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风味辣子鸡酱制作工艺优化
2018-07-17张元嵩周帆蒋云升
张元嵩,周帆,蒋云升
(扬州大学 旅游烹饪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鸡肉系雉科动物家鸡的肉,高蛋白,低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达50.2%,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油酸[1],提供多种矿物质,并且富含VB12,VA,VK等维生素,成为我国主要食用肉类之一[2]。鸡肉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精填髓的食疗功效,是补气益精的养生佳品[3]。辣椒(CapsicumfrutescenceL.)又名海椒、辣茄、番椒等,属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4]。中医认为辣椒味辛性热,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消食[5]。含人体所需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其中VC含量是番茄的7~15倍[6]。辣椒特有的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使其具有镇痛、抗癌、健胃、减肥等功效,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黔北地区特指遵义市,北倚重庆,西接四川,故口味偏麻辣。终年温凉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主要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为产业,其中辣椒产业成为黔北地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黔北的辣椒色泽红亮、辣香醇厚,品质在全国同类型辣椒中居首位[7],其大多加工成辣椒酱向市场出售,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8]。其特产的辣子鸡,就是由特制辣椒酱与新鲜鸡肉丁采用先炒后焖的制作工艺制得的,使鸡肉中的烷烃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增高,充分发挥鸡肉的香味[9]。
近年来,人们对酱制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为方便食用及保藏,市面上产生了辣椒酱、牛肉酱、花生酱等。现市面上出售的辣子鸡制品主要以重庆风味为主,其制作方法使鸡肉水分含量降低,加大了鸡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只适合部分消费者[10]。然而黔北风味辣子鸡酱是辣子鸡和辣椒酱的综合制品,其制作工艺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以得到“黔北风味辣子鸡酱”的最佳制作工艺,为此类辣椒酱制作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设备
1.1 试验材料
鲜黄鸡肉:产于江苏扬州,购自扬州欧尚超市;子弹头牌干辣椒、一品红牌花椒粉:产于贵州遵义;鲁花牌葵花油;淮盐袋装食用盐、福临门牌袋装白砂糖:均产于江苏徐州,均购自扬州乐购超市;姜、葱和蒜散装制品:产于江苏扬州;李锦记牌瓶装酱油:产于广东江门,购自扬州苏果超市;丁香粉、桂皮粉、八角粉、小茴香粉:均为蜀韵香品牌,产于四川成都。
1.2 仪器设备
DT-200型电子天平(0.001g) 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C21-WK210型电磁炉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ZH-TCS型可倾式炒锅 广州市花都区新粤海西厨设备厂;YX280B型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他厨房工具等。
2 试验方法
2.1 基础配方
3%姜、5%葱、6%蒜、3% 盐、1% 白 砂 糖、1% 丁 香粉、1%桂皮粉、2%八角粉、1%小茴香粉。
2.2 辣子鸡酱的制备
先将干辣椒、葵花油、姜、蒜、盐炒熟,制成糍粑辣椒。
将鸡腿肉切成5mm×3mm×4mm的鸡丁,并加入盐、姜片、葱段腌制5min。
电磁炉调至1300W,葵花油加热至七成热,放入鸡丁翻炒,待鸡丁达八成熟后铲出,待用。
电磁炉调到1000W,加入糍粑辣椒、花椒粉、丁香粉、桂皮粉、八角粉、小茴香粉煸香,将炒好的鸡丁加入后一起翻炒,电磁炉调为800W,加水量一般为鸡肉添加量的2.5倍,至覆盖内容物,焖煮30min。焖煮至鸡丁入味、香味溢出后,大火收汁后装瓶加盖。
121℃灭菌20min后即为成品,净含量280g/瓶,于7天内做品质分析。
2.3 操作要点
鸡丁处理:取鸡腿肉时将刀紧贴鸡骨,以防碎骨残留鸡肉影响酱品感官,尽量切成块状。
糍粑辣椒制备:油温≤90℃,炒至棕红色即可停止加热,最终为黏稠的辣椒酱状。
加热工艺:根据原料色泽变化适当调节电磁炉功率,以防酱色浑浊。
2.4 辣子鸡酱工艺的优化
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11],分别对鸡丁、干辣椒、葵花油、花椒粉的添加量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配比。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
表1 L9(34)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Table 1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2.5 品质评定
参考辣椒酱的行业标准进行评分(Y)[12],具体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辣子鸡酱感官评定标准Table 2The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picy chicken sauce
3 结果与分析
3.1 辣子鸡酱的工艺优化结果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Table 3The 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由表3可知,制作黔北风味辣子鸡酱的最佳配比,即影响感官评定的主次顺序为:B(干辣椒)>A(鸡丁)>D(花椒粉)>C(葵花油),即对黔北风味辣子鸡酱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干辣椒的添加量,第二影响因素是鸡丁的添加量,其次是花椒粉的添加量,葵花油的添加量对辣椒酱的影响较小。综合考虑影响黔北风味辣子鸡酱风味的因素,确定制作黔北风味辣子鸡酱的最佳工艺配比为A2B2C3D1,即鸡丁的添加量为17%,干辣椒的添加量为15%,葵花油的添加量为54%,花椒粉的添加量为3%,以此最优组合为条件进行试验,其感官得分高达96分。
3.2 辣子鸡酱的品质特点
黔北风味辣子鸡酱制品具有黔北独有的麻辣鲜香、辣味浓厚的特点。将辣子鸡与辣椒酱制作工艺结合,得到酱色红褐相间、鲜红油亮、麻辣突出、口味协调的辣椒酱。
4 结论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黔北风味辣子鸡酱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鸡丁、干辣椒、葵花油、花椒粉4个主要因素中,各因素对辣子鸡酱感官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干辣椒)>A(鸡丁)>D(花椒粉)>C(葵花油),其中鸡丁量和干辣椒量对黔北风味辣子鸡酱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大。在确定基础配方为3%姜、5%葱、6%蒜、3%盐、1%白砂糖、1%丁香粉、1%桂皮粉、2%八角粉、1%小茴香粉的前提下,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标准,辣子鸡酱的最优制作工艺是17%鸡肉添加量、15%干辣椒添加量、54%葵花油添加量、3%花椒粉添加量。在此条件下,辣子鸡酱的感官评分高达96分,即具有馥香浓郁的辣子鸡酱,油润鲜亮,飘香诱人,味道鲜美,辣味丰厚,鸡肉香味足,酱体均匀。采用正交设计得到的制作工艺参数科学准确,可用于实际制作流程中,具有针对性和标准性,可增加辣椒酱的种类,同时也为黔北风味特色菜的推广起到作用,对地方菜肴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