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7-18黄静
黄 静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报告已明示我国老年群体生理健康保障与心理情绪关怀慰藉,尤其对高龄、疾病身心状态的关注极为重视〔1〕。中国慢性疾病报告(2016)调查证实〔2〕,高血压已成为国内老年群体最常见病症。高血压作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可受患者自身行为及心理状态影响,且影响因子可与病理因素持平。为此临床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医护需重视心理与行为干预。心理学与病理学研究指出〔3,4〕,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能够对病理生理产生正性影响,其积极心理学作为益向心理理念,可有效激发病患自身心灵力量及潜在的积极情绪,让患者能够重塑“逆境重生”的信念,提升自我行为控制管理及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临床研究证实〔5〕,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教育指导能够对脑梗死、糖尿病等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产生良性促进效果,但临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及专业的健康教育影响却鲜有报道。本文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免性情绪、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济南市立二院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例,男82例,女60例,年龄61~79〔平均(70.39±2.28)〕岁,病程3~16〔平均(7.84±1.59)〕年。纳入标准:①符合WHO/ISH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6〕;②个人意识、认知清晰,具备锻炼交流沟通能力;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严重病症者;②精神障碍;③继发性高血压;④恶性肿瘤;⑤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者。行单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71例,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71例,仅采取常规综合护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n=71〕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综合护理,内科治疗护理、健康知识基础教育及常规心理干预,指导病患住院期间用药、饮食,纠正不良行为即生活方式,指导活动锻炼。
1.2.2观察组 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
1.2.2.1知信行健康教育 ①健康教育方案制定:遵循知信行核心教育理念明确本次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细则、教育标准及评价方法,编辑拟定《高血压KABP Model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全体护理工作者统一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宣教方案学习。②知信行教育实施,知:结合高血压病患自身文化水平及高血压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梳理,并划分为疾病知识知晓、不知晓两类,针对不知晓病患建议以循序渐进教育高血压防控基础知识,适时持续反复循环教育,对个别患者采取一对一宣教;针对部分知晓患者则重点通过问道、询问、反问等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点的补充与记忆巩固,保证患者对教育知识完成掌握。信:教育交流中评估病患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态度、需求意向,对态度随意,需求意向较低患者重点加强高血压疾病的危害进行教育,科学讲解消除片面或错误的疾病认识,提升患者知识教育需求;对疾病知识需求较高者则重点加强健康行为即疾病管控的益处进行宣传,了解病患教育需求进行解答,提升患者教育信心。行:评估病患行为依从性,制定意向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针对意向准备阶段病患以督促、指导方面进行干预,对行动阶段患者给予肯定、认可、鼓励,做好持续保持的管理。③教育形式:将集体教育与个体化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健康知识宣讲、影像资料播放、宣传画册、书记阅读、手机信息传媒、微信等多种方式。④教育内容:高血压病患日常饮食营养知识,疾病危害,病情预防及控制知识,运动锻炼注意事项,生活习惯,血压监测管理知识,药物用法、注意事项等。
1.2.2.2积极心理学护理 ①塑造积极态度:应用言语交流鼓励患者,调度正性情绪,传递正能量,列举实例及病友榜样力量,促进其正确看待高血压疾病问题,适当做自我情绪激励。②制定积极康复锻炼目标:结合病患病情及体征状态建立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并设立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生活锻炼形式将负面情绪做自我疏导排解。③培养感恩:引导病患做自我记忆回顾,照顾自身的家人给予感恩表达。④体会幸福:指导病患从平凡、细微小事中体会快乐,感受生活点滴的愉悦,如亲友看望,家人团聚、与伴侣相互扶持生活等生活事务中体位幸福感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入院、出院心理情绪,血压变化,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测评)改善情况。
1.3.1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MHC-SF)量表〔7〕共计14项测评内容,护理人员协助完成评估,重点检测心理幸福感(PWB)、情绪幸福感(EWB)、社会幸福感(SWB)及MHC-SF总分;MHC-SF量表分析各指标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达到0.93,PWB分子指标α系数为0.91,EWB α系数0.84,SWB α系数为0.94。
1.3.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8〕SAS、SDS量表均有20项目测评内容,护理人员协助完成评估。项目Cronbach α系数为0.90。
1.3.3WHO-QOL-BREF量表〔9〕测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6个领域,Cronbach α系数范围0.513~0.92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血压变化 两组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减少,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比较
与本组入院时比较:1)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比较:2)P<0.05,下表同
2.2心理情绪变化 两组入院MHC-SF总分、EWB、PWB、SWB、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MHC-SF总分、EWB、PWB、SWB、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负性情绪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积极心理情绪指标比较分)
2.3生活质量变化 两组入院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生活信念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独立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 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4观察组心理状态与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估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心理状态与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证实,患者积极心理状态与高血压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16),积极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409,P=0.018);负性情绪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39),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385,P=0.009)。
3 讨 论
高血压属身心疾病,无论是早期发病、病情进展、恶化及预后归转均与病患心理情绪密切关联。研究报道〔10〕,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7.6%~31.5%,尤其在当前社会压力激增,心理因素影响生理功能,负面情绪与高血压始动诱因互为因果,造成病理、生理、心理多级联动变化,造成高血压疾病的恶化及预后〔11〕。目前临床医疗对高血压尚无特异性用药,属终生维持用药,加之疾病进展对机体并发症影响,造成病患心理压力增大,受病痛折磨引发负性情绪,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患者病情管理依从性及药效产生不良影响。
现代护理理念认为,人的护理干预不仅仅在于生理机体方面的干预,同时心理情绪、社会支持也需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实为一个整体〔12~15〕。对此临床护理工作也需要由传统疾病干预护理转变至“以人为本”为核心护理,护理工作内容也同样从遵循医嘱执行护理转变至身心整体服务。何依娜〔16〕研究证实,应用健康教育与生活行为指导护理,能够提升高血压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促进自身行为管控,提升疾病控制效果。老年高血压病患实施健康教育需综合病患生理特点及文化教育接受能力进行调整,重点以血压的实时监控、活动锻炼、行为习惯方面进行宣教,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多项研究证实〔17~19〕,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锻炼指导等多种方式的服务均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生活质量。邹琴等〔20〕采取高血压日常生活管理记录对血压进行持续的自我管理,也同样提升了病患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身心状态开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消除了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明晰用药方式方法,提升了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同时针对病患心理情绪开展积极心理学护理,全面改善了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塑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传递正性能量。制定积极康复锻炼方式,指导病患感恩,体会幸福,增加自身心理幸福感。
本研究结果亦证实,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具有明显控制改善效果,且伴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将越发提升,另外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也改善显著,表明专业、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与积极心理干预,调整了病患心态,促进了自身对疾病管理中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消除释放了负面不良情绪,提升疾病管理依从性与自信心,同样也降低了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邬沧萍.《“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专家解读之二:对《“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几点认识〔J〕.中国社会工作,2017;14(11):14-5.
2梁晓峰,施小明.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4-7.
3Sekhon JK,Douglas J,Rose M.Current Australia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practice in address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people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J〕.Int J Speech-language Pathol,2015;17(3):252.
4Bell C,Waller G,Shafran R,etal.Is there an optimal length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eating disorder pathology〔J〕?Int J Eating Disord,2017;50(6):687-92.
5杜佳丽,刘梅林.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3):196-9.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701-8.
7尹可丽,何嘉梅.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88-92.
8段泉泉,胜 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9.
9瓮学清,郭爱民,张 洁,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71-3.
10Schutte AE,Ware LJ,Huisman HW,et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over 5 years in black South Africans〔J〕.J Clin Hypertens,2015;17(2):126-33.
11Hu B,Liu X,Yin S,etal.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Chinese:a cross-sectional study〔J〕.PLoS One,2015;10(6):e0129163.
12李爱国,赵连友.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互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18):3624-5.
13Soboka M,Gudina EK,Tesfaye M.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substance use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from South West Ethiopia〔J〕.Int J Mental Health Syst,2017;11(1):5.
14Ojike N,Sowers JR,Seixas A,et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for 2004-2013〔J〕.Cardiorenal Med,2016;6(3):198.
15段 书,肖 晶,赵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65-7.
16何依娜.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74-6.
17齐国娥,杨老虎,于瑞彦.心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5;31(7):961-3.
18陈梅芳,陈秀云.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96-7.
19冯素美,吴 英,柴凤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65-7.
20邹 琴,李晓玲.Orem自护理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5;30(7):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