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目标把好脉对症下药品味足
2018-07-14赵群英
摘要:品德课难上,已成为许多品德教师共同的心声。以前我们觉得教材提供的内容过少,很难上;可是现在,特别是公开课上,我们往往感觉课堂容量很大,教师安排的内容过多。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该怎么取舍,如何深挖,成为难中之难。文中,笔者将结合案例,从“紧扣目标把好脉,对症下药品味足”这个方面来聊聊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源素材;合理利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所有教学素材的选择,都应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基准。但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知识性比较强,特别是其中涉及地理知识的课文,一不小心,就可能上成纯粹知识传授的地理课,知识味浓,品德味不足。
拿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我国的行政区》(浙教版三下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中第1课)来说,本课是典型的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祖国版图在世界中的位置,能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要达成知情的统一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我们品德研修班的同学曾经上过研讨课。第一次试教时,老师由趣味盎然的猜谜语游戏引入,导出谜底“大公鸡”后,直接请学生在世界地图中寻找我们的祖国,并结合数学课上的方位知识表述祖国在亚洲的位置。之后老师出示单元提示语,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相机告诉学生,祖国妈妈的面积非常大,为了便于管理,就分成了许多的区域,接着便进入“学看地图,认识行政区域”的环节。老师先让学生看图读一读这些行政区的名称,然后介绍自己找到的行政区。由于课前预习充分,课堂上学生介绍的不亦乐乎。认识了34个行政区,老师又安排学生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来了解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目的是感受到祖国的面积之大。此后,老师还设计了“拼图游戏”,通过小组合作拼图,网络软件拼图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区域的认识,并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让孩子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最后,在歌曲《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了教学。
课堂上,学生异常兴奋,课堂显得热热闹闹,学生动脑又动手,忙得不亦乐乎。执教老师一开始自我感觉也挺好,但课后评课时,许多老师提出了质疑:“这是品德课吗?怎么看都觉得品德味不浓,更像地理课。即便有品德教育也是情理两张皮!”可这明明就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课文,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难道也错了?一番讨论之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地理课型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地理知识,更要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的缺失,会让品德课堂苍白无力,徒有躯壳而失去了精气神,品德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品德味”。事实上,学生对于《我国的行政区》一课的学习结果不仅包括地理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包括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即由衷赞赏我们的祖国的伟大和美丽,激发起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之情。)
第二次试教的时候,老师还是由谜语“大公鸡”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公鸡”,了解我国在世界地图上所处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结合已有的课外知识以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祖国妈妈还有哪些了解?当学生提到祖国的面积时,老师适时补充:欧洲有40多个国家,而咱们1个中国的面积就相当于整个欧洲40多个国家的大小。(故意强调“1个”和“40多个”)学生听了纷纷发出“哇”的声音。随后,有学生提到我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老师马上追问:“1千米有多远?5500千米又有多远?”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老师继续问道:“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往北走,猜猜看,大约要走多少天?”在学生一番猜测之后,老师告诉学生,大约需要137天,相当于四个多月的时间。“哇!要这么长的时间啊!这也太远了吧!”好多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了解祖国的同时,也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面积之大,初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其次,老师又设计了“了解四个端点的位置”的环节。先请学生猜猜祖国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景象,然后出示两地当天的天气预报以及风光图片。通过对比,询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提到两地温差大时,老师假装疑惑,“是哦,真是太奇怪了,北方还是冬天的时候,南方已经是夏天了。”“是啊,太奇怪了!”学生们也一脸疑惑的应和。此时老师相机告诉学生,因为咱们祖国幅员辽阔,面积实在太大了,使得同一时节,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景色,所以当南方还是炎炎盛夏,北部有些地方卻依旧雪花飘飞。接着,老师又请学生猜猜我国的最西端现在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对比发现我国东西两地时差大,当东方迎来曙光,西部却仍是星斗满天。最后小结:咱们的祖国,因为有非常辽阔的疆域,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景象,我想说,咱们的祖国真……“美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本环节中,老师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和图片实施教学,巧妙地把情感传给学生,使其感受到祖国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比两次教学,最大的不同是第二次试教中,教师适时抓住教学契机,把“幅员辽阔”这一理性知识呈现为具体可感的生活现象,在知识教学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无形中激起了他们对祖国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教学找准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结合点,让儿童的德行在地理知识的探索中萌芽,在地理题材的课堂上飞扬,最终实现了“情”“理”交融,“品”味十足。
参考文献:
[1]戴双翔.走出教学资源观的误区[J].广东教育,2003(10).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潘宁.机智筛选教学资源让课堂更精彩[J].课堂经纬,615.
[4]巧选巧用教学资源 打造品德精彩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10).
作者简介:
赵群英,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