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务导向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

2018-07-21罗晓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

罗晓婷

摘 要:审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而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理解审计理论、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审计课程 实务导向 案例教学 实践

在现今教育的发展中,国家倡导各大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教育改革体系,各大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一、基于实务导向的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最早是被用在医学教学和法律中,于上世纪20年代后就开始广泛用于工商管理中,在80年代时逐渐被高校教育培训所重视。审计工作的实务性较强,而审计课程的理论性却比较强,这些都可以从45个审计规则中看出。

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以及审计底稿的编制都不能离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深刻理解知识、锻炼沟通能力,可以开阔视野和扩大知识面。通过案例教学给审计教学课程中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审计基本概念及理论,使学生将审计知识转化为审计能力。

1.理解审计理论,指導审计实务

审计课程中包括逻辑框架结构、审计流程、审计专业术语和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如何用专业知识进行相关判断,审计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一定要经过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以后更好的应用到审计工作过程中。课本中有关审计的理论知识通常是一大段枯燥的语言描述,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且晦涩难懂,同时没有趣味性,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在审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易理解审计理论,有助于实现审计理论框架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能更好的指引学生从事审计实务工作。

2.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职业谨慎性

审计的逻辑思维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可以体现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现金流量,审计工作实现对财务报表的再次认定,需要提出审计计划和目标、时间审计程序、审计分析、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工作底稿,为提出审计意见做出相应理论依据,在一定逻辑基础上获取审计证据,可以采取逆查法和顺查法等。如果审计方法选择错误,会使审计结果无效或无法实现审计目标。所以收集审计证据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虽然审计证据不像司法证据那样准确无误,也与审计人员的专业分析和专业判断紧密相连,这也体现审计的严谨性。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审计能力

审计实务中,审计项目大都是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推进的,也可以说审计工作以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分析等模式推进的。所以在审计案例分析的课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审计案例,提出审计方案方法。同一个审计案例在不同的小组中有不同的重点,所提出的审计程序也就不同,在审计过程中,包括了组长领导、组员分工、组员讨论、审计证据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及分析、意见形成及报告体现。通过审计案例熟悉审计过程,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合作的团队意识,为学生学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学习审计课程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学生理解会计基本原则和理念,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工作有极大的意义。

二、实务导向下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主要分为这四种形式:引导性案例、知识性案例、实操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

1.引导性案例

引导性案例是指每章的引入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每章的重点内容和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时会引入一些案例而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2.知识性案例

知识性案例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列举出的案例,中国的审计理论借鉴了国外的审计理论,由于理论都是翻译过来的,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而且审计内容繁多,若通过案例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讲解审计课程中的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时,通过案例进行量化分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

3.实操性案例

实操性案例是指让学生明白审计实务的工作流程、各循环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印证等而列举的案例,比如通过进行营业收入执行分析程序来计算毛利率,就能大致判断营业成本的结转是否存在错报等。

4.综合性案例

综合性案例是指在审计课程结束后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审计知识而列举出的案例,这种案例包括重要水平的确定到重要风险的评估,从审计意见的确定到审计差异的调整,从审计程序的选择到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案例主要体现了审计实务与理论的结合。可以在审计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列举上市公司的案例,安排相应的时间讨论该公司的案例,最后再分别展示其讨论结果。

三、实务导向下审计案例教学的运用关键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①选择经典案例,密切联系实务;②增加实践课时,培养学生的能力;③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思维引导;④适当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务锻炼。

结语

审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需要为改革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讲究的是理论教学与实务结合起来,其可以模拟审计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亮,刘蓉.构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MPA案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6(5):56-58.

[2]赵航.基于“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3):284-290.

[3]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73-76.

[4]郑英莲.审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下),2014(7):17-128.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实践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