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 成就精彩课堂
2018-07-27汤宜红
汤宜红
预设是老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考,而生成是教学中即时产生的各种情况。这些生成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处在不断变化中,有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生成是难得的,无法预料的,稍纵即逝的。前不久,笔者观摩了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这次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在课堂上,她总能及时捕捉到动态生成,巧妙利用使课堂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联系实际,促进生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只有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才能感兴趣,真正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老师问:“你叫什么?今年多大了?你们敬爱的郑老师今年多大了?明年你多大了?你们敬爱的郑老师今年多大了?郑老师比你大多少?”吴老师灵活地把课本例题改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这像在聊天,不像上课,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非常艺术,也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课堂研究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愿意思考,有了思考就产生想法,有了想法就积极回答,有了回答就促进生成。
二、关注课堂,捕捉生成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阵地,短短的四十分钟凝聚着思维的火花,是情感的交融。在师生活动过程中,一个小情况,一个小插曲就会使得课堂活起来,这需要老师把握好。吴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郑老师的年龄是多少,要求把上面许多的式子“概括”起来,也就是用一个式子把上面所有的式子都表示出来。学生开始写了,老师迅速巡视,一边看一边问,捕捉这些生成资源,老师还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排序,把他们分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五种情况分别汇报交流,说出怎样想的,并比较优缺点。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同,课堂生成会不同;课堂生成后,不同老师捕捉到的生成会不同;捕捉的生成即使相同,由于老师不同,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不相同。但吴老师就是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的好例子。她不仅精心预设,用心上课,专心倾听,真心辅导,还善心保护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她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不受到任何伤害,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三、认真交流,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老师怎么精心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预料出学生的思想观点。所以为了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特别是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要及时判断,合理采用,从而变成生成资源服务于课堂。如吴老师把捕捉来的生成由浅到深地分析并进行反问、追问、辩论。吴老师说“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倡导在学生新知获取过程中怎么花时间都不为过,要静待花开。在收集这些生成以后,吴老师是这样做的:先让老大和老二比,老大写得不能概括,老二写的虽然多一些,也不能概括;再让老二和老三比,老三写的就能概括出所有的情况,真厉害!老师肯定说你比他们强;接着让老三和老四比,发现老四更简洁一些。最后老五的出现,全场哗然,更简洁,高度概括,许多学生开心地笑起来,这是获得新知的成就感,很快乐!是自己在思考、交流中获得的感悟,不是老师教的。学生的辩论,需要老师认真倾听,也要求老师快速做出反应,调控课堂,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对待那些生成的资源。
四、包容错误,善待生成
吴老师的课堂自由、灵动,形散而神聚,她蹲下来,低姿态聊天式的教学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总认为坐不端正的同学都没有好好听课,殊不知,好老师上课并没那些要求。再说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我们往往没有耐心,也许不让他说完,没想到那样可能会将生成扼杀在摇篮中。吴老师的课堂也有错误,也有不该出现的结果,但她和我们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问郑老师的年龄是多大?学生说今年28岁、明年29岁、后年30岁。怎么引导,学生也不敢说出(10+18)岁、(11+18)岁、(12+18)岁,吴老师急得直冒汗,可还是耐心等待,引导学生思考,多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出想要的结果。教师善待错误,包容学生,接纳不同的生成,努力使萌芽的不同思维形成燎原之势。这是我们无法达到的,必须努力学习。
五、机智教学,巧用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吴老师不是机械地按自己课前的预设思路教学,而是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情境、教学因素等信息,动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利用新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處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这些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从而构建起自然、和谐、生动的数学课堂。
吴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应用,这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充分体现了吴老师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尊重学生、读懂儿童。在这节课中,吴老师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不惜花了大量的时间,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她关注到每个孩子,给予关怀和大爱,给我们树立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动态生成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巧妙运用生成资源,能成就精彩课堂,使得课堂充满活力。(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