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探究

2018-07-20吴倩

关键词:主体性培养初中语文

吴倩

【摘要】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以便于学生更加高效的转化和迁移知识设计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重要且必要的。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仍存在部分教师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不佳且难以得到能力的锻炼,更导致学生的兴趣缺失。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现状,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高效、更高质量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主体性 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70-01

0

一、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现状

1.教师主导性过强,学生观点不被重视

在教学中,所有活动的设计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进行设计,因此,学生的学习应当在师生融洽和谐的关系中、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被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反观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过于主导课堂,致使教师的见解成为了绝对的权威,学生难以从文章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上,就初中语文而言,不同个体对文章的理解都受自身经验的影响,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学生的不同见解才应当被更加重视。这种主导型过强的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化见解的教学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培养应当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念被强化的背景下,以灵活的思维方式、提出的个性化的见解,也表现在学生与众不同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的观点不被重视,教师的绝对权威主导课堂,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想法不被重视甚至被教师刻意打压。所有学生的想法如同机器生产的产品独一无二,创造力愈加缺乏。二、造成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不能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学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自我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所提高的重要方式。在目前教师主导性较强的教学中,长期忽略学生个性化见解导致学生难以主动积极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我学习能力难以适应更高难度、更加抽象的学习。三、学生的思维类型仅限于辐合型,难以被有效发散。发散性思维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前提,也是个性化想法被尊重和强化的结果,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的最佳体现。然而学生的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限,思维类型逐步趋于辐合型,这与目前倡导的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大相径庭。

2.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参与较少,情感体验不足

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迁移应当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为前提,更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知识的获得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由直观形象到客观抽象。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系统认知要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直观经验为前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转化过程,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的理解。然而目前的教学却缺乏学生的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被减缩甚至被忽视,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机械性,缺乏思考和生成过程的学习基础不扎实、掌握也不牢固,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体验较差。

3.教学过程更缺乏个性化指导

由于学生是独特完整的个体,受学生个性、爱好、兴趣、智能、特长等多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的教学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教师的教学总是仅能满足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被忽视,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策略

1.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师生关系的培养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并强化学生表达自己独特见解和想法的行为,让学生敢于、善于思考,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性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生经历思考和领悟过程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拓展视野、突破自己对传统认知的理解和看法、获得更具独特性见解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细节描述和某句话提出“这句话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你对这一细节有什么样的感悟和体验?”等问题。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既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保证学生理解的合理性,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写作更是表达学生个性化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理解和见解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通过某一文章节选或某简短故事甚至是一句话都能引发学生独特的联想。

2.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

学生学习参与程度、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的重要准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自主性,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在进行《春》这一节的授课中,教师可以率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和阅读,针对个体不熟知、不理解的字词划线标记,然后进行字词通关处理。随后,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这一概括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总结概括能力,进而能够辅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学内容,提升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针对课文中学生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积淀。另外,针对学生个体具有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等特点,在授课中要坚持因材施教,运用教育机智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阅读小组、创建写作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不同特长都得以发展。

总结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既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方式。以学生主体性培养这一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必然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深刻。

[ 参 考 文 献 ]

[1]高晴.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

[2]苏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01).

[3]陈卫东.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的主体性探讨[J].科技教育,2009.

猜你喜欢

主体性培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