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性扬才”理念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
2018-07-24印贤文
印贤文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拥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广东省广州科学城中学在“多元选择,差异发展”办学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适性扬才”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导向,推进、引领和统领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学校转型提升的发展路径。
一、“适性扬才”的概念及内涵
“适性扬才”是指学校发展要适应教育自身的个性、天性与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适性扬才”的教育思想(见图1)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课程方面,重在体现课程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在教学方面,重在体现教学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倡导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二、基于“适性扬才”理念的课程创新实践
基于“适性扬才”理念,学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针对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国家课程差异化、活动课程个性化的途径,构建了系统化多元课程,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1.国家课程差异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级课程管理”,而三级课程中的国家课程又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国家课程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保障,体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想。由此可见,国家课程既具有宏观性和抽象性,又是具体化的,需要在学校这个教育场地得到落实,因此离不开校本化的表达,即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转化与创生。由于校本转化与创生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因此它要依靠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引领,根据每一个教师的专业特点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的差异化调适。
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自2007年起,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体育、艺术和其他学科的课程选修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文科、理科、美术”和“体育、音乐、传媒”的课程结构,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与之相应的差异课程。
2.活动课程个性化
活动课程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体现学生个体价值的重要方式。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由此可见活动课程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其个性化的设计和有效实施,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学校以“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出发点,在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中渗透“自主教育”,力争做到“有策划、有落实、有反馈”,追求“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同时,学校还开设了两大特色项目。一是志愿者值周班活动。每周由一个班担任志愿者,承担学校的志愿值周任务,负责学校的礼仪、公共场合的秩序及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督促管理等事宜。二是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开设了14个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组建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活动。如流行音乐社团,在每日大课间开展每日一歌活动,并在每个学期联合团委、学生会和音乐科组的师生举办“禾雀花杯”校园歌手大赛。
三、“生·动课堂”教学范式创新
课程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在教学改革领域,学生的内涵发展和深度学习是根本目的。内涵发展致力于促进学生内在素养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深度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由此可见,传统的“知识灌输型”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些新要求,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有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
鉴于此,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引领,创新发展了“生·动课堂”教学范式。基于实际发展状况、现有的优势资源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学校逐步在不同年级分层推进“生·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改革,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动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它追求的是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生·动课堂”包含两层含义:其一,让学生“动”起来,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其二,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生·动课堂”达到良好的效果,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如英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讲析问题、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话可说,自然就“动”起来了,课堂也变得生动了。二是以学科活动带动教学进程,使课堂更加生动。如语文教师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学期初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制订好演讲计划。课前,教师让学生小组根据计划自主选题,准备演讲内容;上课时,让小组进行演讲,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在“适性扬才”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将课程与教学创新作为新一轮学校改革的着力点、学校文化的生长点和学校发展的核心点。展望“十三五”,學校将沿着这条办学路径继续走下去,进而推进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有序、稳步提升,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