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英译本对比赏析

2018-07-23马雪颖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英译背影散文

摘 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三个层面:词法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对比分析了杨宪溢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本,总结翻译此类散文的方法,并发现张培基译本无论是在词汇选用、句式安排及修辞意义的传达上都能更胜一筹,比较贴近原文。

关键词:《背影》;散文;英译

一、引言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叙事散文,于1925年所作,整篇散文以回忆“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一系列故事情节。本文选取了《背影》的两个英译版——杨宪溢译本和张培基译本,来做一个对比分析和赏析。整个分析过程将从词法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修辞层面三方面入手。

二、分析对比过程

1.词法层面

整篇散文中多次出现带有文化和地域特点的词或者一些四字词,如“祸不单行”、“天无绝人之路”、“变卖典质”、“一股脑儿”、“触目伤怀”等,在翻译这些词时要尽量做到还原其内涵,同时保留其凝练性和简洁性。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张译: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杨译:That winter my grandmother died,and my fathers official appointment was terminated,for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

这句话中的“祸不单行”,在处理这个四字词时,张译本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句子,采用套译法直接套用英语中对等的表达的方式,比较切合原文同时又利于读者理解。而杨译本直接按照原来的句式,将其译为原因状语从句,同時用“trouble”来表示“祸”,直接套用西方的表达方式会更贴切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张译:Father said,“Now that thingsve come to such a pass,its no use crying.Fortunately,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

杨译:“Whats past is gone,” said my father.“Its no use grieving.Heaven always leaves us some way out.

这句话中“天无绝人之路”是一句俗语,在这里两位译者都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Heaven always leaves one a way out.”套用了目的语中的现存句式,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也为我们今后翻译这句话提供了借鉴。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张译:After arriving home in Yangzhou,father paid off debts by selling or pawning things.

杨译:Once home he sold property and mortgaged the house to clear our debts…

这句话中,“变卖典质”的意思是出卖财产什物,换取现款。张译本将其处理为“selling or pawning things”,有售卖和典当物品的意思,而杨译本用“sold property and mortgaged the house”似乎有过译之嫌,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父亲”有以房产作抵押的行为,所以这里张译本采用模糊处理,很好地规避了这一点。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张译:The discouraging state of affairs filled him with an uncontrollable feeling of deep sorrow,and his pent-up emotion had to find a vent.

杨译:The thought of this naturally depressed him,and as he had to vent his irritation.

这里“触目伤怀”、“情郁于中”都属于四字词。这里,张译本将“触目伤怀,情不能以”译为一句,表达较为完整,而杨译本则将其直接用动词“depress”概括,处理上略显粗糙,同时将“情不能自已”省略未译出。“情郁于中”,张译本将其译为“pent-up emotion”比较准确,而杨译本将其译为“irritation”,有误译之嫌。

总而言之,在处理散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化的字词时,要究其根本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是否准确完整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做到不偏不漏。

2.句法层面

因为此篇文章属于散文体,所以在一些句式的使用上较为简练,口语化明显,多次出现无主语句,如“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以及一些描写具体动作的句子,在翻译时要多加注意原文的句式安排,尽量保留原文散文体风格。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张译:But to reach that platform would require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 and doing some climbing up and down.

杨译:To reach them he had to cross the lines,which involved jumping down from the platform and clambering up again.

这句话属于无主语句,在翻译时张译本将其处理为不定式做主语的并列句,而杨译本将其具体化到父亲,以“he”做主语。两句都完整地传达了作者意思,但在句式安排上,张译本就更高一筹,其句式较杨译本更简洁明了。

中文句式比较松散,一句话中可能同时出现多个主语,也可能是零主语,因此,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结合上下文找出句子的中心主语,做适当的填补或删减。

此篇散文中还有一些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从中透漏出父亲上了年纪的种种不容易,又尽心尽力照顾子女的伟大展现地淋漓尽致,因此,翻译这些极具感情色彩的句子时需要对原作者的情感加以照顾,尽量在译文再现出来。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张译:His hands held o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tform,his legs huddled up and his corpulent body tipped slightly towards the left,obviously making an enormous exertion.

杨译:He clutched the platform with both hands and tried to heave his legs up,straining to the left.

这句话描写了“父亲”攀爬月台去,买橘子的情景,流露出“父亲”的辛酸与不易。在翻译这句话时,张译本以物做主语,展现了“父亲”当时攀爬月台时四肢的动作,更为具体,而杨译本则以人为主语,展现了动作的主动性,但在效果营造上略失一筹。

3.修辞层面

因为此篇文章属于叙事散文,所以作者并没有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也是叙事散文的一大特点,总结下来,笔者发现文中有以下两处用到了修辞手法:

(1)反讽: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张译:Oh,when I come to think of it,I can see how smarty I was in those days!

杨译:Ah,thinking back,what a bright young man I was!

这句话中作者声称自己“太聪明了”,其实是一种自我嘲讽,所以,在翻译这句话时要注意作者透露于言语之外的懊悔和自责。张译本中选用“smarty”这个词,有“自作聪明”的意思,。而杨译本中选用“bright”这个词,意为“聪明的”具有褒义,与原文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效果不符,所以,在这句话的处理中,张译本更能再现原作者对当时自己的一个讽刺和自责。

(2)反问:

反问句也经常会出现在散文体中,以增强语气加以强调,如下面这个句子: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张译:Besides,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

杨译:And wasnt I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myself?

原文这句话是反义疑问句,“父亲”的过多嘱咐是多此一举。张译本将其译为肯定句,并用“certainly”来加强语气,而杨译本则仿照原文采用否定疑问句,做到了忠实原文,很好地还原了原文的语气。所以,虽然两位译者在翻译此句话时采用了不同的句式,但都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与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结语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语言简朴,句式凝练。因为此篇文章属于散文体,所以在翻译这篇文章时就要将散文的风格准确把握,才能准确地还原其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比阅读《背影》的张培基译本和杨宪溢译本,在词汇、句法以及修辞三个层面展开对比分析,在词汇层面,两位译者都能准确的翻译出具体词句的意思,相较之下,张译本更为细致一些。在句法层面,张译本的句子结构更贴合于原文,表达也比较凝练。在修辞层面,同样是张译本更突出一些,很好地传达了原则的思想精髓。

所以,综上所述,在《背影》这篇散文的翻译上,虽然两位译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但比较来看,张培基译本更出彩一些。

参考文献

[1]李蕊.基于语料库从词汇层面赏析《背影》两英译本[J].文教资料,2016(27):55-56.

[2]吴霜.运用及物性理论比较《背影》的两篇英译文[J].海外英语,2011(14):218-219.

[3]张丽娟.评张培基的英译《背影》(英文)[J].咸宁师专学报,2001(05):149-152.

[4]张培基.饱含真挚感情的不朽之作─朱自清名篇《背影》英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01):26-29+80.

[5] 彭祝斌.大学语文与写作.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50-152页

作者簡介

马雪颖(1994—)女,甘肃省平凉市,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译背影散文
主题:背影里的爱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背影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背影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