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育中实施博雅弘毅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2018-07-20许可

关键词:人文教育

许可

【摘要】 博雅弘毅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两个支点,如何发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中学生广博的学识、高雅的情操,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涵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弘毅的品格。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人文教育 博雅教育 弘毅教育

【中圖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69-02

0

一、博雅弘毅教育的内涵界定

“博雅”二字,谓之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后汉书·杜林传》)。“弘毅”二字,谓之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古人对博雅、弘毅品质的追求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不谋而合。两者都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都指向培养人的思想品位、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素质等综合个性品质。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博雅”、“弘毅”作为人文教育的两大主题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博雅教育”注重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高雅的文化氛围、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之成为博学广才、德高品正的高素质人才。“弘毅教育”注重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艰巨的求知历程、深刻的实践体验历练受教育者的意志,使之成为果敢刚强、宽宏坚毅的行动者。博雅弘毅教育旨在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而协调发展的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全面价值。

二、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博雅弘毅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儿童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均存在严重不足,对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一个时代主题,也是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发展人类高素质文明所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而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具有浓厚的人文性质。它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人在社会中的认识与体会,尊重个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感悟美,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美术课程所具有的视觉性和愉悦性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在自由地创造实践中抒发个性情感,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的人格。它所具有的实践特征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养成“勤于观察、敏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及美术课程的这些特点,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极有助益。本文将对如何通过美术活动开展博雅弘毅的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三、初中美术教育达到博雅弘毅教育目标要求的途径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学校的美育工作中实现博雅教育的目标有着多种策略和方法。

一、于审美活动中渗透博雅教育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人们通过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的观察、描述、分析的审美活动,感受美术作品中传递出的古今中外丰富而多样的人类文明。学生通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造型活动,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博古通今,也能在审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儒雅的品性、高尚的情操。这对价值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尤为重要。而这种审美的教育渗透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渗透于多样的美术活动中,也渗透于无处不在的校园环境中。

(一)注重审美教育的美术课堂教学

审美就是欣赏、品味或领会事物及艺术品的美。审美能让人们变得宽容、自知,远离狭隘与偏见、远离愚昧和麻木;也能在内化地过程中接受作品所折射出的认知社会的角度。因而,审美教学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内容。

1. 课程设置——注重人文、传播经典

《美术新课标》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规范,同时,也赋予了一线教师极大地自由处理教材的权利。教师可以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根据教学条件、学生的兴趣、教师的专长、社会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减、甚至结构的重组,形成有特色、有实效的校本课程体系。

对此,笔者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在初中各学段分别开展西方绘画、中国传统书画、现代设计三个体系的学习,以传统美术文化为基点展开教学,注重文化比较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摆脱散乱的主题式学习方式,形成整体的文化观,并在不断地练习中培养美术思维和观察世界的方式。例如西画教学中开设《西画中的科学》引导学生认识东西方不同的绘画传统及折射出的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明确西画的学习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学习透视学、明暗法、色彩构成法、色彩明暗法、解剖学等传统技法,将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紧密结合。同时将技法表现与现代设计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开展室内设计、水彩漫画创作、皮影创作等设计应用及综合探索的课程。

校本课程设计应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为基础、以美术的科学体系为主线、以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原则。教学中注重大美术观,在讲授每一件作品、每一种美术现象时都应该将之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上去理解,使学生获得整体的美术史观,并从中获得启示,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模式——引导感受美、创造美

美术四个领域的课程虽目标指向不同,但都有同样的育人目标,那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味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强调感知、理解、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具体到每一个学习领域可采用的教学模式虽有差异,但都应强调——感受他人的感受、学习表达美感的方法手段(美术语言)、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如欣赏评述课的教学流程是:初步感知--深入探究--自主评价。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分析作品的形式语言)?与古今中外其他同类艺术作品相比较,它有什么价值?你如何评价?

造型表现课的教学流程是:欣赏——临摹——创造。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经典作品理解作品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临摹掌握基本的形式语言(构图、造型、明暗、色彩),运用所学的形式语言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流程是:生活需要——经典鉴赏——个性创造。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了解人们的需要,通过欣赏优秀设计作品寻找解决办法,创造性地运用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

学生在与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交流与对话之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审美品位,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人文教育的目标指向,博雅教育。

(二)注重体验的活动课程教学

活动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有益补充。传统课程受地域、时间、授课者、授课环境的局限,不能给予学生更广泛的文化情境、更丰富的视觉体验、更广博的视野,因而,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课程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我们的校园外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去发掘,比如本地的书画名家、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各类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美丽的风景等。通过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的观看书画家的创作过程,感受书画美感;通过书画讲座、送课等活动,学生可以聆听名家、名师的讲授,获得不同的艺术视角;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的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赏优秀的艺术真迹,获得更真切的审美感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外出写生活动,学生可以更好的激发创作的热情,获得鲜活的审美感受。如果没有条件带大多数学生走出校园,可以组织社团成员前往参观写生,或者向学生提供各类资讯,鼓励有兴趣和条件的学生自行前往。

活动课程因其多元性、动态性、趣味性、创新性,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但活动课程也易看似热闹,实则泛泛。学生往往获得浅层次的感官感受就心满意足,无法进行深层的审美。因此将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重视活动前的目标引导、活动后的评价总结能大大提高活动课程的效果。如观展前进行相关画种、作者介绍,布置临摹或品评一幅最喜爱的作品,或者写观后感,观展后开展分享会活动。

(三)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熏陶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养有诗书气质、高雅情操的人,也需要有诗书画卷相伴、美轮美奂的环境。因此,对校园文化和室场环境的建设也极其重要。校园的建筑墙面、廊道空间、门窗栏柱、树石花草無不是传递美感的媒介,是人文教育无声的广播。针对不同的办学特色和设计理念,校园环境可以有不同的设计风格。

针对“博雅弘毅”的办学理念,笔者所在的学校设计了主教学楼的诗词长廊、图书角,艺术楼设计了师生书画作品展示区,为美术室、图书室设计了中国风的室场,在校园多处廊壁门框悬挂了本地书画家的书法楹联和绘画作品。通过诗书画涵养学生的“博雅”品质。

二、于实践教学中渗透弘毅教育

美术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的实现表达,这需要学习者用心地体会、反复地练习,经过较为艰巨的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这无疑将历练受教育者的意志、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精神,使之成为果敢刚强、宽宏坚毅的行动者。

1. 激发兴趣,培养行动力

爱是行为的原动力。当我们喜欢某个事物时就有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那些略显枯燥的透视、明暗等技法教学。在主题、素材、作业形式的选择上寻找贴近学生心理、社会生活的主题与素材,激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比如素描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建筑、方块糖、篮球、地球来认识光影变化,而不是无趣的几何体石膏。进行创意素描作业练习时将基本的几何体素描作业进行简单地改造、添加和重组,使之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实物或实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学习素描技法的意义就是表现生活的美。

2. 树立志向,培养意志力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行为驱动力,当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就有了行动的意志。即使不是那么喜爱的内容,他们也能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因此教师在开设每一个学习内容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这门艺术的价值、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以及预计达到的作业效果。比如书法的学习,可以谈谈好的书写对中高考及未来人生路的影响,国家对书法学习的重视;再通过身边同学成功的学习案例,树立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通过探讨书法史中的经典作品和书家,分析书法作品,帮助学生明确书法学习的方向;作业练习可选择写“福”及春联,通过实际应用和短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意志力的锻炼。

3. 激励进步,培养坚韧品格

中学生相对于成年人,他们的兴趣度并不能长久持续,他们的意志力也不总是那么坚定。面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有所获的课程,教师还需要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言语激励才能持续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刚强不屈的韧性。

课堂评价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积极评价是对学生内在品质的激励,它使学生获得一定自我约束力——态度更端正、学习更勤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美术才能的肯定,它使学生获得信心和动力——学习更有热情。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中努力做到突出美术的文化内涵、强调学生感悟美的能力、丰富教育的形式方法、注重学习意志的锻炼,美术教育必定能以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起到其他学科不能企及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博雅弘毅品质的优秀人才。

(本论文为广州市南沙区课题《初中“人文教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S]P7.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探析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人文教育的探析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