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百科化教学情境的方法
2018-07-27杨锦花
杨锦花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是司空见惯,合适的情境可以推动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学习,并带动学生深入挖掘,给学生的数学探究提供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经常寻找一个将學习内容与学生很好地联系起来的情境,并丰富情境的内涵。但是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只有建立在学生经验和经历基础上的情境才是生动、有效的,因此教师需要从儿童的生活背景出发,利用他们身边一切熟悉的元素来构建情境,不限定领域,不拘泥于形式。
一、来源于生活的情境更有立体感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割裂的,很多数学知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体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生活元素引进来,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真实,从而增强情境的立体感。
例如,在“认识克”的教学中,笔者创设的情境是朵朵和妈妈一起做蛋糕的情境,因为烘焙已经走进寻常家庭,所以不少学生对做蛋糕这个情境是相当熟悉的,在称面粉的时候,课件中出现的是台秤,学生很快读出面粉的重量,而在称盐的时候,情境中出现的是一个小汤匙往小盘子中洒盐的情景,台秤的指针纹丝不动。怎么会这样呢?讨论由此展开,学生都有话要可说,有的提出:“做蛋糕的时候需要的盐很少,达不到台秤的最小称重量。”有的指出:“称盐的时候只需要用克做单位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就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克这个重量单位,还结合生活实际量化了一些熟悉事物的质量,让他们有了更好的数学情感。
这是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学生自己从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就拉开数学学习的序幕,而且在后续的探索中,整个情境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线。
二、来源于文学的情境更有故事性
故事化情境也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推动他们从故事中得出感悟和启发,我们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故事,需要能引发学生共鸣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来源广泛,可以从生活中来,童话世界中来,也可以从文学中来。
例如在“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中,笔者就将乌鸦喝水的故事拿出来供学生学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随着学生熟悉这篇课文,学生立即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个故事来。在听完故事之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一开始喝不到水,后来能喝到水呢?”学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一开始瓶子中的水比较浅,乌鸦衔来了小石子,小石子将水挤上去了。一个“挤”字非常传神地让学生有了画面感,在这个基础上来引入“体积”的概念就是水到渠成了。因为石子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水也要占据空间,石子丢进水中后,占据了原来水的空间,水就上升了。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引领学生认识“体积”,学生的印象深刻。
在这样的情境中,数学的外延更广阔,学科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学生并不会因为这样的情境迷失。因为情境中包含着他们熟悉的故事,他们更容易结合情境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并因此加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来源于艺术的情境更有感染力
数学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交叉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科的融合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些艺术化的情境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因为艺术的美感,学生会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会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一些轴对称的自然现象,包括生物界中的美、建筑学上的美、图片中的美等等,然后让学生从中找出共同点,发现对称之美,由此拉开数学学习的序幕。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我们可以展现一些美丽的花边,带动学生发现这些美丽的图案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形状,然后利用平移和旋转的方式就可以创造出这些美丽的图案来,学生在欣赏和动手操作中,对于平移和旋转的认识会深刻许多。在教学“认识负数”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负数,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画画的方式,在点评学生的作品时,既可以抓住负数的本质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共性,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艺术手法来阐述数学想法,让他们体会到学科间的交融。
当我们的数学课不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而是和其他学科重叠起来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不同的乐趣,会感染到学习的快乐,从数学出发,发现更多,体会更多,收获更多。
总之,情境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有效桥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审视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情境来支撑学生的数学学习,让情境更加包容,更加多元,更加丰富,这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拓展学生日益广阔的视野,才能推动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