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8-07-23马英张崇玺石璟田雯邢瑞茜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团队拓展训练人才培养

马英 张崇玺 石璟 田雯 邢瑞茜

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中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如何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人才培养中的瓶颈。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可以为这个瓶颈打开缺口,破解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有典型意义的项目介绍,去总结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拓展训练课程的具体安排,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关键词:创新;团队;拓展训练;人才培养

前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语。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到实处,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创业”、“创新”的提出既在鼓励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进行创业,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中树立一种“创新”的意识。在大学教育中开展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可以通过专项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二)研究现状

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举办的首届商业计划竞赛,拉开了了全球大学生参加创业序幕。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经济体制、传统观念的影响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的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标志着我国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来。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意义和作用也逐渐为社会所认识。

二、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介绍

1.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在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

2.拓展训练在国内的发展

拓展训练以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新颖的培训项目,给国内的培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教育在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也把拓展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到拓展培训公司参加拓展活动。几乎在同一时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作为指定课程内容。

三、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经典项目介绍

(1)雷区取水

项目介绍:在一个直径 5 米 的深潭中间有一盆水,你要在仅用一根绳子,不接触水面的情况下取到全体队员的救命宝物,想一想可能吗?团队的智慧可以把它变成事实。

(2)毕业墙(求生墙)

项目介绍:团队在没有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共同努力翻越 4米高的墙壁。

(3)生死电网

项目介绍:面对高压电网,参加者必须同心协力,尽量避免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4)珠行千里

项目介绍:每队所有队员利用手中的运输器,将目标物用循环相接的方式从A地互送到达B地,运送过程中一旦目标物掉落地上,需要重新返回重来。

2.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

(1)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它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1+1)〉2”的效应。

(2)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生存的基础,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团队项目以復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通过拓展训练来不断提升。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在拓展训练中,团队协作意识及精神总是运用得淋漓尽致。

(4)挖掘团队潜能

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开发,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团队建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理解、信任、学习、互助、支持配合等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挑战自我、开发潜能,最终达成整个团队的成长与突破。

四、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学习。通过考察一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还发现单独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开设,即使开设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的学校也是讲其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门。笔者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仅仅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某一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抹杀了其在学生面对的将来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专业),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团队项目拓展训练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体现出如下地位:

1.是其他课程学习的思想基础:开设学期——建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最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对于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学生,对于未知的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刚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树立大学教育更侧重团队教育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2.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设形式——单独开设

尽量避免将团队项目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团队项目拓展训练课程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增强心智,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3.是一门实训课程,需要集中训练,开设课时——30学时(建议开设独立训练周)

团队项目拓展训练需要课程的较强的连续性,其中总结的环节是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在课程安排中避免分散安排,应集中安排,保证课程的连贯性。

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团队项目訓练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意义凸显,因此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应该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团队项目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课程开设方面建议开设为独立实训课程,并注重课程的思想反馈。

参考文献

[1]田亚杰: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析,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

[2]张茜琳:浅议团队合作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3年09期

[3] 颜军: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途径[J];北方经贸;2008年08期

[4] 沈霞:文化浸润: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寻[J];高教论坛;2010年12期

[5]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作者简介

马英(1978-),女,副教授,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JGY-1717(河北科技学院2017年度校级课题);课题负责人:马英,课题组成员:张崇玺、石璟、田雯、邢瑞茜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团队拓展训练人才培养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