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下提问意识的培养
2018-07-27张恩宁
张恩宁
数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去发现和质疑,作为数学教师都非常注重如何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一、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問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学生不敢问、不爱问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在主观方面,学生认为教师讲的教材一定不会错;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怕教师批评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怕同学笑话,认为自己有疑问是成绩不好的表现,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在客观方面,学困生的问题意识更加淡漠,学困生学习数学存在很多问题,容易造成老师的忽略,长此以往,学困生更加被动,问题意识就越学越困。
二、精心设计,引导提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师不仅要研究课本知识体系,还要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引导启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
创设情境,引导提出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和能唤起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有发展性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统计》内容的教学,首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出示学校每天大课间活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观察活动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收集信息。之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为了学生方便看出图中的信息,教师做成一张统计表,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设计开放题型,培养多角度提出问题。新教材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答案的要求,呈现出大量的多元化题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比的意义》后,笔者设计出示:“六(2)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根据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细致观察,收集信息,仔细思考,提出问题: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多少的角度提出问题,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倍数的角度提出问题,也有从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样很好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质疑问难,培养提问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来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由扶到放,让学生逐渐学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坚持训练下去,学生就会质疑、爱质疑,从而他们提问的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一量教室的长是多少?用什么单位呢?”学生回答:“用厘米来作单位。”这个回答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师并没有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请这名学生带着一把尺子去操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量几次,便露出了很不情愿的表情,老师捕捉到了学生的“不满”,知道他已经“发现了问题”,便问所有学生:“你们知道他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答:“这样太麻烦了,要量很长时间。”教师又转问此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此学生说:“如果用比厘米大的单位去量教室的长就好了。”此时教师揭示新知正是“深得人心”,水到渠成。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障碍,当然会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问题,才会有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出问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会逐渐增强。(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