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法探究

2018-07-20段成姬

关键词:教法探究

段成姬

【摘要】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完全发展、生理心理不完全成熟、知识体系不够健全且明辨是非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或许有人会坚守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相比于数学、英语和语文这些主课,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因占课时较少、考试占分较低而不是那么重要。其实不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指导人生,促进个人发展等方面毫不逊色,因此需要相关教师进行教法探究,尽可能地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 小学生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35-01

0

一个人若没有才华,没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或许他的生活举步维艰,最坏的情况莫过于一生碌碌无为、普普通通、毫无建树。但如若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对社会现状缺少基本的认识,那么他危害可能不仅是自己的人生,严重的话还会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给予品德与社会足够的重视。而教师必须在认真专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阶段特征对学生进行个体分析,并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教法探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创设生活情境,向榜样学习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教师则需迎难而上,帮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成就最完美的自己。例如,在学习《有困难,我不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中国民族艰辛发展过程为例。自鸦片战争后,英国的一声炮响轰炸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华民族开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尽管遭受了落后挨打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但英勇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自怨自艾、停步不前,而是救亡图存,决不向苦难低头。最终,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更正在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这种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中国人历来就有的,并且已经渗透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当代学生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此外,教师也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给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例如,在学习《公共生活讲道》这篇课文时,为让学生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讲礼貌,并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郭明义,郭明义不是百万富翁,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他的爱心不比任何人少,他无私献出的鲜血给予千千万万人生命的希望。

二、多方面发力,规范行为习惯

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1.教师需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根据教研要求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对生活、对学习有所感悟。例如,在学习《我学习,我快乐》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章,阅读过程中若有所感悟或难以理解之处可以记录下来。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短暂不可能耗费时间一切皆从零开始学起,这也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需懂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并且,我们需时时扪心自问“我进步了吗?”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学校可举办以“今天我进步了吗?”的大型演讲比赛。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改正不良习惯,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需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让学生具备生活常识。社会性是人的基本特征,享受过教育的学生必须具备能为社会做出些许贡献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教师可不必拘泥于课堂,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学校,把教学课堂放到日常生活。首先,与商店负责人联系沟通,让学生做次营业员,进行导购、收款、摆放商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经营商店也非易事,在购物时也应体谅服务员,而不能仗着自己是消费者就为所欲为。同时让学生应学会选择商品最佳组合方式,从而积累经验和生活常识。

3.教师需与家庭相联系,让学生成为好儿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众所周知孝子很难对社会有危害性,可知家庭教育对一个成长有着基础性作用。例如,在学习《家庭因我更美丽》这课时,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以在课堂组织“真心大告白活动”,借助课堂让父母与孩子之间互诉衷肠,表达对彼此深深的爱。并在活动后,播放感人影片,通过直观的手段呈现父母对孩子的爱。

此外,还可组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子女在竞赛活动中增进感情。让父母知晓爱有时需要表达出来,对方才会有深刻体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遇到困难问题需共同面对;让孩子在生活中不应让父母如此操心,让父母抽空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

三、定期总结,提升自我

没有归纳总结的实践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教师在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时,也需高度重视归纳总结。唯有经过实践、定期总结,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知晓其不足并加以改进,变得真正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所学到的实实在在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大自然发怒的时候》这一课时,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可总结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旱涝、地震、泥石流和火山喷发等;另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和生活中潜移默化所学的,如学会体谅父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必要时见义勇为等。从而,学生通过定期总结,更好地提升自我。

总结

综上所述,為在完成基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提高其思想见解和充实其科学文化知识,教师需对深入探究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堂的教授方法,结合学生个性和自身特色,开发出与众不同且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吉首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教法探究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动画游戏角色设计课程中使用数字绘画的教法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美文美教
培养初中生阅读习惯的方法探究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教法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怎样上好一节成功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