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探究
2018-07-24袁新平
袁新平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共享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转型。图书馆只有做好服务的创新优化,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才能与时俱进,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应对图书馆边缘化的问题。文章主要就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118-02
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建设的责任主体,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服务层面,做好与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契合,抓住机遇,优化发展,创新转型,以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才是关键。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致力于创新转型,通过服务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带动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发挥其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未来发展的科学筹划,为图书馆持续稳定发展奠定服务基础。
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对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模式和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质量的免费网络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人们在检索信息时更倾向于移动便捷的终端设备,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优势不再明显。同时,原始信息生产者借助网络直接面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服务更加被动,致使图书馆边缘化问题更加严重。此外,图书馆受制于传统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缺乏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图书馆系统独立封闭,创新发展后劲不足。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使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日益明显,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就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1.2 图书馆实现跨界融合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实现了各行业资本、技术、人员及管理等优势要素的融合,带动资源的优化共享与合理配置。互联网鲜明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图书馆必须走跨界融合及协同创新发展之路。在跨界融合的思路下,图书馆必须走出封闭办馆的局限,坚持多元共存、多向支持、互动共赢,实现服务关系、服务内容、服务价值的融合,构建完整的跨界服务生态系统。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服务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具有现实可能性,图书馆跨界服务合作以实现空间、资源、服务及平台的深层次融合具备现实条件。图书馆必须积极引入新技术,规范行业发展,积极向大服务、大数据、多媒体靠拢,在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及知识服务交互式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图书馆采用新一代的互联网开放服务平台,为自身的结构调整、跨界融合、应用创新提供软件支撑。
2 图书馆服务管理中的既存问题
2.1 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低
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低的直接后果就是图书馆的边缘化趋向加重,图书馆文化吸引力下降,读者阅读服务群体缩减,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受到威胁。文献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纸质文献利用率低。图书馆属于公益服务机构,纸质文献在多次借阅后因缺乏有效的管理与修复,纸质文献破损严重,且一些纸质文献复本较少,无法满足群众的借阅需求。其二,文献获得渠道单一。读者获取文献特别是纸质文献需要到馆查询,然后到相应资料室获取;书目检索需要在特定的书目检索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的局限性较大;电子文献多存储在图书馆特定的IP网址中,读者需要登录才能下载或查阅,操作的复杂性挫伤了读者检索利用的积极性,导致图书馆文献利用率低。
2.2 馆藏资源共享率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图书馆却存在馆藏资源共享率低的问题。图书馆往往建馆时间长,馆藏资源丰富,但因信息更新迅速,图书馆仅靠已有的文献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加上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管理人员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做好资源共享的建设,致使图书馆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同时,图书馆间没有进行馆际交流和资源共享,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馆员服务水平较低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属于被动服务,只有读者上门才提供相应的咨询及文献服务,图书馆主动服务意识差。多数图书馆员只是从事简单的借阅工作,缺乏对读者的主动引导,图书馆一些优质的文献资料和特色馆藏资源也因为被动服务而被束之高阁。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服务需求更为多样,读者群体构成复杂,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千差万别,而馆员能力素质有限,缺乏图书管理专业能力,无法应对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新挑战,难以提供高品质的图书馆服务,无法体现图书馆的学术性。
2.4 缺少微服务关注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海量化的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筛选的难度,部分网络信息表现出碎、杂、乱的特征,对读者阅读造成一定的干扰。多数读者缺乏网络搜索技巧,信息筛选甄别能力有限,信息整合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阅读信息。而图书馆在服务中也缺乏微服务关注意识,没有认识到读者微服務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依然是单向传输的过程,与读者交流互动较少,无法获得读者需求的真实反馈,无法针对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微服务。
3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策略
3.1 丰富馆藏资源,立足实际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指导
图书馆应立足实际,调查分析服务对象及其需求特征,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采编计划,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补充电子文献,积极做好网络基础建设及开发利用。图书馆应提升自身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做好信息素材的筛选,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传播信息,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带动馆藏资源的补充。信息时代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建设理应契合时代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图书馆的关注点应从信息资源转向读者,从技术转向服务,从服务数量转向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3.2 关注资源共享,积极建构标准数据库及共享信息库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就是运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开放及共享能力,带动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传播共享。图书馆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发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共享的前提是共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必须做好图书馆的共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通过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实现馆内外数据的共享。信息共建共享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区域图书馆的联系和交流,联网操作,数据共享,文化共建;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当地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协调与协作,确保分工明确,统一合作,優势互补,协作共赢,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化服务需求。
3.3 强化培训考核,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
图书馆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图书馆服务水平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必须关注馆员的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督促他们端正服务态度,自觉规范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能力的提升侧重于专业服务技能的提升,图书馆通过定期培训和鼓励引导,使馆员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除了要精通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能高效灵活地处理各种信息技术,带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3.4 关注读者需求,多渠道进行微服务的推广与实施
基于读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应侧重于微服务,关注每个读者的需求,创新微服务方式,让读者获得多方面的微服务引导与帮助;优化网站建设,让读者自由检索、查询信息;主动推送新书信息,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提供短信服务和每日文章推荐服务,及时向读者传递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信息;完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借助微信号可在线预约、咨询,了解图书馆微活动的相关推广信息;借助博客分享图书馆文献资源,辅助进行活动推广;开发移动APP,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微服务指导。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能够实现微服务途径的创新,以微服务为桥梁,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4 结语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带动人们思维理念的创新和转变。基于互联网思维,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上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前,图书馆边缘化问题突出,社会影响力显著降低。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优势,图书馆应着手服务理念的创新改革,通过丰富馆藏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强化服务培训、关注微服务等实现服务品质的提升,让读者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创新建设,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读者获得最优质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在娟.“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0):180-181.
[2] 马小鲭.以创建国家示范项目为契机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迁安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7):160-161.
[3] 杜希林,刘芳.“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与创新发展: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7):5-10.
[4] 冀枫,单松,陈云芊.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创新科技,2017(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