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故事教学法

2018-07-14苏江梅

读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思维故事教学法化学

摘要:在化学教育中利用故事作引导,这正如教育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教学思维;化学

现在的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问,富有想象力,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名人的传记,一些科学史实记载等都深深吸引他们。把与化学相关的故事运用于化学课堂,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将故事法应用于教学中,激发其学习的原动力,促进其认知和实践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 妙用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运用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具体、亲切、生动、有趣,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还可以造成悬念,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理处于—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甲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东陵大盗”的故事引入新课:1928年夏天,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名军长孙殿英,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豪华富丽的东陵慈禧墓,进入墓室后,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旅长韩大宝烟瘾顿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它几口,可刚把火柴一划,墓室就发生了爆炸,突然间卷起了一片火光,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盗墓贼横遭厄运?原来是一种叫甲烷(CH4)的气体创下的奇迹。这一节课就来认识一下甲烷这种神奇的物质。这样引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就对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甲烷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理,对于学习甲烷知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

二、 妙用故事传授新知,活跃教学气氛

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化学概念、化学性质、化学定律等知识,教师如果不注意讲课艺术,只是照本宣科或只是进行简单粗糙、千篇一律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劲头。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适当地加入一点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奇闻趣事恰当地渗透一些所要传授的知识,教学过程就会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乐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富有情趣、难以舍弃的教学活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于初中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引用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采取边讲故事边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化学家是這样解释的: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就像铁生锈一样缓慢。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巴罗”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巴罗”号的“纵火犯”。这样教学,教师把本课所要掌握的“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都融于津津有味的讲故事中进行传授,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听故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三、 用故事进行安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如果借助恰当的故事进行,学生会觉得生动、形象、真实有用。学到第七单元时,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时我举真实的案例:哈尔滨市的一家酒楼发生了火灾,几十人顷刻间被烈火和毒气夺去了生命。当火灾发生时,四楼一间小餐厅里,有一家人正在聚餐。他们发现火情后,急忙奔向紧急出口,但门被锁住,无法撞开。他们又想下楼,但楼梯处已被烟火笼罩。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家人临危不乱,急忙退回小餐厅,然后分工合作。有的人负责打开通向外界的铁窗,以便求救。有的人负责堵住餐厅的门缝,以防毒气、烟气灌入小餐厅。他们将餐厅的窗帘扯下来堵门缝,堵不严时,又用啤酒将窗帘浸湿,将烟气、毒气基本挡于门外。后来,当急救人员赶到时,这一家人安然无恙!通过这样形象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 以故事警示,强化环保意识

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个课题中,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我结合课本内容引用“疯子村之谜”这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这些人精神紊乱,行动反常,四肢变得僵硬……他们的罹病,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灾难,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医疗部门。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派出了调查组,检查了这些疯子的身体和血液成分,发现他们身体中所含有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得多。正是这些锰离子使这些人中毒并发了疯。那么过多的锰离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的人们常常把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之,电池中的二氧化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逐渐变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这些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渗透到井边,污染了井水,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锰离子的水,便引起了锰中毒,造成了在短时间内有10多人发疯的怪事。学生听过这个故事后,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郑长龙.初中新课程化学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作者简介:

苏江梅,云南省普洱市,云南省江城县国庆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思维故事教学法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及教学思想转变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教学探讨
数学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思维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奇妙的化学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