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
2018-07-24孙金彩
孙金彩
摘要:本文着重从校本课程的构建目标和思路、小学阶段语文课内学习的狭隘性催生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出炉、校本课程在知识与能力上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补充三个方面论述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意在使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并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相得益彰。
关键词:校本课程;语文学科;经典诵读与欣赏;影响;有效补充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学习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时代向我们吹响的号角,基于此,我校不断探索、研究,开发了《经典诵读与欣赏》校本课程系列读本。既注重“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也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笔者也认为,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语文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校本课程最初的构建思路和目标、小学阶段语文课内学习的狭隘性、校本课程在知识与能力上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补充三个方面来阐述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校本课程的构建目标和思路
本套校本课程系列读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为《触摸传统经典 启蒙初绽心智》《品读诗文之美 沐浴经典芬芳》《采撷先人智慧 塑造完美自我》三册。目标在于通过对经典的诵读与欣赏,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和历史时代价值,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同时,作为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为扩大诵读范围提供了方向指导,为提升诵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赏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服务。
《触摸传统经典 启蒙初绽心智》入选了《弟子规》和《笠翁对韵》,这两部作品文采斐然,浅显易懂,既有行为规范上的指导,又有遣词造句文采上的塑造,而六七岁的儿童心智初绽,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又比较朦胧,急待规范和引导。这本读物非常适合初入学的一二年级孩子。
《品读诗文之美 沐浴经典芬芳》入选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和现当代散文诗词。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诵读古诗词和散文作品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理解力和综合思考能力也相应增强,同时,对我国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采撷先人智慧 塑造完美自我》由古文和毛泽东诗词两部分组成。语言形式和表达相对自由灵活的古文包含着我國古圣贤旷达的处世态度、缜密的哲理思辨、对世事的精辟论断、出世入世的圆滑与淡然等,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胸襟,引发他们对人生、生命和社会的思考;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他去世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可以让孩子们在领略经典的同时更加了解我国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内学习的狭隘性催生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出炉。
1、仅凭语文课本及配套读本上的篇目来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提高语言的欣赏运用能力,需要一个庞大的阅读体系来支撑,作为阅读的有效补充,我校校本课程系列读本精选了符合各个年级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各种形式的作品,每周拿出一节课来由老师指导诵读、欣赏,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学到了一定的阅读欣赏的形式和方法,而这些形式和方法学生又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其它作品的阅读欣赏中,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展既是阅读知识的拓展,又是阅读方法的学习和阅读技能的提高。
2、校本课程弥补了家长不知让孩子读什么的空白。家长希望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在浩如烟海的传统现代读物中,又无从选择,校本课程虽让提供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孩子的阅读方向,搭建了一方拓展阅读的舞台。
三、 校本课程在知识与能力上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补充。
1、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和记诵一些传统经典美文佳作,孩子们的收益很大。表现在:
(1)培养了语感。校本课堂上,让学生对相应内容进行自读、范读、竞读和背诵,在不经意间、于美美的享受时,就有了一定的积淀,自然对作品的敏感度有了提高,培养了语感。
(2)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无论在遣词造句上,还是在布局谋篇上,都能从更广阔的角度出发,选材的思路被拓宽了,立意也比以前高远了。
(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阅读、记诵一些优美的诗文篇章以外,还通过欣赏课、诵读展演等形式使学生走进一些音、画、文完美结合起来的音像世界中去,让他们去听、看、思、想、辩、议,在各种活动中发现感受经典之美,进而创造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耳濡目染下得到了提高。
2、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获非常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展。比如,《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和规范,是一部规范儿童日常生活习惯,以养成优良品行的启蒙读物。低年级的孩子在感受朗朗上口的音韵的同时,所学到的良好的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一颗感恩的心是各个学科、各个学习阶段都需要的,不仅和学科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而且有利于整个教学环境的和谐。
3、学生在学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美好的人文情感是语文课内某些专题知识的有效补充。例如,五年级其中一组课文是关于毛泽东的专题,仅凭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毛泽东其人其事是远远不够的。而校本课程读本第三册的“毛泽东诗词”部分囊括了毛泽东求学时期及革命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他去世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这十首诗词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语言音韵之美,更能让孩子们从中领略一代伟人不同时期的政治理想、哲学观念、思想境界、人生情致等。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无论学习哪篇毛泽东的或与其相关的作品,都大有裨益。同时,也会更加爱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把这种情感化作一种动力,更加努力用心地学习、生活。
4、有利于孩子们增强对语文学科及母语的热爱之情。学生们通过对《经典诵读与欣赏》校本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习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习惯。他们在经典古诗词及名家名作的阅读中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我们母语的厚重与韵味,从而更加热爱母语的欣赏与学习。同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强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语文素养,得到了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提升。
总之,实践证明,我校《经典诵读与欣赏》校本课程的构建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也说明我校在校本课程构建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校本课程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让校本课程的体系和质量日益得到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