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的实践

2018-07-20海南省华侨中学尹文涛

新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古村落村落美术

□海南省华侨中学 尹文涛

美术创作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作出有生活气息、有主题特色的美术作品,一直以来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以下将围绕“以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为题材,指导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这一主题,结合实践,谈谈做法与体会,以期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促进本土特色美术课程的建设。

一、利用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是加强青少年对本土文化认知与传承教育的需要

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美术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创造了条件,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火山石传统村落遗址,其题材的独特性及蕴含的人文内涵,为学生创作有特色的美术作品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位于海口市西南郊的琼北火山地区,属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大约一万年前这些火山群完成最后一次喷发,给琼北地区留下大片的火山熔岩地貌。琼北火山地区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占海口市总面积的51.2%,涉及13个乡镇,575个自然村。散落在琼北火山脚下的火山石传统村落是反映海南移民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经典个案和缩影。这里是火山石的世界:石道、石门、石墙、石屋、石井、石磨、石盆、石池、石臼,触目所及的居所、生活用品、劳动用具等都是用火山石材料制成。独具特色的火山石民居是琼北地区独特的一道风景,更是海南民居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化符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散落在琼北火山脚下的传统村落能保留原来面貌的已经为数不多,一些村民纷纷离开世居的家园,迁入城市谋生;原本低矮的石屋历经数年的风雨而无人修葺以致倒塌,还有些村民在旧宅基地上建造现代楼房,完全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古朴和协调。因此,从认识和行动上重视琼北火山石古建遗存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已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学校是文化艺术传承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笔者所在的学校距保留相对完整的三卿村、荣堂村、儒豪村等火山石传统村落遗址约10公里远,带领学生深入古村落进行艺术考察与采风,收集相关的素材和图片资料,都比较方便。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专题美术创作,使学生在创作过程认识古村落特有的美感形态,理解古建遗存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积淀,体验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宣传本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无疑将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认知、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二、利用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的实践

1.以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为题材开展主题创作教学的基本流程图。

2.以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为题材开展主题创作教学的实践与方法。

以上流程图中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实质是按照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调查——探究——认知——体验——评价”的认知过程。

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围绕主题创作所开展的调查、采风活动。先是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有关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现状以及政府部门为保护古村落所采取的措施(如将荣堂村、儒豪村、三卿村列为“火山石传统村落遗址保护单位”)。然后带领学生多次到荣堂村、儒豪村、三卿村开展实地考察与采风活动,如:与当地老人、村长谈话,详细了解到古村落的发展历史,以及用这种独具自然美的火山岩石材料砌筑的民宅在热带地区所起到的通风、防潮、避暑生态环保作用和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特点;利用相机、手机等方式收集古村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古宅院落、生活器具、生产工具等图片素材。

实施阶段:这是开展专题创作的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创作题材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整体认知、艺术表现和自主体验的创造性过程。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将实地考察、采风收集的图片、写生稿等素材进行特点分析,重点围绕火山石传统村落民宅在建筑布局、形态、结构、材质及色彩、肌理、点、线、面的构成等美术形态进行分析与探讨,让学生对题材的形式美感有整体的认知,如对材质方面的探究,火山岩地质特有的蜂窝状肌理是怎样形成的?大小不等,疏密无序的蜂窝点所产生的韵律和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砌筑墙体的石材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墙体高处和低处的色彩又有哪些变化?我们又怎样去表现这些独特的形式美感?其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火山石传统村落遗址的历史及散落在古村落中的石材生活器具、生产工具,老人们至今留守古村落家园的情怀进行人文内涵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火山石古村落所承载的“石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火山石传统村落建筑是海南民居发展史上的文化符号”的价值判断,感化学生对火山石民宅建筑背后文化的关注和对乡土文化价值取向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传承、保护乡土资源的热情。学生对古村落的美术形态和文化内涵有了整体的认知后,对创作主题的理解和对表现形式(技法)的选择会更明确。

选择什么样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主要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来决定,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作适当建议。在形式美感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火山石独特的材质在自然形态、肌理效果、色彩变化方面的特点,明确火山石材质的特点是构成传统村落美感的主要元素。以下是黑白木刻版画和水墨画的分组创作过程。

(1)以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进行造型与表现。黑白木刻版画所体现的单纯、简洁、对比强烈等朴素的形式美及木刻产生的刀法强健力量之美和拓印产生的肌理韵味,与火山石原始淳朴、坚实厚重及其自然形成的蜂窝状肌理之美相吻合,体验木刻和印刷技术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作过程:根据创作主题构思立意、整合素材,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指导要点是让学生明确要表现的主体物象和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主题和主体对之前收集的素材进行取舍与整合,为我所用。画出素描稿,将画面处理成黑、白、灰三个层次。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表现对象光影、明暗、固有色、肌理等要素,运用点、线、面、造型语言组织画面,产生疏密、韵律和节奏的美感。拷贝画稿,木刻制版。这个环节教师要强调印出的版画与制版上的画面在方向上是相反的(镜映效应)。在拷贝画稿的过程中要反方向拷贝;在制版之前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木刻刀的使用及各种木刻技法的运用所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印刷,为了体现火山石传统村落建筑古朴、浑厚、富有历史感的特点,教师建议学生选用花青色宣纸和白色油性材料进行印刷,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次尝试与体验。

(2)以水墨画的形式进行造型与表现。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火山石传统村落是个大胆的尝试。水墨造型向来难以把握,要表现构筑民宅的火山岩石,其形体结构不规则,纹理复杂,对水分的控制和墨色的把握尤其重要。探究火山石材质独特的自然美感与水墨造型语言之间的契合点,是解决技法问题的关键。经过师生共同的探索,发现运用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将描线与积墨、晕染的技法综合运用。既能使学生控制好笔墨水分,又能表现出火山石墙体自然的肌理效果和沉着、厚重的历史感,水与墨交融所产生的韵味,赋予古建筑灵动之美。艺术语言上表现出来的浓、淡、干、湿水墨变化之美,反映在画面上的则是火山石自然形态的质感和蕴含的文化积淀。

创作过程:根据立意构思整合素材,合理取舍,勾勒出线描草稿。将线描草稿拷贝到创作用的宣纸上,形成白描画稿。运用积累墨法,反复皴、擦晕染石屋墙体,产生石材独特的肌理效果。补画背景、点苔、渲染、润色,整体调整画面。

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以木刻版画、水墨画的形式完成专题创作后,一方面要抓住机会,创设展示作品的平台,通过展览的形式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作品效果和创作活动的不同看法与评价。在这方面,项目组先后将学生创作的水墨画和版画在学校举办“走进火山石传统村落”美术兴趣小组主题创作汇报展览;遴选作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评活动,均获得优异成绩。版画作品《石山民居》、在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中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火山石传统村落专题系列作品在代表海南省参加第24届中南六省(区)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学生作品展览,更是受到了与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好评,认为以乡土资源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不仅体现了艺术性,更具有教育意义,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值得推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整个创作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如: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创作表现形式上,教师带领学生持续进行拓展性的探索,如:选用黒丙烯颜料进行 、白装饰画的创作;指导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水彩画的写生和重彩画创作。这种将同一主题的创作在造型表现语言和技法上的延伸,对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美术创作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将更有帮助。

四、以火山石传统村落为题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带来的效应和启示

火山石古村落遗址只是众多乡土资源的一个代表,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更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以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为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教学实践,为我们今后在有效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带来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启示。

1.引发教师对选题基本要素的探讨,确立了选择土资源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上述专题性创作活动的同时,指导教师对选择乡土资源基本要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综合起来,要把握住题材的地域性、教育性、审美性、文化性和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地域性是根本,是特色的体现。没有地方特色的题材,就失去了乡土课程开发利用的价值。教育性是核心,是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功能的体现,课程目标要求一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施加影响。审美性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创作首先是一种审美活动,这也是学科本体的体现。文化性体现的是内涵,是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与灵魂。操作性体现的是选题是否适合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和持续进行,也是教学实践的技术保障。

2.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与自然、生活、文化的关注和对美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理解。

在利用火山石古村落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古村落实地考察与采风,引导学生首先选择木刻、水墨的形式进行专题创作,之后又拓展采用丙烯、水彩对同一题材进行造型与表现活动,这些系列性美术实践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之间的理解,增强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同一主题的创作实践,使学生对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美术创作的视野。

3.将乡土资源引入学校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认知、保护、发展和传承意识的有效途径,利于促进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化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教育自然担负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功能和任务。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地参与文化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商业化、工业化程度的加剧,人们对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关注、认知、传承与保护意识越来越淡化。利用琼北火山石传统村落资源开展的美术创作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关注本土的“火山石文化”,主动认知火山石传统村落的历史和现状,自觉保护、发展、传承“火山石古建遗存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拓宽了学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举办主题性学生作品展览,丰富了校园文化,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实践证明,将乡土资源引入学校美术教育,开发以土资源为内容载体的校本特色课程,既是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认知、传承与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又填补了琼北地区学校美术教育普遍缺乏火山文化特色课程的空白。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乡土美术教学资源开发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由过去的指令性,封闭性的课程设置走向自主性、开放性,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多元化、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也为本土美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组将在上述主题创作教学的基础上,就如何发挥学生作品的宣传与教育作用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琼北独特的“火山石文化”,关注火山石传统村落的历史与现状,为火山石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尽一份责任。

猜你喜欢

古村落村落美术
创意美术
油画《村落》
创意美术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创意美术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