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学情 抓落实
——以主观题解题能力的提升为例

2018-07-20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论题主观题书写

四川

现行的全国新课标卷历史主观题的分值常年保持在52分,占比超过客观题。因此,想要决胜高考,务必要重视主观题、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

学生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该如何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呢?笔者的建议有如下几点。

1.明学情,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

俗话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学生对“学情”应先有基本的了解。这里所讲的“学情”就是学生自身所掌握的解题能力的具体阶段。笔者把对学生主观题解题能力的自我培养与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克服恐惧阶段、知答案来源阶段、词不达意阶段、锤炼表达阶段。

(1)克服对主观题的恐惧心理

学生对试题的恐惧源于什么?源于自身的认知。对此,可以采取“榜样法”(看同伴的优异表现)、“底线思维”(对不会的题力争多得一分)等进行训练,克服恐惧心理。

(2)严谨审题,明“答案来源”

历史主观题,又称问答题。问答问答,有问才有答,知“问”是会“答”的前提条件。知“问”就是审题,如何审题呢?下面笔者就以2017年全国卷Ⅰ的一道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2017·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抓好落实,这是能力提升的关键

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只有抓落实,并且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狠抓落实,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有所提升。下面,笔者着重对学生所处的各能力阶段应该怎么做提出一些建议。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首先是审“步骤”。一个问中往往包含了数量不等的求答内容,一个求答内容就是一个步骤。解题时,要一个问一个问地去解,忌“囫囵吞枣”。就本题而言,设问句是两句,第一句“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表明了表的内容是什么,没有求答语;第二句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这句包含有3个行为步骤,即首先“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然后“自拟论题”,再“阐述”。

第二步,明确设问句中各词对于解答问题的意义。一般来讲,完整的设问句中包含答案来源指示词、答案中心内容词、条件限制词、表达方式词。拿“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来讲,“图文信息”就是答案内容词,“从表中”就是“信息”的来源指示词,“中外关联”就是条件限制词,“提取”就是表达方式词。那“中外关联”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中外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历史,可以是相同点、不同点或互动交流。

设问句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尤其是史学含义,都限定了答题的方向与内容,因此,必须准确把握。

第三步, 审“赋分”。审赋分是为了确定答案要点数量或书写量。一般而言,一个答案要点为2分,假如小问总分是5分或7分,答案要点就是3点或4点。开放性试题,“提炼观点类”或“自拟论题类”,观点或论题有时会给3分。全卷的书写量应控制在500字~700字,书写过多,浪费时间;书写过少,影响得分。

(3)大胆书写,由“不能”答到“能”答题

按照以上要求,学生要大胆地书写答案。只有敢答,历史主观题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4) 锤炼提升阶段

解决了“答”的问题后,就要解决“答得好”的问题,这需要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此,既要提升思维能力,也要通过锤炼答案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要想提高表达能力,核心在于提升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策略主要有:语义思维策略、逻辑思维策略、理论思维策略、史论结合策略等。

①语义思维策略,就是按照中心内容词的含义来思考、组织、表达答案。比如,前例中的“自拟论题”。什么是“论题”?论题是有待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主要以词组的方式呈现,而不是一个“判断句”。可见,该问的答案之一应是“14—17世纪中西社会转型时期的共性”,而不是“14—17世纪中西社会转型时期具有明显的共性”。

②理论思维策略,就是运用题上要求或材料内隐的史观进行答案的建构。比如,某历史阶段出现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学生应抓住“近代”二字,运用近代化史观的内容,即政治近代化(含民主化、法治化)、经济近代化(含工业化、城市化)、文化近代化(含理性化、科学化)等来选取某国某阶段的相关阶段特征,进而组织答案。

③史论结合策略,即“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答案当中的每句话基本上都有材料(或史实)做支撑。学生在看参考答案的时候,可以判断答案当中哪些是历史叙述,哪些是历史结论。

如何锤炼答案呢?所谓:“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锤炼答案的策略主要有:仿写策略、变式表达策略等。

①仿写策略,笔者建议仿照新课标全国卷参考答案的表达形式进行答案的组织书写。②变式表达策略,就是把参考答案的说法变换一种说法(表达形式)、一个关键词(表达内容),然后判别答案语意的异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把控能力。比如,2017年全国Ⅲ卷第44题的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从材料当中可以找到“删繁就简”,这当然是它改革的特点之一,经过改变,参考答案就变成了“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烦琐。”

猜你喜欢

论题主观题书写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用什么书写呢?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