博物馆;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
一、前言
平昌冬奥会的北京八分钟再一次惊艳了世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中国,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正式跨入了“北京周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冬奥会是党和国家,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也成为了“北京周期”中的首要目标与行动圭臬。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承办奥林匹克赛事的主办城市,具有履行奥林匹克教育的责任和义务。2018年2月27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该计划不仅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和国际奥委会兑现了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的承诺,也是我国推进实现体育强国梦的积极践行。该项计划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由北至南的全面展开,不仅仅是北京市,而是普惠至全国中小学,让“全国三亿人上冰雪”的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的进行,这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弘扬,也是促进全民健身理念迅速发展、提高中国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国家大计。
二、博物馆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
(一)何为奥林匹克教育
顾拜旦曾讲过:“奥林匹克运动能建立一所培养情操高尚与心灵纯洁的学校”。奥林匹克运动提倡“和谐、全面的发展”,这同时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青少年作为目标,这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宗旨的核心是通过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因此,奥林匹克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人具有高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和谐的身心、以及坚韧的意志,促进人全面的发展。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过:“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从教育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奥林匹克运动,方能真正把握好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与方向,培养出健康、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拥有全面人格、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二)北京奥运和北京冬奥的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指出:“奥林匹克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北京奥组委联合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这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形成了一个独具东方文化特色且形式和内容结构最为完整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北京模式”。”国际奥委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对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评价是:“在遍布中国的校园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将为中国年轻一代留下一份永久的遗产”。2018年2月27日,北京冬奥组委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奥林匹克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该通知提到了以下目标: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全面开展,大力推广普及青少年冬季运动,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共享冬奥举办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在校园体育教育中的发展,增进中小学生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教益和快乐,掌握冬季运动技能。
通过对这两个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仔细研读发现,从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到北京冬奥会的教育模式,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明确,教育方式也更加具体。“北京奥运模式”更注重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北京冬奧教育模式则“身”与“心”教育同时进行,精准对标冬奥运动,明确要求“掌握冬季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这不但是加强建设体育强国的顶层设计,更是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冰雪运动普及教育的谋篇布局,更是最终实现全民健身的积极践行。“北京冬奥模式”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更深的理解与解读,通过运动来促进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明礼仪风尚的青少年学生”。
(三)奥林匹克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联系
1984年,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对博物馆的教育意义做了如下描述:“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展示藏品和教育工作就称之为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既是研究、收藏、陈列的机构,更是教育机构,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博物馆教育让学生走出逼仄的教舍天地,走进大千世界的博物馆。学生在博物馆的参观、互动、体验、分享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强化了价值观塑造,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普及人文知识,传承科学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打造了和谐成长的空间。
这样看来,博物馆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本质不谋而合,拥有一致的目标和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培养身心和谐发展青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健则中国健,青少年是奥林匹克教育和博物馆教育对象的主体,更是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之路的奠基和未来。因此,在奥运主题的博物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既顺理成章、又价值独特、意义非凡。北京奥运博物馆作为青少年重要的奥林匹克教育场所,为青少年传播正义与美、社会责任感、奥林匹克精神、爱国主义等正能量,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人格和价值观的不断完善,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真谛,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三、北京奥运博物馆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
(一)“双奥之城”中的“双奥之馆”
北京奥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官方的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永久性专题博物馆,总面积3.45万平方米,主体陈列展线一公里。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前,它主要是以展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要内容的,在向公眾普及奥运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宣传爱国主义、提升公众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奥博成为唯一一家见证双奥历史,记录双奥辉煌的奥运博物馆。奥博不仅是学生们的校外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园地,更是肩负着传承奥运匹克文化、弘扬奥运理念、普及奥运文化,倡导全民健身理念,爱奥运、懂奥运、参与奥运,助力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历史使命。
随着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北京将成为世界唯一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受益于两个奥运的深厚滋养,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将更具有丰厚的奥运内涵,同时也赋予了北京奥运博物馆新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如何更好的推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如何促进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如何加深中国民众对冰雪文化的理解,如何更好的践行习总书记说的“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奥运博物馆势必应该更大的发挥自己奥运文化的阵地作用。
(二)北京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思考
1.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将奥林匹克教育资源最大化,开展“沉浸式”奥林匹克教育。
北京奥运博物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毗邻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大型奥运场馆,这是中国最具有奥林匹克氛围的区域,是全国奥运的“心脏”,不但具备了“天时、地利”的先天优势,还聚拢了全民健身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蓬勃发展的“人和”优势。奥博馆址所在地国家体育场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举行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同时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占据“天时”。北京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园区成为北京市地标性奥运精品建筑群以及奥运遗产赛后利用的典范。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这里也将是主赛场之一,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都将承担冰上项目的比赛。毫不夸张的说,这里是现在和未来中国最核心的奥运中心地,占据“地利”。奥林匹克园区内的奥运主题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参与人数众多,广受老百姓认可,比如2018年刚刚结束的鸟巢“半马”(半程马拉松),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13000万名跑者, 占据“人和”。
奥博坐落在这样一个具有有着顶级奥运资源的奥林匹克园区,相当于占据了奥运教育资源的“制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将奥林匹克中心区各方面优秀的奥运资源进行整合借力,为奥林匹克教育事业服务,提升优化自身奥林匹克教育品牌的“含金量”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优势,奥博积极创新,精准打造了“沉浸式”奥林匹克教育品牌——“奥林匹克文化之旅”系列活动,通过打造奥博、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奥林匹克塔等顶尖的场馆资源链条,彼此共通共享,为学生提供一条回顾奥运历史、体验奥运赛场、学习奥运文化的奥林匹克文化“通道”,通过声光电技术、奥运藏品、奥运建筑不停的强化提升学生们的视听体验和感受,这种沉浸式的奥林匹克教育让知识和价值观的传递更加自然与有效,反响强烈。
在“奥林匹克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中,师生们可以徒步穿行徜徉在奥运博物馆和奥运场馆之间,在奥博回顾北京奥运辉煌历史、学习奥运史和奥林匹克知识、了解奥运健儿拼搏突破的奥运故事;在鸟巢聆听建筑建设历程、近距离观察鸟巢、甚至登上主席台,真实感受当年北京奥运的精彩瞬间;在奥林匹克塔的塔顶俯瞰和远眺整个奥林匹克园区,各大奥运场馆尽收眼底。当学生们对奥运建筑、奥运园区的壮美雄伟发生衷心的赞叹时,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沉浸式奥林匹克教育的好处就是奥运氛围浓厚、奥运元素密集,让学生们置身于其中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识和理解。
2.立足馆内基本陈列,深度挖掘藏品的内容优势,做更加丰满、生动、有趣的“触摸式”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奥林匹克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印证,是奥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北京奥运博物馆固定陈列面积1.9万平方米,有9万件奥运藏品,这些藏品是北京奥运会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印记,不仅是中国奥林匹克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和记录,也是世界奥林匹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当向学生们展示这些奥运藏品时,虽然有图片和文字的辅助,学生也许只是泛泛了解,谈不上浓厚的兴趣,这样就错过了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奥博工作人员从藏品的背景故事入手,为学生们解读和挖掘藏品的背景亮点,通过藏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引起学生们的普遍共鸣,获得良好的学习参观体验。例如,奥博有件藏品是一把由刘翔捐赠的祥云火炬,如果只从外观形态上看,这把火炬与其他祥云火炬并无二致,并不会吸引起学生太多的注意力。但这把火炬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北京奥运会境内火炬传递中的第一棒,刘翔从胡锦涛同志手里接过来这把火炬,正式开启了“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火炬传递。刘翔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观看到,将奥林匹克精神继续传递下去,他将这把火炬无私捐赠给了北京奥运博物馆,他认为把他的火炬放在博物馆里更有意义。刘翔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值得赞赏,也是学生们的学习榜样,这个背景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奥运会中的爱国、和平与友爱等精神的内涵,这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奥博的奥林匹克教育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以及讲解员的讲解,让学生们听得见、看的见、甚至摸的到,亲身感受还带着奥林匹克气息的“老物件儿”,比只从书本画报上看更来得真实与深刻。比如奥博里裸展的奥运藏品——奥运“缶”,是允许学生们进行触摸的。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高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场面极其壮观。当时的演出道具“缶”现在已经入藏奥博,作为奥运遗产进行收藏保存展示。学生们好奇的触摸这些缶,上面依稀还能看见当时演职人员滴下的汗水印记,通过手指的触摸让学生“链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共襄盛举的盛况和感受上万名演员的辛勤付出。这种“触摸式”奥林匹克教育无疑是一种大象无形的力量,直达内心。
3.通过开发“体验式”的奥林匹克教育,让奥运教育“动起来”“乐起来”,寓教于乐、生动活泼。
意大利作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说到:“听了,我会忘记;看了,我会记得;做了,才会理解。”
这句话也被贴在了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奥林匹克教育的初衷就是通过“动”而完善到“心”,通过“体”,来补益“育”。这里“育”,笔者理解为“育人”。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如果沒有交互和互动,就失去了“灵魂”。奥博的奥林匹克教育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也开发了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互动活动形式。比如邀请奥运冠军教学生练柔道、教学生绘画奥运环保袋、做奥运非遗手工课、书画奥运长卷、组织奥运知识小竞赛、教唱奥运歌谣等多种形式。通过教育形式的生动有趣,将参与性、动手性、趣味性、知识性、生动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例如,我们邀请北京2008年奥运会柔道冠军杨秀丽走进学校,跟学生们分享奥运经历的同时,还对同学们进行了柔道的初级教学,从柔道动作到柔道礼仪,学生们学的饶有兴致,有模有样,对柔道和体育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再例如,我们邀请非遗手工老师走进博物馆,组织学生学习用非遗工艺制作奥运小手工。比如做泥塑奥运五环,由于五环要捏在一起,互相叠加,缺一不可,学生们会因此记住奥运五环的颜色和顺序(蓝黑红黄绿),也会因此理解奥运五环中团结、友谊、世界一家的含义。再例如,我们编撰了《冬奥知识儿歌》,将朗朗上口的儿童歌谣改编成冬奥知识点,合辙押韵,声声悦耳,这种方式适合面对低幼年龄的学生群体进行奥运知识的传播。奥运知识点可以贯穿在歌谣里,通过吟唱的方式教学,让奥林匹克教育好听、好唱、好记。
4.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指示,让博物馆的奥林匹克教育也“活起来”。
为了让奥林匹克教育更有生机,让讲座和互动更加引人入胜,让同学们能听的进、记得住,感兴趣,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结合奥运博物馆的馆藏优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让奥运藏品走进校园,走进学生们中间,让学生们与奥运藏品零距离接触。例如,我们在一些小学尝试了全新的教育形式——让“祥云火炬说话”。奥博工作人员手擎一枚北京奥运会火炬实物(未定级的教学参考用具)在课堂上亮相,为学生们展示讲解,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与祥云火炬进行亲密接触。学生们模仿火炬手传递火炬的动作,将火炬高高举起,并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手握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引起了学生们无比的热情和兴奋,他们充满喜悦和自豪高举起火炬,小心翼翼的进行传递,这不就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友谊和和平,奥运圣火永不熄灭吗。我们意识到:陈列在展柜里的展品,只有与学生们真正接触的时候,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的“活”起来,奥林匹克教育也“活”了起来。
通过“火炬传递”的互动环节,让我们对奥林匹克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打开了一扇学生与奥运藏品亲切对话的窗户,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藏品以这样的形式通过体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比如北京奥运开闭幕式的儿童服饰、吉祥物福娃等都可以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体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奥运遗产,感受奥运的魅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新”的生命力与“老”物件儿在一起,焕发了新的奥运生机,奥林匹克精神也随之薪火相传,代际传递,这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魂,生生不息。
5.围绕“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做好奥博奥林匹克冰雪教育,将“奥运说”科普行打造成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的优势教育品牌。
奥林匹克教育与体育教育不同的是,除了倡导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更多的是提倡和平、交流、友好、和谐、全民健身等普世的价值观,这样的奥林匹克教育才更有意义。“三亿人上冰雪”的倡议不但是旨在促进国民健身、加强建设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遵循。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 2016 - 2025 年) 》中明确提出推行“校园冰雪计划”,促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北京奥运博物馆的冰雪运动教育品牌“奥运说”科普行正是围绕着“三亿人上冰雪”这一目标创立和开展的。“奥运说”顾名思义“说奥运”。奥博于2016年8月份开创了“奥运说”科普行,主要以校园中的青少年为主要的参与对象,通过讲座、展览、互动、分享等形式,将冬奥文化和冰雪运动普及知识为己任。“奥运说”科普行走出馆舍天地,走进青少年学生中间,发挥博物馆展览、藏品等优势,让青少年更直观地感受冰雪体育魅力,激发他们对冰雪运动的梦想和热情。除了奥博的专家团队定期走进学校开展冬奥主题知识讲座,“奥运说”也将奥博冬奥主题的精品巡展送进了学校。比如2016年《跃动京津冀 牵手奥运情》巡展,2017年的《情系奥运 携手共赢》巡展,这些展览紧扣冬奥筹办的脉搏,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收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和良好的反响。2016年到2018年初,奥博“奥运说”科普行累积走进学校进行冬奥知识科普活动30余次,足迹遍布北京城六区,服务人数超过4万人。 “奥运说”科普行通过走进校园的方式身体力行的进行尝试和实践奥林匹克冰雪教育,并结合奥博独特的优势传递冬奥梦想,帮助学校和国家培育冰雪运动青少年人才,为国家冰雪运动的发展积蓄力量。
四、建议
(一)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奥林匹克教育“后备”力量,做好奥林匹克教育“接力”工作
奥林匹克教育需要“接力”和传承,奥博应该将奥林匹克教育的种子“播种下去”,积极培养的后备知识队伍和青少年传播力量。比如,通过专业奥运讲解员的培养和引导,培养中小学生他们成为了奥运知识宣讲员,在同学中间、在课堂上,为宣传奥运、助力冬奥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注重青少年的奥运知识的传承与发扬,奥林匹克教育也应该注重对社区群众的奥运知识的普及和传递,并为他们培养社区居民奥运讲解员,这些讲解员在平常就可以为社区居民普及奥运知识。
奥林匹克教育是开放的,永续的,平等的,每个热爱奥运的人都可以成为弘扬奥运的“火炬”,传递爱和和平,奥林匹克精神圣火永不灭。每个人都可以用奥林匹克正能量启迪人、感染人,这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真谛。
(二)奥林匹克教育应该多注重挖掘“动起来”的内容设置,将“力”与“美”和“体”与“育”结合起来
可以说,奥林匹克教育是运动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在鼓励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或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的过程中,找到真善美的精神内涵,达到知行合一的人文目标,促进自身和谐统一的平衡发展。 “在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古希腊,人们非常看重体育,体育训练的目的不只是参加奥运会,夺取金牌,而是培养健康的公民。体育教育渗透到教育领域,要求先于智育进行,身体健全是智力健全的基础。”
如何让中国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是否能在博物馆的奥林匹克教育中增加冰雪运动的体验和教学,“增进中小学生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教益和快乐,掌握冬季运动技能”,这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应有之义。例如,一些不需要大的场地,教具不复杂的冰雪运动项目是否可以在博物馆内开展教学,比如冰壶球。一套青少年冰壶球教学用具大约十米长,奥博的场地空旷开阔,有能力有空间做到冰雪知识教育与冰雪运动教学同时进行,这也将是奥博下一步努力和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文倩,茹秀英.北京2008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9):20-26.
[2]华伟.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发展思路浅析——以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06):92-94.
[3]陈晓桐.浅谈冬奥背景下“冰雪运动进校园”与奥林匹克教育的结合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5):115-116+119.
[4].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制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J].青少年体育,2018(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