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变为“跃读”
2018-07-20郑淑娴
郑淑娴
【摘要】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是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课外阅读积累,积累多了,就算许多东西初学一知半解,但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无师自通”,阅读能力就能自然提高,语文素养就能自然形成。
【关键词】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78-01
0
“如何教好语文?”对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然而,课外阅读,却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郭思乐教授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大量进行语言文字活动,形成学生的个性语文。语文能力就附着在他们的语言表意上,这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正是课外阅读的能力么?
我对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20%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读书本该是一大乐事,为何不受孩子们的欢迎?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摸清学生不愿意阅读的原因
(一)看重分数忽略素质培养
从我国教育发展史来看,考試在教育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考核学生学校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学生进入更高等级学校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考试的重要性被日益放大,分数、考试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原因,并成为了学生和家长眼中唯一能够实现学生进步的途径。这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与阅读教学目标出现了较大偏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
(二)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
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做对那无数的练习题,那就算是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三)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关系着孩子文化积累和心灵成长的大问题,但总有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有意无意的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如果打开他们书包,你会发现里面充斥着各种教辅用书或是《快速作文》等作文书。面对考试,面对家长所担心的未来竞争,孩子们没有自由选择的阅读权,极具功利性的“课内阅读”正败坏着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感悟阅读的快乐
所用的教材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的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生在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这种英雄气概时,我就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以及四大名著。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三、指导学生阅读,培养“乐”读习惯
1.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的不对。这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 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
3. 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教育20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