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第三年龄”读者服务探析

2018-07-24司杨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

司杨

关键词:“第三年龄”;公共图书馆;终身学习

摘 要:文章简述了“第三年龄”的概念,分析了当代中国老年人的特征和文化需求,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日益扩大的老年读者群体,并根据“第三年龄”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主题和服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016-02

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其服务对象包括社会所有民众。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而老年人则被动地处在社会的边缘。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老年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1 “第三年龄”的概念

“第三年龄”的概念源自法国。国外习惯将人生划分为四个相继的年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期、职业及谋生期、退休期、依赖期,“第三年龄”指的就是退休期。人们之所以关注“第三年龄”,一是因为这段时期跨度长,大约占据了人生的1/3。二是一个人在这个时期若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就能有效减少生活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缩短“第四年龄”期即依赖期时间。处于“第三年龄”阶段的人生活压力较低,家庭负担不重,在发展自身才能和兴趣方面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性,更有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人生的关键期[1]。

1.1 “第三年龄”的划分与特征

“第三年龄”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时间节点,有我国研究者提出,“第三年龄”是指60—85岁能够在户外活动的老人[2]。考虑到我国的退休年龄,特别是女性的退休年龄(女性工人50岁,女性干部55岁),笔者认为50岁以上的年龄都应属于“第三年龄”。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关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数量的1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若以50岁为起点,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群已经进入“第三年龄”。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虽然比上一代接受了更多的教育,但教育质量低下,当他们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文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老年人也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新事物,他们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刷朋友圈。特别是老年女性,由于退休时间早,她们相对年轻,也更包容,更易接受新事物,以至于“中国大妈”一度成了网络热词。与“中国大妈”相关的新闻大多集中在国外高消费、广场舞等方面,通过这些新闻不难看出“第三年龄”人群对知识文化的潜在需求。

1.2 “第三年龄”与终身学习

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召开,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3],也就是通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尼采说:“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还要不断去完善。”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年龄限制,在各个年龄段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处于退休期的“第三年龄”的老人结束了全职工作和抚养孩子的任务,从而有机会拓展知识,增强自身能力。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参与某项学习活动会使其更加享受生活,更自信,能够提高生活满意度及处理事情的能力等。参与学习活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好处,而终生学习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感。目前,阻碍“第三年龄”人群参与终身学习的原因,除老年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外,主要是缺乏适合他们的学习项目,以至于老年广场舞一度成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

2 公共图书馆与“第三年龄”人群

国际社会普遍提倡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第三年龄”的到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既包含了健康老龄化的意思,又表达了比健康老龄化更加广泛的含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4]。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对“第三年龄”人群提供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优势。笔者提出“第三年龄”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图书馆服务研究的老年对象。人们对老年人的普遍印象是思想僵化、身体不便,因此,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关注往往局限在一些硬件设施上,如:开通无障碍通道和卫生间,提供方便阅读的放大镜或大字版的报纸、期刊等,却没有针对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社会对年轻人的关注导致了老年人在各个方面只能享受降级的服务,也包括图书馆。对“第三年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第三年龄”人群不但数量大,同时文化需求也多;不同于以往没文化的老年人,新时期的“第三年龄”人群是有活力的老年人,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一定的资金和充裕的时间满足其学习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对“第三年龄”人群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丰富、有趣、有内涵的精神文化生活。

2.1 公共图书馆“第三年龄”服务主题推荐

2.1.1 休闲娱乐项目。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第三年龄”服务最传统的主题,主要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健身運动、旅游、美食等,都是大众化的娱乐活动。“第三年龄”人群在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活,这一主题是最受欢迎的。

2.1.2 健康方面。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是老年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向其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及心理学知识。2017年的“3·15”晚会,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批所谓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虚假的健康讲座向老年人推销各种保健产品,就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对健康的关注设计的骗局,将黑手伸向老年人以牟取暴利。老年人只有具备足够的科学健康方面的知识,才能识破骗局,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2.1.3 创业与工作技能方面。有些人在退休之后还会选择继续工作,其中有人会继续退休前从事的工作,而有些人会选择新的工作。公共图书馆可以为有意继续工作的“第三年龄”人群提供关于创业、技能培训、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服务。

2.1.4 人际关系方面。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很多老年人表示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或遇到事情找不到人帮忙,再加上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适应,因此造成他们文化生活空虚、精神状态不佳、心里感到孤独等。上文提到的虚假健康讲座就是生物公司利用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平时对老年人嘘寒问暖,使被骗的老年人对其产生信任和依赖。另外,还有一部分“第三年龄”者作为第三代的看护人,需要学习代际交流。国外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已开始开展代际交流服务,安排青少年与老年人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5 圖书馆用户教育方面。用户教育是图书馆最重要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图书馆用户教育是培养用户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实现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关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鲜有涉及。事实上,公共图书馆覆盖的读者人群更广泛,读者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用户教育更应受到重视。图书馆用户教育能够对渴求知识又缺乏方法的“第三年龄”人群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使馆藏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2.2 公共图书馆对“第三年龄”人群的服务方式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和设施开展各种培训和讲座,定期组织读书讨论会或读书交流小组等,既可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又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另外,公共图书馆可以招募“第三年龄”志愿者,吸引老年人参与图书馆的工作,安排他们协助馆员整理图书,进行读者咨询服务及宣传等。老年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充实生活、提升自信。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老年大学、健康中心、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团体或文化场所进行合作,共同举办活动,不仅能吸引老年人积极参加,还能引起社会对老年人的广泛关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5]。

3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成为政府和相关机构关注的焦点。数量日益增长的“第三年龄”人群对终身学习充满了兴趣,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应充分体现共享理念,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为其参与终身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丽梅,洪明.英国第三年龄大学及其借鉴[J].成人教育,2007(8):95-96.

[2] 李文.新世纪 推进“第三年龄教育”走向社会化[N].人民政协报,2001-01-31(005).

[3]百度百科.终身学习[EB/OL].[2018-01-22].https://baike.baidu.com/item/终身学习/1788744?fr=Aladdin.

[4] 陈思.“积极老龄化”与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4(3):27-29.

[5] 蓝亭.论公共图书馆为老年群体服务[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1):101-106.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公共图书馆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