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差异教育,我用“心”走近你

2018-07-27于坤华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于坤华

摘要:循环——差异的教学模式是伴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出现的,历经十余年的数学教学改革使得各种新鲜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其核心是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精神的学生而服务,循环差异教育更加符合“高效课堂”的教育要求,使得学习模式得以创新。

关键词:循环差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其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传播的双向过程而非讲授的单向过程。学习者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更为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方式探寻知识,而非被动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应当是学习者接受系统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的建构,形成更加系统的体系。

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循环差异的教育模式

就高中数学课程而言,其内容驳杂而丰富,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要让位于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能力的来源需要一个指导性框架的规范,这个框架便是“导学案”,相比于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导学案”更像是服务于学生而非教师的一种内容框架,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乐学”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一轮复习教学而言,从导学案设计到学生学习计划的养成需要满足相应的教学计划。导学案包括三角函数的意义与应用、三角函数的学习要点、三角函数的查漏补缺、真题实练等环节。通过匹配学生的兴趣目标找到相应的教学方式。

学习计划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问题的提出:

设函数f(x)=sinx-cosx+x+1,0

问题的分析:

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计划的步骤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和能力,采取分层次因材施教。以学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为例,对于学习基础较为不理想的学生,可以让其以背诵的方法,记住最基本的计算公式,而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也就在背诵的公式中进行提问,这样不仅有助于其巩固基本知识,还能提升其学习的信心;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必须要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借助三角图像,掌握任意角的诱导公式,并利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问题的设置和选择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寻找解决方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用“心”的教育方式走进高中数学教育

循环—差异教育方式的核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现新课标精神。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角色,而在差异化教学体系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主导”,还应做好“向导”,而教师的导向作用应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在情感上要贴近学生,要懂得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情感上培养师生间思维上的共鸣;其次在教学情境上的设置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尽可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氛围中思考、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教学中时刻注意对数学知识“以旧引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后在每一次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期在后面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提倡用“心”去体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遇到的问题并用“心”解决。比如在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对接过程中,是高中生数学学习最容易遇到问题的地方,高中数学作业的创新是与教学内容的不断进步紧密相关的,为了表现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内容,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进行提升,重在质而非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能够明确当天的课堂内容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进行作业布置,要对重难点的训练面面俱到,对基础和简单的知识点少涉及或不涉及,将作业的体系化提升,一道有质量的练习题胜过重复做许多遍简单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所谓随堂作业题,在作业布置的时间和要求完成的时间方面,高中数学作业也应该做到相应的关注,以教学结束后20分钟为最佳,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半小时至5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这便很有效的保证了学生对作业的中涉及的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应该体现在导学案中,作业应该补充导学案形成具体而重点突出的学习方案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不注重导学案和学习进度计划的配合,导致循环-差异教育的实际成效不佳,在未来,老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经验的总结、学习技巧的提升,幫助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数学学习的阶段性以及各阶段不同的难点,以此来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针对性的形成学习计划,养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

循环-差异教育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突破,遵循从学习目标开始,以“个体学习”、“同伴督导”、“小组学习”为主要诉求,最终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的达成,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进行引导式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将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课后自测、综合提升等环节形成良好的线条,补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此外,教师的情感投入对于循环-差异教育也颇为重要,提倡从“心”出发的教育,注重以情感带动教学的目的达成,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沟通,共同探讨、学习、进步,实现良好的教育模式,最终促进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不断进步。相信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定能不断的探索思考,构建更加高效的“循环-差异“课堂。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