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思考

2018-07-14邱秀银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农村小学生水平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不断建设,人们的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小学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于处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但习作会一直持续到高中乃至大学,对于以后的兴趣培养和工作环境的选择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要想提高习作水平,就要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来说,师资力量本就薄弱,在习作方面的认识也不够,更多小学生完成习作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此种情况下老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习作,使学生切实对习作感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水平

一、 引言

习作是除了语言交流外最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好的习作水平不仅能很好地去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学生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发现更好的自我。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了培养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性,不仅是进行交流表达的重要方式,还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小学高年级习作水平的要求是能够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能运用流畅地语言和准确的语法表述出来,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流畅的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习作的信心和自作兴趣。

二、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

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首先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在课外读物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从课本获取知识,在进行写作时,只能通过日常生活和不够丰富的词汇来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难得到创新。在写作结构方面,老师在进行讲解时会要求学生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写作,就导致学生的写作结构雷同,同时在内容上也没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写作的水平停滞不前没有新鲜感。许多学生的写作结构基本上是开篇点题,中间进行大量的描写,结尾再进行点题就结束了文章的写作,大部分小学生都是如此的写作结构,千篇一律,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起到了限制作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老师让学生硬记一些优秀例文学生可以一直进行应用,就像不停地进行复制,为了写作而写作,将精力和功夫放在优秀范文的背诵和学习上,只是一味地进行套作,这种情况直接限制了作文水平的进步。

三、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课外阅读量少,习作资源匮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有了突飞性的提高,但在教育方面,相比较于城市还是落下一段的距离。城里的学生家长会重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的积累量,会购买各种类型的读物进行阅读,学生放学了可以到书店看书,星期六、日有爸爸妈妈陪着到图书馆看书和购书。在我们的农村学生也具备这样的购买能力,但缺乏购买意识,放学回家后年纪大一点的要帮忙做家务或农活,年纪小一点的没有人管束就到处玩耍,天黑了才回家。他们对读书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家长看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但往往课堂学到的东西过于简单和单调,在进行理解时会出现困难,不利于高效的学习。有些农村的小学图书室的图书存放基本上都是一些陈旧的书本,数量也比较少,而且很少对学生进行开放,没有发挥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写作的来源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如果仅仅是来源于课文内容,就会很枯燥和无趣,如果来自生活中,那么学生仅有的词汇是不能满足学生写作的,所以如果有大量的课外读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更多的字词。平常的语文作业除了词语解释就是背诵和抄写课文,接触到的字词和文章有限,也就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学生从小学就机械地进行重复的作业,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

(二) 陈旧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耐心引导是不行的,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像我们这些农村小学里的老师,教学的习作方法大多是挑选一些优秀的例文让学生进行硬记,或者就是摘抄优美的片段与词句进行背诵积累,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写作习惯在写作时只会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个人的思想创作。老师在讲解作文的写作方法时只是作蜻蜓点水般的解说,没有系统的进行讲解,对于写作时间不长、水平又不是很高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很有难度的,很多学生不清楚老师讲课的重点是什么,写作方法是什么,只会基于自己的理解和背诵的范文进行写作,每次都没有进步,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也不够认真,也只是基于完成来进行批改,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进步。老师在此方面负有很大的责任,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进行变化和调整的,而大部分老师只是基于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会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改变,这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老师自己来说也是失职的表现。

(三)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现在大部分学生习作是为了应付每次的考试能获取高分,从而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灵魂,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素质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的教育,所以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学生面临的更多是升学的压力,随着中考、高考等家长认为决定孩子命运的考试的出现,使得学生们将重点放在如何取得高分上面。尤其是在农村,人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总体成绩,只有优秀的成绩才是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现,也是最好的证明。现在的作文考题都是为了考试而定,学生们也就更注重如何使用好词佳句才能取得高分,老师在批改的同时也是寻找作文中的优美段落或是优美词句给分,长此以往,写作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变得更加的形式化和应试化。

四、 解决的有效措施

(一) 转变老师的教学模式

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只有我们老师源源不断地输送知识,学生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首先我们在讲课时能说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新颖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文课进行讲解时,老师要根据课本的要求,能够出口成章的说出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先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再用文字来表达,这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写作逻辑,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教三年级时,虽然三年级的学生习作刚入门,但是优美的语言描写也一定要会运用。如教写《我们的学校》时,我带着学生参观学校,来到教学楼前我就提问:“教学楼想什么?请打比方。”学生的想象力还是丰富的,各式各样的答案都有,像巨轮、像雄鹰……我就顺着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生我们就坐着这巨轮到知识的海洋遨游吧;让雄鹰载我們到哪里翱翔?学生也顺着说到知识的蓝天翱翔。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点亮,写出的文章不会像白开水那样淡然无味了。从老师那里体会到语言文学的美,也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我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要求,其次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作为农村的教师,得到教学方法和信息的方式和数量比较有限,所以教师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外出学习,了解教育教学方式的进步和创新,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

(二) 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素材

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在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方面的提升。针对阅读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学校也积极地进行图书室的建设,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在我们学校藏书两万七千多册,每个星期有第一节课是阅读课,老师都会带着学生到图书室看书,这节阅读课自然成了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学生走进这个浩瀚的书海就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自由地遨游。在书海中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把视书为知己、朋友。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引导学生用毛泽东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苏联领导人列宁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老师也常常随机应变,例如五年级语文课本【人教版】(上册)中的《黄果树瀑布》一文有很多的景色描写,但是学生不容易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我就通过把我到那里旅游拍下的黄果树瀑布的照片或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再次对照课文本身,就会体会到文字和景物之间的联系,也能学会怎么样对照景物去描写和叙述。同时学校要求老师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将阅读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老师的阅读量和写作水平有了飞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基本的保障,老师和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正确的写作引导。小学阶段正是写作的基础阶段,要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培养,适当地进行写作引导和建议,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写作时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和真情实感,相信在老师的努力引导和培养下,学生的习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在表达方面更能打动人心,也使我国的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展福英.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途径刍议[J].中华少年,2017(32):263.

[2]吴先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习作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5):100.

作者简介:

邱秀银,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农村小学生水平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弱连接”理论视野下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策略初探