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东辽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2018-07-16孙鸿

吉林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营主体阳光工程转移

摘要:本文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分析经营传统农业的农民经验不足,使农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向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转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关键词:阳光工程;转移;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2.048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起

2004年国家发起了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其目的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近十年的培训,成效显著。2013年开始,为了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各种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开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培育工程的目的是以提高农民素质、扶持农民致富、为农民向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阳光工程的侧重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情况发生了转变,农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到城里打工,村里劳动力逐年减少,而且老龄化严重。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队伍。为此国家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

2 东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绩与不足

2.1成功与经验

东辽县农机培训中心从2014年开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四年的培训,农民学员们知识得到丰富,思想产生转变,还有一部分人行动起来创办了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修理部等经营主体。2014年~2017年,培训中心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30人,培训的内容主要以农机技术为中心,期间穿插了一些现代农业方面的课程。在课程安排方面用多半的时间安排学员动手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既增强了学员的操作维修能力也增加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把学员从枯燥的理论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理论课程聘请了本地区最优秀的专家和教师授课。在授课过程中针对理论学习部分比较枯燥和乏味的缺点,教师们收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实例,把学员身边的事搬上课堂,增加了学员学习兴趣和热情,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外出观摩学习方面,选择了几个本地和外地一些成功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观摩他人的成功经验学员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做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此外,还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以解决学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2 问题与不足

2.2.1 学员的年龄与素质问题 这是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30岁以下的学员非常少,而50岁以上的学员接近半数,这些人多数为初中以下学历,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偏低,这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的年轻化和知识化有一段距离。因此,招收学员需要深入农村,宣传鼓励青年农民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2.2 课程的选择和培训过程问题 由于经费有限和农业生产的时效性,培训时间一般都在半个月左右,理论课程一般是7天左右,要在短期内让学员接受并消化大量的現代农业的知识是困难的。因此,选择课程应当多选择一些启蒙性和引导性强,能学以致用的内容,尽量不选择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内容,要让学员对现代农业产生强烈的向往与憧憬,从而自觉的、主动的要求学习现代农业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员在以后的现代农业之路上越走越远。在课堂的形式上也应该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农民学员文化程度比较低、坐不住板凳等特点,在授课中增加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通俗性的内容。

在实训课程的选择上存在一些实用性不强,流于形式等问题。比如在库房里讲解收割机的安全驾驶和维护保养,学员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印象不深,不能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加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比如增加现代农机的田间操作和一些机具的维护保养操作,使学员对现代农机的操作维护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外出观摩学习是学员最喜欢的课程,但由于经费的限制,外出的地点和次数都非常有限,建议在外出考察项目上增加一些经费,或者在有限的经费中向这一项目有所倾斜。通过观摩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开阔学员们的眼界,增强做合格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

3 结语

短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应当把重点放在开阔学员的视野、树立现代农业生产观念、让学员产生强烈的做新型职业农民并在广阔的农村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促进他们自觉地去学习现代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了愿望和动力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只有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现代农业的步伐才能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孙鸿,本科学历,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推广。

猜你喜欢

经营主体阳光工程转移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导向的农业推广研究
德江县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阳光体育工程”运作模式在高校体育的应用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体制创新探讨
加强油田“阳光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民市阳光工程项目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