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
2018-07-23王丹
王丹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学生在互联网全覆盖的环境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思想变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虽然是学校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课程,但是从现实的课程教学中来看,思政教育课程并没有引起学校和教师足够的重视。教书和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各项专业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而育人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思政教育小到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到政治方向的明晰。而大多数高校更偏重于“教学”,注重利用各项措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力,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引导和培养。现实中有很多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例如云南大学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中南大学的“5.8杀人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等。这些案例中的学生有些因为口角之争,有些因为追求女生被拒,有些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由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缺失,导致众多悲剧的发生。
(二)高校学生管理难度大
由于高校学生刚步入成年时期,在年龄上就处于敏感阶段,因此对高校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高校学生在经历小学、中学和高中十二年的学习历程后,在思想上对管理和束缚具有一点的排斥心理,一旦进入大学,远离来自家庭的管理和束缚,大学教师的教学管理也相对宽松,课程相比初高中大幅度减少,课程任务也相应减少,再加上课余有社团、学生会、社会实习等众多参与项目,学生会变得比较松懈,产生厌学和耽于享乐等消极心理。另外,网络上的信息量大,网络环境也比较复杂,学生会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部分学生由于接受外部信息过多,会对学校中所学的内容产生疑虑,甚至怀疑知识的权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对外部的信息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筛选方式。
(三)教育方法滞后
互联网视域下大量信息在网络上流通,学生根据各种渠道接触到这些信息,会迅速形成新的思考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保持课堂上的传统教学,就会显得思想滞后,得不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开阔视野,对互联网上热点信息进行及时的接触和整理,将一些有利于思政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活跃信息进行思考后加工,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睛内容。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频率都十分广泛,在时效性上甩开传统传播手段远远一大截,因此在信息的传递上具有特殊优势。而就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来看,大多数高校教育信息渠道都处于滞后状态,仍然偏向于利用传统媒体,例如纸媒、广播等,没有将互联网进行有效的利用。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进策略
(一)充实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解读课本为主,板书教学为辅。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需要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就够了,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思政教育而言,重点不是解读思想中的条条框框,而是充分研读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去感悟先贤思想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知识点的教学。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现在互联网上搜寻关键信息,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从邓小平的生平经历讲起,以邓小平传奇的一生作为课堂的导入内容,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进入课堂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将网络上查询到的大量背景知识引入到知识点的讲解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在教材讲解完毕后,教师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有些学生对其他历史人物进行介绍,有些对邓小平做出人物评价,对邓小平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1]。提高充实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材中包含众多先贤的先进思想,如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大多数高校教师在思政教学课堂上只专注于解读教材内容,对书本上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对考试需要考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划出来,在课后进行背诵和复习。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校思政教学的课堂气氛沉闷,几乎没有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只机械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根本没有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互联网视域下,教师可以改变这一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时,教师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找出课堂上要突出讲述的知识点,然后在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课件播放,作为课堂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例如讲解“游击战十六字方针”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播放与历史背景相关的图片、视频或者音乐,创设一个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去感悟当初历史条件下提出该概念的意义[2]。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
互联网+時代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一时代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的运作模式都覆盖在互联网之下,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与时俱进,融入大数据时代中,创立新的思政教育理念。高校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内容,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过去的高校思政教育偏重于课本,一切只是都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教材的解读,而这一模式已不适用于现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互联网信息的更新速度,一味地解读教材只能时高校思政教育走向穷途末路的窘境。其次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教学,将课本中的条条框框作为识记和背诵的内容,思政教育仿佛只为了考试而存在,而互联网视域下,理论是基础,实践才应该是目的和任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水平,达到全面发展。因此要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为目的,建立健全的高校思政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及时的更新和接受。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研究可得,只有在互联网视域下充实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创立相关教学情境、传新思政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进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水平。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蒋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76.
[2]白龙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时代教育,2017,15:68.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