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策略思考

2018-07-16陈英霞

继续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继续教育双一流

陈英霞

摘 要: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对高层次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需求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学历继续教育生源的低质化与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背离日益突出,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亟需明确新的定位。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实际,探讨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应遵循的改革原则和改革的可能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支柱,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彰显学校特色和优势的重要阵地。作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和我国正规学历高等函授教育、夜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的肇始者,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办好继续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在近期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A 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学校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是目前学校十分关注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学校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出发点。

一、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背景

(一)现有继续教育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高质量继续教育需求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这一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高校继续教育目前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层次质量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层次、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特别是北京高校继续教育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充分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人才,加快了北京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公平,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的补偿性功能日益减弱,特别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产业制高点抢占、国际竞争力提升和民生幸福促进等战略重点的提出,以及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新定位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战略决策,均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需求。在这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从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转向高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双一流”大学的继续教育因为其鲜明的应用性、市场性和高水平、高质量等特性,在对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提高、增强其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和其他类型大学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服务国家“京津冀协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方面,在适应北京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一流高校继续教育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应进一步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取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历继续教育生源的低质化与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背离日益突出

在人民大学内部,近几年一直存在着继续举办还是停办学历继续教育的争论,这种争论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而这种争论的实质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历继续教育生源低层次化间的矛盾。

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定位,是学校 “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核心内容之一,而学历继续教育生源质量难以匹配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考100分左右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生源(加上没有入学门槛的网络学历继续教育生源)与普通高考600分以上的全日制生源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大规模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培养会严重稀释人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品牌。

学历继续教育一直是学校继续教育的传统优势,社会认可度高,即使在目前社会整体学历继续教育生源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仍然有着非常好的市场空间。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所有的工作重点都将围绕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全方位的展开,“于学科支点用力、向重点领域聚焦、朝前沿方向突破”成为学校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策略,在这一前提下是否还需要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学校需要重新思考继续教育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上述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挑战,都需要学校尽快明确在“双一流”建设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推进继续教育的综合改革。所谓定位,即明确某一事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定位,既要明确其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空间,又要找准其在大学内部应承担的目标与任务。在明确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定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依托学校,服务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以培养党的干部为重要起源,有着良好的干部培训基础和红色基因;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独树一帜,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14个入选国家一流学科的学科中13个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名单最多的大学;同时学校拥有几百名著名学者、大牌教授和极其优秀的校友群体,如何让学校这些优质资源整合滚动起来,形成继续教育的品牌项目,最大程度上回报学校,助力于学校“双一流”建设,是继续教育学院转型发展、实现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应走之路。

(二)立足实际、平滑转型

目前,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家政策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变革,诸多兄弟高校纷纷调整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转向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民大学继续教育一方面要应对外部的竞争挑战,同时也要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继续教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定位应首先紧密围绕学校的“双一流”发展战略,举办与学校整体定位、办学条件和社会声誉相适应的高等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进行界定和规范,确定与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高端、精英化战略部署,实现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行向“高、精、专”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主、大学后学历继续教育为辅转型,继续发挥学校继续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转型必须立足于学院发展的现状,应在全面盘点学院人财物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学历继续教育还有一支规模较大且年龄结构偏大的教职队伍,这些教职工的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等等实际,全面充分考虑各方面问题与困难,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不断完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有条不紊推动学院各项业务转型发展,确保各方面安定平稳。

(三)提升质量,塑造品牌

继续教育是一流大学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和重要渠道,是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支撑,而不是学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在继续教育的发展中,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应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的建设理念,主动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新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了加快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排头兵的战略目标,这为继续教育区别于其它高校的差异定位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特色发展土壤。我们应当充分依托和围绕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探索开发继续教育的特色专业课程和特色项目,以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更多的继续教育特色品牌,赢得更好更多的继续教育市场口碑和市场份额。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在国家推行“放管服”改革的情况下,更需要学校能够科学制定相关政策与规章,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规则,在制度的“原则性”和市场的“灵活性”之间积极寻找二者恰当的结合点,既要针对影响继续教育运行安全的薄弱环节加强制度规范和综合治理,又要创新继续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充分激发学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活力,力争把继续教育事业进一步做强。

三、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管理

要办好继续教育,办一流的继续教育,在学校层面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管理。学校顺应“管办分离”的趋势,由学校成立继续教育管理处,对全校继续教育进行统一管理:

1.统一整合校内办学资源,改变校内继续教育资源,特别是非学历培训资源零散、不均衡、无序的状态,通过资源盘点,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全面成本核算,形成校内有序良性竞争合作机制,凝聚合力。

2.制定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和质量标准,对培训项目进行统一审批把控,避免管理上的混乱,有效避免继续教育办学中的各种风险,保障继续教育办学安全,实现“风控”与“效益”并重,确立人大继续教育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3.严格对外合同管理,坚持依法办学和主体办学,以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主,杜绝“办学权外包”,确保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保障学校和学院利益实现。

(二)停办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向第二学历继续教育和交叉学历继续教育拓展

鉴于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对一流大学继续教育的需求向高层次转化的现实和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难以适应中国人民大学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定位的实际,学校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主动“削枝固本”,下定决心停办低层次学历继续教育,尽快实现学历继续教育转型。

同时考虑学历继续教育是人民大学的一面金字招牌和一流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校不应完全放弃在学历继续教育领域的传统优势,可向大学后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可以是研究生以上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转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第二学历继续教育和交叉学科学历继续教育,以形成新的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格局。

(三)大力发展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实现培训品牌集成化和特色化

一流大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学历上和专业技术上达到一定层次和水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一对象群体所需求的是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能。学校应从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从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成果中发掘高价值继续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开发具有竞争力和持续性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在继续教育学院和专业学院之间搭建合作平台,依托优势学科和著名学者进行品牌项目的联合开发,学院之间可以根据授权委托协议确定责权利,从而使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项目能够有深厚的底蕴和依托,使品牌项目能够获得持续性的创新和发展,专业学院在专心“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能够从培训项目中受益,获得学科发展的相应资源。可以横向联合政府、企业、行业等学校和学院已拥有的集团性客户,定制性开发特色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持续性的培训服务。可以充分挖掘传统优势培训项目,延伸性开发,形成系列化项目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地校友会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对接性开发新的品牌项目,还可以利用人民大学强大的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各类远程网络非学历培训项目等。

(四)加强继续教育学院内部运行机制建设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继续教育的主责单位,应在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原则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学院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积极规划学院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与业务布局,构建能够适应一流继续教育发展需求的内部架构和管理规范,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办学新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实现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组和优化,建设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加强队伍的学习研究与业务内训,重点提高队伍的项目研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办学服务能力。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课程库和学员库,完善监管与评价机制,优化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積极推进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马启鹏.体制创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制度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2]邓人芬.转型与定位:高校继续教育的重新审视[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3]赵亚楠.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误区、产生原因及重新定位[J].继续教育,2017(1).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继续教育双一流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适应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