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研究
2018-07-23李绅方明
李绅 方明
摘 要:禅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雅俗共赏的特征使之流传甚广。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与国民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青睐。而禅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南岳作为中国五岳名山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资源,但禅茶文化旅游热度较低且发展缓慢。本文基于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现状以及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整合品牌、发展策划、拓展营销来实现禅茶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
0 前言
南岳作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风光独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而闻名中外。“禅茶文化”就是南岳文化中最具典型的代表,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南岳的禅茶文化,并成了南岳重要的文化名片。随着旅游资源发展的不断外延,禅茶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而禅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形式,以体验和展示为主,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手法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这也就意味着开发禅茶文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要想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首先要从系统化地了解南岳地区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分析入手,并通过旅游路线策划,创新产业优势,利用综合资源,从而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完善奠定基础。本文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初步探索。
1 禅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所谓的“禅茶”,指的是寺院的僧侣用于自饮、供佛、赠送、待客的茶。茶与禅原本属于两种文化,自佛教引入中国后,与本土传统的儒道文化相互融合,开创了其自身所独有的禅文化,同时也发扬了中国本土的茶文化,使得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中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禅和茶的结合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精华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真实反映,这也使得茶泡出更赋哲理性的滋味来,其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1]这一精神使得禅茶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的教化功能。
2 南岳禅茶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
2.1 南岳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禅茶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南岳地区山水丰饶、人文蔚起,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南岳衡山位于我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连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其主峰祝融峰1300.2m,最低海拔80m,四周为丘陵、盆地,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达2.6万个/cm?,有“天然氧吧”之称。[2]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形成了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因产于南岳的高山云雾中而知名的南岳特产之一“云雾茶”,[3]其外形紧细,卷曲秀丽,以色绿、香浓、味醇、形秀著称,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的高度,这里气候温润,适宜茶叶生长。
2.2 南岳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禅茶文化
南岳宗教文化博大精深,道佛两教共存一山、共融一庙、共值一殿、共尊一神,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史上都堪称一绝。作为茶禅文化的发源地,茶饮习俗率先在寺庙兴起。寺院内众僧念经,易于疲倦困顿,于是以茶解困,提神醒脑。唐代佛教兴盛,文人骚客为追求风流潇洒的生活方式和超越自我的理想品性,常来寺院内参禅悟道、品茗论诗,寺院僧侣则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于是,茶便成为文人与僧侣间畅谈的媒介,进而推动禅与茶的结合。
3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3.1 地理区位条件
南岳地区自古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商业活动中心,承担着大量人流、物流的集散。随着九条铁路线联通全国铁路网,8条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京广高铁在南岳衡山设站,加上湘江航道以及南岳机场等,将南岳地区的交通发展推向“四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之列。[4]优越的区位因素不仅能够促进南岳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还能带动旅游业的飞速提升。
3.2 自然生态环境
茶树属于热带、亚热带多年生长的常绿叶植物,对自然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南岳衡山为燕山期花岗岩断块山体,适合开辟茶园的海拔700~1100m的花岗岩山原和盆地众多。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多年日照时数为1525.4t以上,太阳辐射总量为0.764卡/cm?,年平均气温为11℃~16.5℃,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200m,多年平均湿度为80%~85%,发育在花岗岩母质上的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的土层平均厚度为60cm以上,质地砂粘适中,无机养分丰富,土壤湿度为70%;PH值在4.5~6之间。[5]南岳衡山茶叶生产基地多位于高山地带,远离城市和厂矿污染源,其光、热、水、土、肥条件都有利于优质有机茶生长。
3.3 社会经济条件
茶叶属于经济作物,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投入和产品销售市场。南岳衡山是湖南省第一个获得国际国内有机茶颁证的单位,2002年就被湖南省列为优先发展项目,被湖南省农业厅定为湖南省有机茶示范基地,其资金技术有保证。[6]由于南岳衡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在景区内推进了退耕还林的方针政策,使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茶叶生产领域,解决了茶叶生产的劳动力问题。配合衡阳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而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4 旅游资源基础
南岳作为我国南方唯一一处五岳名山,其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温和湿润,终年翠绿,茂林修竹,与自然山水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岳名山文化,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南岳自古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佛寺道观林立,佛道并存,可谓一绝,使南岳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宗教文化地位。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禪茶文化旅游开发效果,就先要全面系统地认知南岳地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创新产业优势,完善资源利用,为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相应的基础条件。
4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障碍
4.1 茶叶生产效益较低
南岳茶叶生产经营主要以中小企业和家庭经营为主,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茶叶生产较为粗放,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缺乏商业经营理念,影响茶叶品质。[7]
4.2 茶文化产品开发滞后
南岳茶资源具备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有利条件,但缺乏将有利条件转化为现实吸引力的发展策略。品牌意识不浓;销售渠道窄、销售面积小,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茶产品文化整合度不足,难以突出南岳禅茶的文化优势。[8]
4.3 资源整合不足
南岳地区茶叶生产大多位于后山,交通条件十分不便。整个南岳景区资源和景区外茶园的旅游开发没有产生关联,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
4.4 旅游吸引力不足
禅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容易产生旅游形式单一、体验程度较低、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如果禅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不足,就不能够充分挖掘到潜在的客源。
5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策划
南岳有著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禅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过程中,优化旅游开发机制,创新旅游消费模式,构建旅游特色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5.1 策划禅茶文化旅游线路
充分利用南岳名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茶园旅游资源,通过修建茶文化展区、开辟茶叶园区、规划旅游线路等,将禅茶文化旅游景点和南岳其他景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茶园观光、茶叶制作等作为茶业园区的旅游项目,茶艺表演、品茗参禅、名茶品赏等作为文化展示的旅游项目,两者作为茶文化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观赏性旅游和参与性旅游相互渗透。
5.2 开发形式多样的体验模式
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必须以游客为本,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开发多种体验模式,让游客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南岳禅茶的文化熏陶。
首先是寺院供茶。南岳衡山作为全国著名的“宗教圣地”,香客占的比例很高。在古代,南岳寺院素有向香客供茶的传统习俗。如今,可根据南岳寺院供茶这一传统习俗,对来寺院敬香和捐款的香客设“茶礼”招待,提高广大游客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游客用茶。由于南岳景区内拥有众多的宾馆、饭店、招待所,每年需要大量游客接待用茶。因此,要用南岳本地的优质名茶,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来提供各种不同规格、档次和品种的茶品。
最后是观光茶业。将禅茶文化展示和茶叶生产观光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体验式的禅茶文化旅游。在茶园中,游客可以观茶景,游茶园,观看茶叶采摘、认知茶叶品种。在茶艺馆,专业人员在讲授茶艺技巧时可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自己泡茶品茶的乐趣,游客既能得到独特的禅茶文化体验,更能直观地体会禅茶意境。[9]
5.3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整合南岳茶叶品牌优势。虽然南岳的茶叶品牌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存在产品形式单一、品牌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可把“南岳禅茶”作为公共品牌进行培育,形成真正的品牌效益。“南岳禅茶”不仅要作为一个牌子,还要制定一系列生产标准,包括加工标准、技术标准、食品标准等,以此提高产品质量。[10]
创新南岳禅茶品牌内涵。首先,营造产品文化内涵。将南岳的历史典故如禅宗、禅茶、禅隐等以绘画和书法等雕画在茶具和茶叶包装上,从产品上展现南岳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典故。其次,丰富产品的种类。以南岳茶叶为原料加工成茶饮品、袋泡茶、茶食品等形式丰富多样的茶产品,[11]可以延伸并丰富茶产业链,也为游客购物提供了更多不同的茶产品选择。
5.4 进一步开拓禅茶文化旅游市场
南岳作为中华五岳名山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的游客前来礼佛朝圣、参禅悟道。作为我国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集散地,可凭借其禅宗文化优势,以禅衬茶、禅茶互补、禅茶相衬,禅寺、茶园二位一体,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与茶叶产业的互动与整合,巧妙地把禅茶文化与文化旅游、茶叶销售融为一体,形成具有南岳特色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以茶兴旅,以旅促茶”,[12]力求使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禅茶文化旅游胜地。
6 结语
虽然南岳禅茶文化旅游已经随着禅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开发的深度、广度均有不足,使其自身的竞争力在整个市场中并不突出。为了解决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现存问题,以及扫清未来的发展障碍,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针对南岳禅茶文化旅游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从提高茶产品标准、营造文化氛围、旅游资源整合及打造品牌特色这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禅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南岳禅茶旅游现存问题扫清发展障碍,提供发展策略,也希望南岳禅茶文化旅游能够顺应时代需求,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引领全国禅茶文化旅游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科瑛.南岳禅宗与禅茶一味[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 胡秋桂,向华俊,胡芳杰.南岳茶禅文化的历史考究[J].茶叶科学技术,2011(02):41-43.
[3] 江树邦.发展南岳云雾茶[J].茶叶通讯,1987(04):26-29.
[4] 方明,廖建军.南岳衡山佛教园林的诗化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5(06):90-91.
[5] 肖志成.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6] 杨载田.衡山名茶生产及其旅游开发[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5):43-46.
[7] 关于南岳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衡阳通讯,2013(01):46-50.
[8] 胡秋桂,王政秋,王小平,杨虹,旷贞平.衡阳市南岳区茶叶产业发展之思考[J].茶业通报,2013,35(03):134-136.
[9] 刘秋菊,杨载田.名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建设探索——以南岳衡山为例[J].农业考古,2015(02):214-218.
[10] 尹幸芳,王际香.衡阳市茶叶品牌现状及茶产业发展思路[J].茶叶通讯,2010,37(03):41-43+46.
[11] 周霞.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设计[J].科技和产业,2014,14(09):68-71.
[12] 以茶促旅 以旅兴茶 努力构建全域景区化旅游发展格局[J].衡阳通讯,2017(03):36-37.
作者简介:李绅(1994—),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艺术(景观艺术与理论)专业。
通讯作者:方明(1979—),男,湖南常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非遗与古建修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