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望
——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2018-07-20山东
山东
一、热点背景
1.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
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首次访华,也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国事访问,而特朗普访华的时间恰好是他当选总统满一年,意味深远且全球瞩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双方认为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的和平,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事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美国政府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会谈中,两国元首就加强中美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合作达成多项重要成果和共识。
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2016年,中美货物贸易额为5196亿美元。占美国出口的26%的波音飞机,56%的大豆,16%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目的地都是中国。据美方统计,2015年美国对华贸易为美国创造了91万就业机会,为每户美国家庭平均节省850美元。
特朗普总统访华经贸成果显著。两国企业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涉及“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制造业、农业、航空、电气、汽车等领域,金额达到2535亿美元,相当于智利、芬兰等国一年的GDP,既创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纪录,也刷新了世界经贸合作史上的纪录。
2.美国历届总统访华
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5年 12月1日,福特总统访华。
1984年 4月26日,里根总统访华。
1989年 2月25日,乔治·布什总统访华。
1998年 6月25日,克林顿总统访华。
2001年10月18日,小布什总统访华。
2002年2月21日,小布什总统访华。
2005年11月19日,小布什总统访华。
2008年8月,小布什全家到北京观赏奥运会。
2009年11月15日,奥巴马总统访华。
二、要点整合
1.晚清时期中美关系
(1)1784年12月,美国第一艘远行中国的商船“中国皇后”号,行程20900 公里,在1785年8月抵达广州,开启了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1805年美国开始对华输入鸦片,获得巨额利润,在美国迅速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2)1841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美国为“弥利坚国”,首次向国人介绍美国。1846 年,梁廷枏在《海国四说》中,再次介绍了“合省国”(即美国)的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
(3)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此外还获得了协定关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还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
(4)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公使利用“调停人”身份,在1858年同清政府签订中美《天津条约》,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一样的侵略特权。
(5)1868年5月,由美国前大使蒲安臣为使臣的清政府外交使臣团出访美国,美国总统接受了中国第一封国书,两国签订条约,反对一切割让中国领土的要求,规定中国劳工可以到美国工作等。
(6)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从此,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骤。
(7)1900年,美国与其他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利息共计9亿8千万两,史称“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声明,将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主要用于资助留美学生。
2.民国时期中美关系
(1)在辛亥革命中美国奉行中立政策,拒绝承认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 1913年,美国不顾其他列强的反对,率先宣布无条件承认中华民国。
(2)1922年2月,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中国又恢复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在美国支持下中国收回山东,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势力在中国开始膨胀。
(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 “改订新约”运动。美国率先同中国缔结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1933年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4)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经过争取才逐步给中国提供贷款等援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禁运,中国成为租借法案借贷国,逐渐加大对中国援助力度。
(5)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6)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是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
3.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收复台湾,干涉中国内政。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处于敌对。
(2)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中国是越南的支持国和援助国。中美关系在整个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3)1971年 4月, 参 加 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4)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来到中国,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问题交换意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5)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中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6)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为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国内建设的顺利开展。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三、拓展练习
1.(原创)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八天后中美之间的第一起民事案——“徐亚满案”在广州开审。美国领事召集6个美国商人组成陪审团,一致同意凶嫌坦尼尔是“正当防卫”,无罪,徐亚满之死是“自己的过错”。这一事件( )
A.虽然符合法律程序但是侵犯了中国司法权
B.体现了美国倚强凌弱公然挑衅中国的法律
C.私自释放凶手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D.引进西方先进司法理念有助于司法近代化
2.(原创)1908年,美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声明,将美国所得的 “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主要用于资助留美学生。这一做法 ( )
A.支持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B.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向西方学习
C.意在构建平等友好的中美关系
D.有利于美国企业垄断在华业务
3.(原创)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将全面援助中国,国务卿赫尔拒绝日本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对中国领土行使权力和停止援助中国的外交建议,反而强硬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推动了对华援助
B.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C.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
D.此举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4.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 )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
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
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
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
5.(改编)1969年前,新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缺乏有效沟通
B.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C.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D.中美意识形态对立
6.(改编)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京,开始了他的破冰探险之旅。同日,《参考消息》头版刊登了一段活学活用的列宁语录:“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 )
A.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B.中美两国元首在对待苏联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C.中国依然深受“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的影响
D.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中国领导层存在较大的分歧
7.(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首航中国,开启了中美直接贸易。在此贸易阶段,是以互惠互利、以物易物为主,美国输往中国的主要商品有皮毛、人参和棉花等特产和原料,而换取中国的茶、丝和土布等初级产品,当时的中美贸易,中方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美国为补偿这一贸易差额,先是用白银,其后用英国棉布,最后乃至走私鸦片,中美贸易关系开始由对等互惠的关系向不对等方面倾斜。 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美有限的制成品输出日渐缩减,原料及半制成品输出则不断增加,相反,美国对华出口的初级产品显著减少,而钢铁、机械、煤油等制造品增加十分迅速。从1895年开始,中国对美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
——摘编自《中美贸易:历史反省与未来展望》
材料二1972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仅为1288万美元,到2007 年增至3021亿美元, 30年增加了2 万多倍。从1978—1988年的11年中,中国共有408.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个阶段通过快速进口替代,中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国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得到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了外贸活力,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根据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1993年美方开始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亿美元,11年增长了近12倍,2000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继续攀升,到2004年,中国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达到26.2%。
——摘编自张伟《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相关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到19世纪末中美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美经贸关系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为美国《1787 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C
7.(1)变化:由对等互惠向不对等转变;中国制成品减少,原料和半成品增加,逐渐沦为美国原料产地(或美国初级产品显著减少,制造品增加);中国对美国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或美国由入超到出超)。
原因:
中国:明清时期固守农耕经济,未实现生产方式变革,逐渐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西方工业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美国:先后发生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贸易特权。
(2)特点:70年代贸易量小,起点低,但发展迅猛;中国由贸易逆差逐渐成为贸易顺差。
原因: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经济贸易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资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解放了生产力。
影响:在近代,美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及经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输入的先进技术及文化,有利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通过引进美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8. 示例1:《临时约法》借鉴了1787年宪法。
论证:《临时约法》在制订形式、主要内容、主要制度等方面,明显借鉴了1787年宪法的部分做法,并得以实施;但由于两国国情差异极大,时代相距久远,导致两者的命运迥异。
示例2:《临时约法》与1787年宪法存在较大差异。
论证:制订参与者,前者更为多元化,历时较久;后者以革命派和欧美化的留学生为主,制订仓促;前者在妥协中得以制订,后者因人定法;前者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时代条件,因此能够持久;后者因自然经济、社会性质、社会环境不同,而未实施且很快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