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诵读中品味诗歌
2018-07-23万娇杰
万娇杰
摘 要:诵读是一门用声音進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激发爱憎情感。
关键词:诵读 诗歌 方法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诵读先入于眼,再出于口,然后进于耳,最终了然于心。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以“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激发爱憎情感。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贯穿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诗歌逐字逐句解读,这种分割式教法严重破坏了诗歌的美感,是不可取的。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1]
诵读能让我们体悟到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体会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诗,通过诵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美。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
一、老师范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作为教师,对文章的感受应比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前,饱含情感的范读,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特别是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的范读,如绵绵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温柔细腻的婉约美;如滚滚江水,一泻千里,激情澎湃,让学生感受到激越奔腾的雄壮美;如高山流水,跌宕汹涌,飞流直下,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态的飞动美。教师范读能够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之间的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从“知之者”向“乐之者”转化,学习成绩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2.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富有情感、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采取多种诵读手段进行调节,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折服于教师的范读,对教师尊敬和爱戴油然而生,由此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和影响慢慢体会到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二、学生朗读要有分层目标
诗歌诵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词是相互关联,层层深化。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的诵读模式。
1.初读──读正确。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做到字通句顺。对课文要有整体感知。
2.细读──读流利。学生在初读基础上细读。在细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索,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把握。
3.品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
4.诵读(也称美读)──融入感情,积淀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作品的内涵情感等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诵读时定会融入自己对诗歌情感,为文中之喜所喜,之悲所悲。这其实已经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二度创作”了,不知不觉中,这些语言已成为学生的积累。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学生要进行有感情地诵读,必须通过多次朗读,认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才能读出诗中作者的深情。[2]
三、诵读品味点拨指导
对诗歌更高要求的诵读,是在对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之后,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诵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进而把握诵读的感情。那么,怎样进行诵读的点拨指导呢?
1.要注意点拨读出诗情。不同诗歌蕴含着诗人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闻一多的《发现》为例,诗人听到祖国的召唤,鞭时光,驾罡风,擎火把,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的赶来,可眼前的祖国竟是满目疮痍,诗人当初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祖国的心情和他感到的是“一场空喜”之后的深切悲哀这两种情感的反差,在诵读时就要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停顿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重音的把握等。通过朗读的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品味诗情。
2.要注意点拨读出形象。以闻一多的《发现》为例,诗人描写抒情主人公用“追问,逼迫,擂着,呕出”这一系列的词语突出的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之永恒;既是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一个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3.要注意点拨读好关键词语。诗歌中那些内涵丰富的字词,对升华诗歌的情感起着重要作用。以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的第二节为例:“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中的“荡漾“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的深情。引导学生品味“荡漾”这个词,金柳的艳影在康河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它像一位无比艳丽的新娘,在诗人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涟漪。可以点拨学生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读出诗人深沉的眷念与喜爱之情。在朗读中比较推敲,让学生领会诗歌语言的内在意蕴。
朱自清说:“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真正在诵读中得到体会、领悟和升华,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人说:“美读,是诵读教学诗歌,进而欣赏诗歌层次较高的诵读。要求在诵读时逐步感知诗的各种美感,读出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生活美、意境美、艺术美。”总之,诵读贯穿了诗歌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在诵读中感悟诗歌,在诵读中热爱诗歌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白本松、华锋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上册).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