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体会

2018-07-17尹艳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临床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

尹艳梅

【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患者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以9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的则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①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6%,相比于对照组的787%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生命体征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患者,通过对其展开低蛋白饮食治疗,并配合使用相应药物,可充分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低蛋白饮食治疗;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977.6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18-01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为临床肾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使得肾实质出现慢性进行性损害,在破坏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引起代谢产物,情况严重时还会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产生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血液透析及肾脏移植等方法来治疗慢性肾衰患者,但是,透析治疗有着非生理性的特点,而肾脏移植的配型成功率并不高,且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当前,不少研究表明通过对慢性肾衰患者展开低蛋白饮食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尿毒症水平的降低。基于此,本文以我院94例慢性肾衰患者为例,就其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为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7例。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为34至75岁不等,平均(463±68)岁;病程为05至7年,平均(35±06)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自愿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脑出血或严重出血症状、严重腹膜缺损、精神异常以及生存时间不足三个月等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待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展开降压,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贫血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也即让患者按01g/kg·d的剂量标准在餐中口服复方α-酮酸片。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复方α-酮酸片的基础上接受低蛋白饮食治疗,摄入的蛋白质控制在05至06g/kg·d的范围内,摄入的热量则控制在35kcal/kg·d及以上。

在开展饮食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摄取适当的蛋白质及足够的热量,对钠盐及水分的摄入予以控制,禁食钾、磷含量高的食物。其中,需确保患者摄入足量优质的蛋白质,摄入的量最好控制在1至12g/kg的范围内。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食用肉类、蛋类及鲜奶等有着高生理价值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用;考虑到植物性蛋白质不仅在体内有着较低的利用率,而且代谢后还会产生不少的含氮废物,因而患者不可任意食用豆类、豆类制品、面筋制品以及核果类等植物性蛋白质食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连续对所有患者展开为期十个月的随访,认真监测其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血磷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皮肤瘙痒、厌食纳差等症状均完全消失,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幅度及血肌酐降低幅度均超过2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幅度及血肌酐降低幅度均超过1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变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用x2与t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相比于对照组的787%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结论

慢性肾衰竭主要由慢性肾脏疾病不断发展而形成,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可采取低蛋白饮食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緩解患者尿毒症的目的。但在以往的饮食治疗中,并没有将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生理价值区分开来,一直以素食为主,并没有向患者应用优质且生物价值高的蛋白,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食物的品种比较单调,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食欲及其进食量,再加上未能摄入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进而对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造成了不利影响。有学者通过指导患者食用含有丰富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将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减少,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

具体分析,通过坚持低蛋白饮食,可对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及代谢产生促进作用,将必需氨基酸的分解有效减缓,在促进机体能量代谢改善,减少氮质代谢蓄积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尿毒症发生的目的。当热卡充足时,患者通过坚持优质低蛋白饮食,其自身蛋白氧化分解会有效减少,维持蛋白质代谢及营养的平衡,还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症状[3]。但在普通主食中,植物蛋白质占据的比例较大,当对蛋白质总量进行控制时,就难以确保摄入足够优质的蛋白,因而在对慢性肾衰患者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可应用α酮酸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本实验中,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由于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低蛋白饮食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肾衰患者展开低蛋白饮食治疗,并配合使用相应的药物,可充分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佳妮.大黄苏打片联合金水宝胶囊辅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6):67-68

[2]郑建国.低蛋白饮食联合α-酮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7,26(15):73-75

[3]李周齐.低蛋白饮食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03):707-708

猜你喜欢

临床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
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应用于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观察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
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小青龙汤治“噎”方证浅析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